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古典舞关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400 浏览:21599
论文导读:它称为子午,而恰巧的是,中国古典舞中又有“子午相”,中国古典舞把“子午相”定为造型的基础动作,同事又以圆为极限,拓展出了“拧”“倾”“圆”“曲”的身体体态。从而确立了中国古典舞中上下身关系常处于扭拧的状态中的身韵,又使技术技巧的发力上形成了留上身、走下身或留下身、走上身的运动规律。这些完全不是巧合,这也是古
摘要: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中国古典舞是从古至夸都受着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继承着这种民族哲学的思想和审美原则。它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易经》中的世界观(阴阳),和方法论(八卦)。还结合了中国戏曲中的精华,把它们巧妙的柔和在了中国古典舞的韵法中。使古典舞从气、韵、神上都有着与别的舞种不同的风格。可以这么说,没有中国儒家文化,就没有当今舞台上所见的中国古典舞。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谈起,就中国古典舞与其关系展开讨论,以期使古典舞更好地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从而得到新发展。
关键词:圆;阴阳;动作线路:韵律;新的突破;继承与发展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本

中国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从古流传下来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就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自然取其精华,则其大意,大概可以概括为“世俗”四个字。儒家崇尚“仁”与“礼”,提倡“以仁释礼”的建构。而道家是极其不主张以“仁”释“礼”的,它主张以“道”释“德”。道家所崇尚的是自然。如果说儒家一开始就是作为现存制度的维护者而出现的。那么,道家则是一开始就作为既有文明的怀疑者和叛逆者而出现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儒道两家的文化在刚一出现时就是矛盾的、对立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本是《易经》,也叫《易》《周易》。这本书是经过儒道互补儒道同出的一本哲学文本。记载着文化的世界观,还以周流不止、交易不居的卦象形式体现了素朴辩证的方法论。在儒道两家的哲学中,儒家得到了历史性的拆解和逻辑上的划分。道家得到了理论上的普及与实践上的运用。本来儒道两家是泾渭分明的,可是在儒家的经典《五经》上和道家的“三玄”上都到《易经》为自己的哲学经典。《易经》的世界观表现为“阴阳”,方法论则体现为“周易”。在《周易》中讲到了一个神秘的八卦,它是由八种基本图形用“- -”“—”符号组成的。中间以“黑鱼”“白鱼”环抱的图形,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代表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由此看来古典舞的许多动作核心都和《易经》有关,甚至于吸收了一些《易经》中的特点。

二、中国古典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之处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古代封建社会,如唐代的《霓裳羽衣舞》,自宋代之后,中国的古典舞又结合着戏曲的兴起,逐渐被戏曲所吸收、融合,至今大多仍保存在中国的戏曲艺术里。但戏曲和古典舞又同时采用了一些太极八卦中的东西。中国古典舞的动作从运动到静止都离不开“曲和圆”。“圆”产生无限循环,从而演衍出广穹的宇宙以及宇宙万物。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万物的终结也是万物的开始。万物的新陈代谢始终相同。如此周而复始。古典舞的动作线条必须浑圆完整,不能有棱有角。古典舞中的圆分为几种,立圆、平圆、8字圆,有时也会出现半圆。例如一个常见动作“云手”,无论是从手上、头上、上身、腰、包括眼睛,都走的是一个平圆。这个动作做下来要像天上的云彩变化那样随风流动,轻盈美观。其实,在中国古典舞中有很多动作的动态都以“云”字命名。不光有“云手”还有“卧云”、“云肩转腰”,就连走“圆场”也是以“行云流水”为上层境界。所以我认为“云”和“圆”的意义是基本雷同的。它们都是从一点开始,经过不同的运行路线最终回到原点上。这些就是同儒家文化中的“圆”是相通的。
“阴阳是东方哲理对宇宙万物内含对立统一的矛盾性,最简明、最直观而又最深刻、最含蓄的一种总体认识。”阴阳,古时又把它称为子午,而恰巧的是,中国古典舞中又有“子午相”,中国古典舞把“子午相”定为造型的基础动作,同事又以圆为极限,拓展出了“拧”“倾”“圆”“曲”的身体体态。从而确立了中国古典舞中上下身关系常处于扭拧的状态中的身韵,又使技术技巧的发力上形成了留上身、走下身或留下身、走上身的运动规律。这些完全不是巧合,这也是古典舞对《易经》中世界观的运用。在从古典舞的动作线路上讲,它讲究欲进先退、欲伸先屈、欲起先伏、欲高先低、欲直先迂、欲左先右等线路。这些也同阴阳有关,它们之间总是起着一个互补的作用。例如:“燕子穿林”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一套动作。上穿为虚,下穿为实,有虚有实,有开有合,阴阳顿挫,而且做出来轻巧、伶俐。这些和老子所言的“反者道之动”也是相似的,一些矛盾的对立面可以通过相互配合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乃至实现彼此的转化。古典舞的动作还很讲究刚柔、虚实开合,尤其是古典舞的“水袖”更为突出。它巧妙地借助了水袖扩展和延伸人体的表现力。水袖的抛曳、舞动、环绕有助于给人产生虚幻渺远的感觉,长长的水袖配上迅疾的舞步,不需要借助更为繁杂的动作就可以体现出空旷无限的美感。不同的舞袖方法也有着阴阳之分。例如:水袖中的冲袖、出袖、收袖、推袖都属于阳性袖技。推袖是最具有阳刚之气的一种袖技,它要求出袖的时候要像箭一样的力度和速度,在瞬间形成空间的各种直线,似飞流瀑布一般将袖子的动势挥泄出来,形成“冲”的特征,因此给人一种刚劲有力的感觉。而绕袖又分为里绕袖、外绕袖两种,它是通过指尖带动手腕,向里或者向外拨动,形成划圆的动势,使其形成螺旋状。气息也随着袖子的起落产生收、放和凝聚。它给人一种柔美圆滑的感觉。水袖的运动轨迹也是与身法相融合的,每一次的扔袖和收袖不光是外在的一扔一收,它同时还用了内力,一定要沉稳,如果不用内在的力量而是全部外露,那么做出的动作则是很直白的,缺乏流畅性。

