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心理咨询职业导向式心理咨询技能系统构建题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667 浏览:48782
论文导读:
摘要:心理咨询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在于为社会各领域培养专业心理服务人才,技能教学是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方面。“职业导向式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体系”在内容上将心理咨询专业的技能分为基础核心技能与职业导向技能两大类,在操作上采用必训与选训相结合的模式,在训练上综合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专题实践等多种方法。
关键词:职业导向;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体系
1671-0568(2013)23-0122-03
作者简介:李炳南,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心理咨询专业教学。
高职高专教育以培养实践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实验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理论教学。早在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就指出: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心理咨询专业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专业门类,也必须突出实验实训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笔者以此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尝试构建了“职业导向式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体系”,以期促进心理咨询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

一、对心理咨询专业培养目标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快速,各种应急事件不时出现,人们的精神困扰与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加的对于精神和心理层面的服务需求,2001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心理卫生领域的专家,制定颁布了《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试行)》,规定从事心理咨询业的人员持证上岗,这标志着“心理咨询师”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应运而生,并被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同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联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和中国心理学会,共同组建了“全国心理咨询职业资格培训鉴定工作指导委员会”,负责在全国开展统一的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为了主动顺应社会对于心理类人才的需求,2004年,教育部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中也设置了“心理咨询”专业,在专业序列上归属“公共事业”大类中的“公共服务”类。目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了这一专业。但是,心理咨询专业究竟如何定位?应制定怎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一些学校由于受到社会机构培训心理咨询师的模式的影响,将心理咨询专业的培养目标狭隘化为培养“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但在当下中国,心理咨询业尽管被形容为朝阳产业,但它更像是一个“早产儿”:尽管人们有着广泛的心理服务需求,但中国人还远远没有形成明确的心理消费意识,这一点在二三线城市尤为突出。因此,专门的心理咨询师的市场生存空间并不大。在这样的定位下,心理咨询专业的发展必然走入困境。
另一方面,当今中国,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理念已成为新的主流价值。2006年11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作为对这一决定的贯彻落实,“心理服务”的理念被广泛引入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如学校心理辅导、未成年人成长指导、婚姻家庭咨询、社区矫正心理矫治、企业员工心理援助与心理辅导,等等。高职高专院校心理咨询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积极适应社会的这种变迁和需要,立足高远,用外延更加广泛的“心理服务”去取代相对狭隘的“心理咨询”,主动调整优化专业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依据陈家麟关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的论述,将心理咨询专业的培养目标界定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人格完善,知识面宽,掌握心理咨询的基本原理,具有心理服务的基本技能;能为心理咨询机构、中小学校、成长指导机构、社区、企业、公检法系统以及其他机论文导读:
构提供心理服务(包括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矫治等)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职业导向式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体系的架构

如前所述,心理咨询专业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的一个专业门类,应该更加强调实践性、应用性与技能性。因此,如何构建心理咨询专业的技能体系就显得至关紧要,它直接关系到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的心理咨询专业在培养方案上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强调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传授,忽视实践教学,技能教学尤为薄弱,方法手段不多,教学效果亦不甚理想。不少学校照搬“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培训的模式,在技能体系的构建上沿袭着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与心理测验技能的“三部曲”。但是,仅从内容上便可以看出,这套技能体系只适用于训练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师”,视域相对狭窄。而当今社会对心理服务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心理咨询师这个层面,而是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许多职业或工作都增加或引入了心理服务的理念与内容。这些都使得心理咨询专业具有专业面向广泛的特点。因此,根据前文对心理咨询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结合社会对心理服研究生论文www.7ctime.com
务的广泛需求,着眼于促进学生就业,笔者提出了“职业导向式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体系”。
职业导向式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体系对心理咨询专业的技能进行了细化、梳理与分类,明确了各种技能的层次与地位,确定了“基础核心技能”与“职业方向技能”的架构。其中,“基础核心技能”包括心理诊断技能、心理测验技能、心理咨询技能三部分。心理诊断技能主要包括初诊接待、摄入谈话,病因学诊断,症状学诊断,测量学诊断等能力;心理测验技能主要包括各种智力量表、人格量表以及心理卫生评定量表的使用,心理档案的建立,心理测验软件的使用等能力;心理咨询技能主要包括咨访关系的建立,咨询目标的制定,咨询技术的运用,咨询报告的撰写等能力。很显然,上述三类技能是从事任何心理服务工作都应该具备的基础技能,同时也是使心理服务区别于其它职业或工作的核心技能,故确定为“基础核心技能”。 “职业方向技能”主要是指那些从事专门的心理服务工作应该具备的能力,它以基础核心技能为基础,但又有工作对象、工作内容与工作模式上的特异性,可以看作是基础核心技能的扩展与延伸。职业方向技能的确定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工作分析为方法,主要包括心理教育方案(课程)设计能力、青少年问题辅导能力、家庭婚恋辅导能力、心理矫治能力、员工心理援助能力,等等。需要指出的是,“职业方向技能”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还将会随着心理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而丰富。
职业导向式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体系较好地适应了社会与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的专业兴趣与就业面向,可以增强技能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与适应性,提高技能训练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此外,这一技能体系的构建范式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能为其它社会面向广泛的专业构建技能体系提供一种有益的思路。

