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索渗透深入挖掘地理教材试述渗透环境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339 浏览:147255
论文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素质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己周边的环境有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居住的环境。切身于繁扰的闹市中特别是那些每日都穿梭在“石屎森林”中的人们更是渴望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有一个绿树环抱,空气清新,景色怡人的悠闲环境。人们现在更多的注重这方面的要求,在不断兴建的生活小区中,宁静、舒适、绿意绵绵都是生活社区卖点。因此舒适的环境将是人们不懈的追求。环境保护问题其实一早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只不过是过去一直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今天,当我们的生活环境不断的恶化,昔日水草丰美、鱼虾成群的小河发出的阵阵恶臭;当那些种在农村里的果树果子成熟却因为果子里边布满虫子而不能吃;当人们居住的地方到处都是臭水沟蚊蝇成群、几乎透不过气;当人们的身体抵抗力越来越差的时候人们终于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在今年暴发的SERS病毒更是将环保提到了议程上。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环境保护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我们不应视而不见。生活的环境是我们共有的,现在我们该做的是让我们年青的一代在思想上真正树立起环保意识和环保观念。如何让年青的一代特别是现在正接受教育的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观念是全社会全人类的责任。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我们——教师更是义不容辞。在各科的教学中我们都可以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环境保护涉及的内容很广,如水灾、旱灾、沙尘暴、台风、大气、水、噪音、生活垃圾、生存环境、化学药品、农业、手工业等。那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我的浅见有以下方面。
一、深入挖掘地理教材,渗透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地理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比较贴近,我觉得教育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他们就比较乐于接受,乐于实践。在我们的教学中有一个关于水资源的内容——伊通河。我引导学生: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质。伊通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她,我们衣的是她,食的是她,没有她哪有我们?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如果我们没有了伊通河,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改变?我们肯定寸步难行!可是现在我们的母亲河有等于没有,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用我们的手亲手扼杀我们的母亲!然后我让大家说一说发生在他们周围有哪一些事情是在扼杀我们的母亲的。同学们感受特深,你一言,我一语,你一事,我一例的说出来。特别是说到水污染时,同学们更是绘声绘色地把那不堪入目的情况讲得让人毛骨悚然,更加深了大家的印象,迎着大家的兴致,我提议同学们用照相机拍下那些情况。我又向同学们发出了一道难题: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我们的母亲河不再受伤?同学们各抒己见,制定了措施,表了决心。课后我们还组织了部分的同学到学校附近的河流进行了实地的考察,写了心得体会。实践来源于生活,生活为实践服务。
二、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强化环境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行动意识和情感意识环境教育是一种感性的教育活动,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理教师要重视让学生在环境中学习,让他们切身感受。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以环境教育为主题的活动,如植树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环保教育讲座等活动,使学生在环境教育中真正感受到环境以及环境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从而从感知中得到了理性的认识。此外,还可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进行大气的观测、水污染的调查、噪音的污染、生活垃圾、废物废水的排放、红树林的考察等。更可组织学生结合诸如“环境日”、“气象日”、“粮食日”、“人口日”、“水日”、““无烟日”、“地球日”等节日进行环保漫画、环保征文、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手抄报、环保摄影、环保歌剧等活动,展示学生的作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环保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环境知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技能和环境宣传能力,养成“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把环保意识宣扬开去,扩大环境教育的影响面。

三、尝试地理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有效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通过设计争议性问题开展讨论,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 世界上的事物是复杂的,许多事物的存在既对人类的发展有益,也可能对人类有潜在的危害。科学技术是 面双刃剑,使学生认识到这点是非常重要的。环境问题的存在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 时期有不同存在的形式;不同阶层的人对同一环境问题论文导读:
也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设计争议性问 题,组织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让他们通过内部矛盾的冲突,深入理解环境问题,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二)重视开放性教学,加强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多方面才能 所谓开放性教学就是指环境教育中利用一些开放性教学材料,这些材料不限于常用的课本,教师不给出固 定格式的结论,而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搜集、阅读文字资料,实地调查问题现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自己得 出恰当的结论。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各种各样,也可能是比较一致的,教师要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引导 学生讨论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但不必统一到教师事先准备的结论上。因为环境问题本来就有多种解答方法。
(三)充分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而且只有在他们的实践中才能表现出来。如果没有接触过协调环 境关系有关的活动,那么,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 实际,加强环境教育。
1.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章,要求学生 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台风,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 知道这些主要是由自然原因产生的环境问题,人类只有认识自然规律,趋利避害,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收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2.结合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在学习工业“三废”的危害及治理的内容后, 带领学生到工业区考察,参观海门制药厂的污水处理设备,并听厂领导的介绍。同学们对工业“三废 ”的治理过程有了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清晰的了解,不但获得环保的技能知识,而且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