三、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得到了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当下许多人印象中的古典舞还停留于古代大将,霓裳羽衣的概念上。然而那些仅是中国古典舞初期形成的表现形式、表演风格,它很好地继承了儒家的文化思想。而今天的中国古典舞“古典”一词已不是指古代的经典,它是当代舞蹈工作者对“古代流传”与“后人认为”的统一的继承和发扬,是一种全新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体现在中国古典舞对生命本体的认识,对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对时代精神的体现。
在20世纪70年代古典舞的确也出现了“停滞期”古典舞在当代文化中与时代脱节,应如何表现给现给今人看的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深刻反思。于是,在80年进入政治开放、社会改革、7彩论文网怎论文导读:“单劈手”。还是那“拧”“倾”的身体体态,欲左先右、欲起先伏的动作走势,无一不体现着儒道文化的继承。中国古典舞现已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这套系统已具有比较强的民族特性,有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有我们的难度和艺术表现力,是其它训练体系所代替不了的。作为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舞蹈艺术,在很大程
样写论文www.7ctime.com
文化复兴的新时代,改革开放给舞蹈也带来新的生机,年代中国古典舞创作被推上一个新台阶。中国古典舞身韵创始人之一唐满城教授认为,
中国古典舞应称为“当代中国古典舞”古典舞分古代古典舞、戏曲古典舞、当代古典舞。因为它是当代的产物。表现了中国舞蹈家在当代中国古典舞继承与发扬传统,变革与发展传统的指导思想。这种思想必然在舞蹈创作中鲜明的表现出来。此后,大批的优秀作品涌出。较为明显、对我印象尤为深刻的作品例如《青·轻》,98年第一次看到在舞台上的刘振,大家都震惊了,没想到编导高成明将中国古典舞的素材、气韵和西方现代舞的编舞观念,动作变化奇诡、层次丰富,流动中有顿挫结合的如此完美。它追求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冲突,抒发着一种内心的情绪和心境。这些很虚的内在的东西,却让他跳得淋漓尽致、悠然自得。无论是那穷灵尽妙的“斜控海”接“卧云”,狂放恣肆、飞动流走的“风火轮”接“单劈手”。还是那“拧”“倾”的身体体态,欲左先右、欲起先伏的动作走势,无一不体现着儒道文化的继承。
中国古典舞现已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这套系统已具有比较强的民族特性,有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有我们的难度和艺术表现力,是其它训练体系所代替不了的。作为颇具东方特色的中华舞蹈艺术,在很大程度是得益于烂灿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没有这个底蕴就谈不上发展,所以挖掘、继承、发展古代传统的舞蹈艺术是重大的突破。从另一个角度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由于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宗教的差异使舞蹈艺术具有了鲜明的地域特性,随着国家的统一,各民族之间文化交流的频繁,舞蹈艺术的发展也迎来了历史的机遇。它必然会在不断交流中改进、提高、创新,通过舞蹈艺术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相互关照,协调统一,使舞蹈艺术达到更完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多维视野中的儒家文化》陈炎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