三、职业导向式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体系的实施

1.技能体系的训练模式

为了让职业导向式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体系更具操作性,使技能训练有章可循,笔者对每一类技能都编制了《技能训练大纲》与《技能训练手册》。《技能训练大纲》对每一类技能的训练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并提出了明确的考核要求;《技能训练手册》则对每一类技能所包括的具体能力从概念界定、训练方案、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实践拓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
在训练模式上,职业导向式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体系采取必训与选训相结合的模式。其中,基础核心技能列为必训项目,职业方向技能列为选训项目。必训项目的训练安排在各相关课程开设学期进行,并同步进行考核;选训项目的训练则根据学生的专业兴趣或就业意向,在高年级集中开展。每名学生必须通过全部3项必训项目以及任1项选训项目的考核,方可获得学校颁发的专业技能合格证书。

2.技论文导读:

能体系的训练方法
一般认为,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操作技能具有对象的客观性、执行的外显性、结构的展开性等特征,心智技能则具有对象的观念性、执行的内潜性、结构的简缩性等特征。[3]考虑到心理服务工作直接面向具体的人,面向人的思想和情感,而且主要以谈话的方式去“助人自助”,因此,心理咨询专业技能具有鲜明的心智技能的属性。如果说操作技能的训练主要依靠重复练习的话,那么心智技能的训练则有赖于丰富的“原型”,即提供大量的案例与情境,以此去扩展学生的体验,提高学生在“助人”方面的能力。基于上述理解,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去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
(1)案例分析法。考虑到心理咨询具有保密的原则要求,咨询时不应有第三者在场,也不能录音录像,这就导致真实的咨询场景难以获得,当然也无法采用直接观摩的方式进行技能教学。因此,案例分析法便成为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替代方法。案例分析法主要是指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设定一些讨论方向,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分析,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包括文字案例与视频案例两种。文字案例一般都经过了一定的整理,但文字的概括性也牺牲了案例的具体细节,往往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缺乏真实性。实践中也发现,以文字案例为蓝本的技能训练往往会“异化”为对文字的阅读理解,训练效度大打折扣。相比之下,以影视作品、纪实作品或电视访谈等形式出现的视频案例,因具有强烈的情节性、生动的形象性,往往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在形式上乐于为学生接受。以这些视频案例为素材,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交流,可以实现更理想的技能训练效果,发挥出更充分的技能训练效益。比如在技能训练中,尝试引入日剧《心理医生》作为技能训练的载体,通过剧中心理医生的职业活动训练学生的心理诊断技能、心理咨询技能等基础核心技能,而且也利用每集的主题训练青少年问题行为辅导、家庭婚恋辅导等职业方向技能,取得了较好的技能训练效果。[4]
(2)角色扮演法。是指在某种预先设定的咨询情境下,由学习者扮演咨询师或求助者的角色,即兴演绎咨询过程。米德的角色理论认为,自我是通过学习、扮演他人的角色发展起来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与体验心理咨询过程,更加深刻地认同与内化咨询师的角色,从而可以更加透彻地领悟心理咨询的原则,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与技术。
角色扮演重在咨询情境的设定,咨询情境既可以取自他人的案例,也可以源于学生本人的亲身经历。至于咨询情境下的训练主题,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案例灵活加以确定:或是训练具体心理问题的解决,如要求咨询必须围绕青少年攻击行为或强迫症展开;或是训练某种咨询流派的咨询程序或方法,如要求咨询必须采用行为疗法或认知疗法展开;或是训练某种具体的心理咨询技术,如要求在咨询中采用同理心技术、面质技术等。在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三个角色,即咨询师、求助者与观察者,然后再互换角色进行练习。练习结束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分析得失,分享经验。[5]
(3)专题实践法。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心理咨询专业的技能不可能仅仅通过在教室里进行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形成,而是应该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进行专题实践来获得。为此,在职业导向式心理咨询专业技能体系的构建中提出专题实践的训练方法,以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实践可以在校园内外两个层面展开。就校园内的专题实践而言,如前所述,心理咨询专业的办学定位在于为社会培养各类心理服务人才,而大学校园亦是心理服务的重要场所。因此,可以有意识地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园活动,开展专题技能训练。如:成立朋辈心理访谈室,训练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咨询技能;指导学生组织、策划、实施“5·25心理健康节”等心理健康普及活动,编辑心理健康报刊,等等,锻炼学生的心理教育方案(课程)设计能力;组织学生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训练心理测验技能;面向校园招募成员,开展团体辅导活动,训练团体心理辅导技能,等等。就校园外的专题实践而言,考虑到心理服务的广泛性,广大的中小学、未成年人成长指导机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社区、医院、企业等,都可以成为心理咨询专业开展专题实践的场所。通过在这些场所的实践实训,可以有针对、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多种职业导向技能的训练。
参考文献:
陈利鲜,潘清泉.高专院校心理咨询专业“全程基地式”论文导读:学专业咨询心理学课程建设初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上一页1234
实践教学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7,(26).
黄希庭等.关于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问题[J].心理科摘自:学术论文网www.7ctime.com
学,2007,(1).
[3]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李炳南.影视作品在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教学中的运用——以日剧《心理医生》为例[J].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2011,(6).
[5]张冬梅.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课程建设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