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围城围城逃离与回归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61 浏览:19300
论文导读:
摘 要:张爱玲的一生,历尽了浮世飘摇。幼年时缺乏父母关爱,成年后婚姻失败,家庭不幸,饱经坎坷之后,又偏逢乱世风云。她始终在逃避命运中的种种不幸,却终究放不下内心的一份坚守。在《倾城之恋》中,张爱玲正是用这种矛盾的方式,逃离家族的枷锁与压榨,最终走向现实与情感相妥协的围城。
关键词:逃离 回归 围城
《倾城之恋》里的白流苏,奔走在爱情与婚姻,理想与现实之中,活脱脱是一个隐藏在文字里的张爱玲。流苏游走在一座座围城之中,最后似乎得到了婚姻和保障,却始终透出一个弱女子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无奈与悲哀。

一、隐含作者的投射

有人评价张爱玲,“她的一生都在不停地逃避,追求‘隐世’的心灵宁静。”张爱玲家世显赫,但到他父亲时却日渐倾颓。父母关系不和,母亲出走,父亲再婚,张爱玲与继母矛盾不断升级,以致父亲常常对其大打出手,张爱玲不堪忍受,从父亲家逃出,回到母亲身边,母亲却也对她极为冷漠。幼年张爱玲逃离父亲的,也未能享受母爱的抚慰。张爱玲后来经历两次婚姻,一次嫁给汪伪高管胡兰成,很快被其抛弃,后来与落难文人赖雅结婚,但他们的婚姻没有维持多久,赖雅就过世了,她的婚姻生活也极为不幸。
批评家韦尼·C.布思曾提出一个概念,即认为小说无论如何包含着一个作者的“声音”,他称这个声音为“隐含的作者”,是由读者通过小说中清楚地表达的种种态度的推演创造出来的。由此可见,作者对其作品的影响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对应,而是一种接近“隐含的作者”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并不是一以贯之的,但可以通过小说中的态度来表达。张爱玲的人生经历,映射到她的文学作品中,就是对亲情爱情都有一种矛盾纠缠的态度,消极逃避却又孜孜以求。
《倾城之恋》并不是人们习惯认为的是一部本爱情小说。傅雷先生说它描述了“一个‘破落户’家的离婚女儿,被穷酸兄嫂的冷嘲热讽撵出母家,跟一个饱经世故,狡猾精刮的老留学生谈恋爱。正要陷在泥淖里时,一件突然震动世界的变故把她救了出来,得到一个平凡的归宿”。小说中字里行间传达的,是一种关于出走与回归的纠葛。旧式封建的大家庭,柳原为流苏买的住房,最后刊出的婚姻启示,都不禁让人联想起钱锺书小说中围城的比喻。流苏就这样在一座座围城中间出走,又回归,最后终于修成正果,得到了名正言顺的妻的地位,得到了世俗社会所认可的物质需求。
这也许是一幕喜剧,剧中人似乎得到了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张爱玲却在最后写道:“传奇里的倾国倾城的人大抵如此。”她的态度看似有些隐晦,实则传达得很清楚。不论是否得到满足,这样的结局,是不能和倾国倾城的传奇相对等的,然而面对现实,也只能大抵如此,倾国倾城是一个传奇,作者却用了一种反传奇的手法,清晰地传达出一种苍凉而无奈的悲悯情怀,这种态度是微妙而复杂的。小说中字里行间传达的,是一种关于出走与回归的纠葛。傅雷先生这样评价道:“美丽的对话,真真假假的捉迷藏,都在心的浮面飘滑;吸引,挑逗,无伤大体的攻守战,遮饰着虚伪。男人是一片空虚的,不想真正找着落的心……这样的一幕喜剧,骨子里的贫血,充满了死气,当然不能有好结果。”可正是这种贫血与死气,造就了小说苍凉的底气。

二、本能驱使的逃离

流苏逃离的第一座围城,是她腐朽封建的娘家。《倾城之恋》开头说上海为了“节省天光”,将所有的时钟都拨快了一个小时,然而白公馆里说:“我们用的是老钟。”……他们唱歌唱走了板,跟不上生命的胡琴。老钟,象征了白公馆在精神气息上的衰败与腐朽,在这里生活的人已经被时代抛弃到了历史的垃圾堆中,这个看似光鲜的大家庭实际上已经奄奄一息。然而更让流苏不堪忍受的,是兄嫂的盘剥,花光流苏的钱财后,就要将她扫地出门,劝她回去守活寡。而她的老母亲,白老太太居然要求流苏多多担待,体谅三哥四嫂们的冷嘲热讽。流苏所渴望的母爱的温情,与现实中母亲的冷漠,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她从破碎的婚姻逃离出来,却得不到一丝家庭的温馨。所以,流苏的出走看不出任何新理想的引诱,她要走,是生的本能的呼喊。倒是给流苏七妹做媒的徐太太,给流苏指了一条活路。“找事,都是假的,还是找个人是真的。”流苏端详着自己,“她那一类的娇小的身躯是最不显老的一种,永远是纤瘦的腰,孩子似的萌芽的乳。”她找到了自己仅存的优势,她能拿来做博弈的为数不多的资本,她还残留的美丽的青春。阴差阳错的,徐太太的做媒论文导读:
,反而使流苏得以结识范柳原,为流苏的一条活路提供了实现的契机。
等流苏从香港回到上海,就更是出于生存需要的挣扎了。她跟范柳原的关系已经弄得不明不白,好端端的又回来分明是丢了白家的脸。家庭的压力,世俗的偏见,让她透不过气来。这个家,早就跟她恩断义绝,而这个社会,似乎也把她当成淫恶的人来看待了。她残留的青春,也在这样的磨合与纠缠中渐渐逝去,她也越发经不起老了。范柳原对她,已经成为一个她不得不迁就的归宿,流苏已经顾不得他对她还有多少真心,还有多少爱意了。作为一个在乱世飘摇的弱女子,她要生存下去,除了将这场博弈进行到底之外,她别无选择。流苏的这次逃离,充斥着苍茫无尽的凄凉与难以言说的悲哀。

