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政治课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4073 浏览:59610
论文导读:
2095-3089(2013)25-00-01
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无疑,在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的重要使命,是历史的重托。本文就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谈些个人的认识。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方法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工具和途径。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上的创新应做到三个转变。
1、变“主体法”为“双主法”。传统的思想政治课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法,这里称为“主体法”。它的主要优势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发挥言语交流的功能,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力。其弱点是,如果教师不顾及学生的思维状况,就会造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倾向。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创新,必须采用“双主法”,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朝着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创新意识发展的方向进行。

2、变“单一法”为“多媒体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阵地。“教材、教案、粉笔、黑板”四者教具的综合已是思想政治课运用已久的教学手段。由于教学手段的单调,在这里称为“单一法”。这种教学方法偏重知识传授与记忆,容易养成学生被动学习和依赖服从的性格,因而妨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然而,“多媒体法”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个性提供了较好的情境。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法”为“多媒体法”。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3、变“应试法”为“素质法”。

“考试”作为一种检查教学质量(效果)的手段并非过时,正如李岚清同志所讲“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是教育方向和目标有所改变,更不是否定考试,而是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里提及的“应试法”,是指一切为了应付考试而采取的教学方法。其弊端容易使学生死记硬背,显得“呆板”、“枯燥”。而“素质法”是指改变“单一”的应试教学为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意义,一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三是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以“应试教育”的观念转为“素质教育”的观念,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营造一种氛围。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功能的创新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必须围绕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去进行。在此,谈思想政治课教学功能的创新并不是改变其原有的功能,而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在以下“三个功能”上有所创新。
1、突出德育功能。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与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功能是一致的,都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正确的政治思想意识和各种品德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接班人。接班人的政治思想是核心,是灵魂,正如总书记所讲的:“要说素质,思想政治是最重要的素质。”在一个社会中,如果缺乏具有灵魂性的合格人才,社会的不稳定性是不言而喻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虽然不能包揽德育的全部功能和作用,但它却承担着塑造“合格人才的接班人”的功能和责任。因此,为了中华民族的事业,政治课教师应当明确而坚定地、光荣而富于使命感地承担起突出德育功能这一责任。
2、突出建构功能。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突出建构功能就是在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人格品质的发展。促进的含义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内在规律,给予学生接受教育的恰当条件,激发学生内在的人格发展的矛盾运动,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品质和道德。在当前的论文导读: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给予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现实,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腐败现象等,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责任感、信用教育等等,使学生增强一种识别是非、真假、善恶的能力,并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构建道德品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3、突出实践的功能。李岚清同志指出:“要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实际紧密结合,改变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应试”的观念下,教学中重视概念和理论的学习,忽视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必须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现实创造机会和提供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突出“实践”的功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发现、自我发展。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评估的创新

传统的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评估,通常以课程和教材认识的难度、深度和考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学习成效的高低;并以此对所任教一个班的分数来评估这位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这虽然不失为一种评价手段之一,但其缺陷也是浅而易见的,不够全面的。无论是评价学生还是教师,笔者认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
1、是否达到目标与觉悟相统一。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应当评估是否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与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把这两者统一起来。
2、是否达到知识与行为相统一。即通常所说的知与行的统一,这里是指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掌握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与学生个性的行为中运用知识能力的统一。
3、是否达到能力与发展相统一。评估教师可从备课环节去评价,如确定教学目的是否明确、选择教学形式是否恰当、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自如、板书设计是否合理、例子的使用是否具有典型性、贴切性和生动性等;可从讲授环节去评价,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程度、讲解(表述)的优秀程度、难点、重点的解惑度,教学手段运用的熟练度、教学的思想教育度等;还可从教师的日常行为去评价,如师德修养高尚与否、不断进修提高自身素质的程度等。评估学生可从课堂的学习环节去评价,如自觉热情参与的程度、思维的灵活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等;还可从自学的环节去评价,如再现知识的正确程度、自我教育的成功度、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度等。通过上述评估,看教师和学生在上述环节中所表现的能力及有无发展的趋势、潜能。
综上所述,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创新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积极实践,也是对学科教育模式研究的有益补充和发展,它必将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