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主体“动”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190 浏览:119212
论文导读:能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能自觉、轻松、愉快地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语文课,注重以情感感人,可以用情意盎然的导语配合音乐导入新课,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入手,如语文的《新型玻璃》一课,可以用课文中的故事导入,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2.学习过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源于:论文 范文www.7ctime.com
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生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必然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教科书中的很多设计,充分体现了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参与者、评价者,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

一、课前的“动”

课前的动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预习课文、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学习卡或者预习生成单(课前检测单)的任务等等。语文的提前学习很关键,如查找资料,《长城》一课可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资料的内容,在课堂上学生进行交流分享。
我们知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他们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就是一个语文的实践过程,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参与了,自然就得到学习和提高,这是一个隐性的提高,短时可能看不见,但长期积累下来对学生来讲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二、课中的“动”

1.导入中的“动”。导入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动有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能把学生带入优美的情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能自觉、轻松、愉快地去学习新知识,获得新感受。语文课,注重以情感感人,可以用情意盎然的导语配合音乐导入新课,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入手,如语文的《新型玻璃》一课,可以用课文中的故事导入,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感染学生。
2.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向导,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顾问,是教学的组织者,不是知识的批发商。教师要真正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老课文,由于时代的久远、历史的变迁,课文介绍的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早已消失,毁灭惨景也无法再现,这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作者情感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下足功夫、课堂上掌控全局,有条不紊地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层层剖析。
我把本堂课共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
活动一:走进圆明园,感受辉煌。教师抓住课文的重点段落2.3.4三段,引导学生通过感悟“美”,欣赏“美”,来谈美、体会美,从而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历史,通过学生自读课文,品味写圆明园美的句子──组内交流──全班分享,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重点词句──仿写重点句式等形式,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活动二:深入研读,感受毁灭。这个部分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抓重点词来感受圆明园被毁灭的痛,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情感的表达。课后思考题有这么一个环节:“读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习语言的过程应该伴随积极的思维活动。教科书中很多细小的地方,都体现了引导学生思考的设计思路,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这样的学习过程,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空间,并且通过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师生间的思维碰撞会创生更多的想法,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奠定基础。在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我们不断深入领会编写意图,同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提供更多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活动三:感悟写法,升华情感。这个活动是选自本课课后的思考题:“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其实,像这样的练习设计在本册教科书中还有很多。教材编排的意图不仅仅是一道思考题那么简单,因为这是我们教给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的一种写作能力与方法──对文章谋篇布局的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是需要读者用心体会琢磨的,如果课内阅读的关注点只在文章内容上,势必影响阅读的质量。“为什么这样写?”这样的练习设计让学生注意文章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去领悟文章的布局谋篇。让学生在自己思考、相互交流的基础上,明白作者布局谋篇的用意,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更深层次的意义,也有利于学生自己习作时有意识地运用。

三、课后的“动”

我们都知道,课后是对课堂的拓展延伸,主要表现在课后作业多样化上。教师要正确理解,并静心思考作业的设计,课后作业设计应围绕课本中的话题同步进行,每项任务渗透听、说、读、写等各项技能的训练,但不设计框架,尽量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思路去完成任务,让思维的动延伸到课外。如语文四年级上册学完童话故事专题后,开展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看童话、写童话、演童话等。今天苏老师上的《新型玻璃》在课后布置了这样一个内容“你想发明什么样的玻璃”,这样就把课堂知识很好地延伸到了课外。我想这样的备课才是真正有效的备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