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狩猎以“犬”看狩猎文化对文字影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260 浏览:157599
论文导读:
摘 要: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也是古代人们在狩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伙伴。试图从“犬”字入手,探求汉民族的狩猎文化对文字的影响。
关键词:犬;狩猎文化;文字;影响
犬被誉为人类最忠实的伙伴。古时臣下常用“犬马”之词来表谦称,以示对君上的忠贞不贰,《史记·三王世家》就曾记载:“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王子位。”人们也喜用“犬子”来谦称自己的儿子,可见人们对犬的品性的认可和喜爱。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犬与人类渊源甚深。犬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禽,也是古代人们在狩猎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伙伴。本文试图从“犬”字入手,探求汉民族的狩猎文化对文字的影响。

一、“犬”字及其分类

“犬”字出现的很早,在至今发现的最早汉字甲骨文里就已有“犬”字。根据刘兴隆著的《新编甲骨文字典》记载:“犬”解释为“象犬之侧面,腹瘦,尾长而翘为其特征。”孔子曰:“视犬之字如画狗也。”
在甲骨文合集中有记载:“贞,惟备犬隶。”“隶”指“奴隶”,这里犬隶并称,人畜地位相当了。除了表牲畜名外,“犬”还有职官名、国族名、祭祀用牲3个义项。“呼多犬卫”,即命令诸多主管猎犬和战争的武官。这里的“犬”表示职官名。因此,犬在古代社会的地位比较高,能与人同,犬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古代,人们有很多的方法对犬进行分类,不但可以按不同的品种、体型及身体特征分类,还有按犬的脾气、声音、动作来分类。
犬按品种分,南赵名犬叫“獀”;犬戒种叫“狄”。按体型分,少壮的称“狡”,健壮的称“猛”“犺”。按身体特征分,短嘴狗叫“猲”;长嘴狗叫“猃”;短腿狗叫“猈”。
按犬的脾气分,凶猛的狗叫“奘”;猛而不驯称“獷”。按犬的情态特征分,犬视貌称“狊”;犬怒貌称“狋”,“狋”还有不可接近之义。从犬的声音分,“猩”泛指犬吠声,“猥”指众狗叫;“狠”是狗的争斗声。从犬的动作分,从草丛中突然跑出称“猝”;狗发疯叫“狂”。
邢福义的《序〈文化语言学〉》曾说道:“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好比镜子或影集,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犬”字及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其表示分类的字,正是从侧面体现了古代狩猎文化。

二、从“狩”“猎”“獠”等字看狩猎文化

《说文》中除了存在大量侧面反映狩猎文化的字外,还有“狩”“猎”“獠”等字是直接反映古代狩猎生活的。
“狩”,《说文》云:“狩,犬田也。从犬,守声。”“狩”是围守而取猎。《左传·隐公五年》杜预注:“狩,围守也,冬物毕成,获而取之,无所择也。”与“狩”的以犬守兽的方式不同,“猎”是狩猎者直接命令犬追逐禽兽。《说文》曰:“猎,放猎逐兽也。”由此可见,在古代以犬捕猎也有各自不同的方式,而且这种方法仍沿用至今。《桥西杂记》曾有一段用犬猎豹的记载:“土人张帐篷,居畜三犬,一犬守,一犬逐兽,一犬打兽。打豹者跟踪足印。其树多孔塞之,留下二洞,上洞网,下洞熏烟。豹畏烟,缘木而上,入网就获。”
如果说“狩”与“猎”是在捕猎方法上的区分,那“獠”就是在捕猎时间上的区分了。“獠”,《说文》云:“猎也。”《尔雅·释天》云:“宵田为獠。”专指夜猎。夜猎的好处是可以在狩猎的同时起到练兵的作用。因为上古时代的最初战士所用武器就是狩猎工具,战争方式和排列阵势的方式也与围猎方式相似,利用夜间狩猎可以达到军事演习的目的。

三、狩猎文化对文字的影响

格里姆在《论语言的起源》中讲道:“我们的语言也就是我们的历史。”以“犬”字为视角,我们不难看到古代狩猎文化对文字的影响。在人类的历史上,农业的出现不过一万年,在绝大部分的历史时期内,人们都是依靠采集、狩猎和捕鱼等方式生存和发展的,狩猎又是其中最主要的谋生手段,即使是在农牧业产生以后,由于它们尚处于原始阶段,生产品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在相当长时间内,狩猎还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犬则是必不可少的狩猎伴侣之一,它听觉、嗅觉灵敏,犬齿锐利,性格机警,又易受训练,忠实可靠,主要用于追逐野兽,同时也可保护猎人。因此,犬的地位无可取代,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古时猛兽多且凶猛,打猎时所选用的犬必须体型大。根据《汉语大字典》对“犬”字的记载,“犬”在古时特指大狗,后代才犬、狗通名。犬的嗅觉甚为灵敏,“臭”在《说文》中的解释就是:“禽走,臭而知其迹,犬也。”同时,犬的情态、声音、动作都能令狩猎者知道猎物的藏身之处及动态,因此,仅表示犬吠声的字就多达10个,每一种声音对于猎人来说都是不同的信号。于是,为了更好地获取猎物,猎人往往会对犬进行专门的训练。训练有素的猎犬自然能面对野兽时凶猛,面对主人时言听计从了。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狩猎时展到畜牧时代,从农业时代到现代的工业时代,所依靠的生存方式改变了,犬也从古时狩猎必不可缺的伴侣变成了现代的消遣宠物,失去了在狩猎时代作为主要谋生工具的作用,变成可有可无的宠物,所以如“獜”“犻”这些从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对犬的神态、动作、声音等方面进行描写的词,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慢淡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可见,狩猎生活对文字影响甚深。
参考文献:
刘兴隆.新编甲骨文字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7.
臧克和,王平.说文解字新订.中华书局,2002.
[3]宋兆麟,冯莉.中国远古文化.宁波出版社,2004.
[4]何立平.巡狩与封禅:封建政治文化的轨迹.齐鲁书社,2003.
(作者单位 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