三、只能如此的回归

这种被现实逼迫的逃离,促使流苏无法有纯粹的爱情动机,这就注定即使流苏最后找到了满意的伴侣,也不过是从一座围城逃进了另一座围城。她没有退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路,她只有“赌”:“然而她也是喜欢赌的,她决定用她的前途来。如果她输了,她声名扫地。如果赌赢了,她可以得到众人虎视眈眈的目的物范柳原,出净她胸中这一口恶气。”相比之下,柳原似乎更接近爱情一点,他看中了流苏那一点所谓的正宗中国女人独有的韵味。但他终究是“嫖赌吃喝,样样都来,独无意于家庭幸福”的人,“他把女人看成他脚底的泥”。这爱又能持续多久呢,流苏自己知道,“他爱她。这毒辣的人,他爱她,然而他待她也不过如此。”他们“两方面都是精刮的人,算盘打得太仔细了,始终不肯冒失”。这里的恋爱,是无关爱情的。双方更像是在进行一场交易,柳原需要的是一个能帮他持家又能给他慰藉的女人,流苏的目的更加明确,她要用自己仅剩的青春,做一场赌注,找一个靠山。 纵使流苏机关算尽,还是范柳原占了上风。因为范柳原清楚地知道,流苏离不开他,在这场博弈里,他手里有更重要的筹码。当柳原整日与萨黑夷妮厮混,决心冷一冷流苏时,流苏也只能就范,自动投到他的怀抱里去。柳原在旁人面前与流苏故作亲密状,已经败坏了流苏的名声,势成骑虎,流苏也百口莫辩。流苏回到白公馆后,这种进退维谷的困境,就越发难熬了。等到她第二次离家去香港,她已经没有多少可以拿来交易的资本了。这时的流苏,住进了柳原为她提供的浅水湾饭店第120号房间,后来又搬到巴而顿道两层楼的源于:论文网站大全www.7ctime.com
家里。这是流苏走进的第二个围城,除了经济依靠,没有任何感情可言,她的博弈失败了,她没有得到妻子的名分。这是一座空城,仅剩虚壳而已。“她摇摇见见走到隔壁及里去。空房,一间又一间——清空的世界。她觉得她可以飞到天花板上去。她在空荡荡的地板上行走,就像在洁无纤尘的天花板上。房间太空了,她不能不用灯光来装满它,光还是不够,明天她得记着换上几只较强的灯泡。”
山穷水尽之时,“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大难之时,人最本真的情感得以迸发,相依为命的苦处,让柳原意识到他与流苏还有爱情的存在。流苏也在这时,体会到难得的真情。“别的她不知道,在那一刹那,她只有他,他也只有她。”柳原与流苏,都只是小人物而已,他们没有任何力量左右战乱的时局。但就是这种渺小,才让他们意识到相互依存的必要,这种相濡以沫的需要,让两个自私的人,放下了彼此的戒备和试探,选择去做一对平凡的夫妻。兵荒马乱的时代,“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承诺,才有了兑现的可能。如果说《倾城之恋》还有讴歌爱情的所在的话,也就体现在这里了。
然而大难之后,一切回归平静,这一刹那的真情,也随着炮火淹没。流苏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结局,成了范柳原名正言顺的妻。但这一纸婚书,终究有多牢靠,也只有命运知晓。没有纯粹爱情支持的婚姻,终究只是苟且度日罢了。张爱玲在她的散文《自己的文章》里说:“从腐旧的家庭里走出来的流苏,香港之战的洗礼并不曾将她感化成为革命女性;香港之战影响范柳原,使他转向平实的生活,论文导读:
终于结婚了,但结婚并不使他变为圣人,完全放弃往日的生活习惯与作风。因之柳原与流苏的结局,虽然多少是健康的,仍旧是庸俗;就事论事,他们也只能如此。”流苏在历尽一番与命运的抗争后,终究有了一个看似美满的结局,然而谁又能否认,她不是又一次走进了一座围城呢,只不过这座围城,较之以前,多了几分略带暖意的依靠而已。
参考文献:
傅雷.论张爱玲的小说[J].万象,1944.
拉曼·塞尔登. 当代文学理论导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孙咏梅. 隐世与入世——张爱玲与丁玲创作生涯比较[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
[4] 张爱玲.张爱玲文集(第4卷)[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
作 者:唐月乔,山东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编 辑:赵红玉 E?鄄mail:zhaohongyu6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