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泰山先秦时期泰山文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42 浏览:13380
论文导读:山观45-47一、《庄子》中的泰山45-46二、《列子》编者眼中的泰山46-47第四节管子学派的泰山观47-49一、齐国国家边疆的界标47二、易姓而王的泰山封禅思想47-49第五节法家12下一页
摘要:夏、商、周三代,泰山就已被中原王朝所熟知,但还只是东方地区的一座大山。战国时期,随着齐鲁文化地位的上升,泰山才由区域性名山进入国家名山行列。先秦时期是泰山早期文化形成期,在整个泰山文化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由此,体系考察先秦时期泰山文化,尤其在社会背景下看泰山文化的进展过程,对了解早期泰山文化的建构历程具有重要作用。本论文通过对传世文献的钩沉索隐并结合考古发现,以历时性、共时性等多重视角入手,将泰山纳入先秦社会文化变迁的大背景下研究早期泰山文化的建构历程,构画出一幅先秦时期泰山文化多元、多样性的图景,并分析先秦时期泰山文化对秦汉时期的影响。本论文共分为九个部分:绪论部分简介了本选题作用、前人探讨成果及本论文探讨办法。第一章主要讲述泰山的地理位置,考察泰山“五岳独尊”的地理因素。泰山之所从被重视,受到世人的崇拜,部分应源于泰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第二章主要讲述史前、夏、商、西周时期的泰山。作为东方地区最高大的山峰,泰山在夏、商、西周时期就已被中原王朝所认知。随着中原王朝对东方地区的开疆扩土,泰山地位开始显现,为秦汉时期成为国山奠定了文化基础。第三章主要梳理东周时期各诸侯国对泰山的祭祀与文化认同,研究各国自身文化对泰山文化的影响。东周时期,泰山周围地区成为诸侯会盟、祭祀的重要地点之一,泰山文化已得到各诸侯国的认同。第四章以文本角度出发,研究先秦诸子百家的泰山观。通过对先秦诸子文献的梳理与对比,可知诸子眼中的泰山观有其共性,也有其不同的方面。第五章则分析象征易姓而王的泰山封禅仪式作用。泰山文化意识在战国晚期开始真正凸显起来,泰山封禅成为具有内在纪念性和礼仪功能的政治纪念碑。第六章主要梳理先秦时期五岳观念的演变状况与泰山东岳地位的确立。五岳体系的演变、生成历程,不仅是一个时代变化的历程,也是一个区域文化与大一统国家认同的历程。泰山藉此奠定了其东岳的地位。第七章主要讲述秦汉时代对早期泰山文化的承继与进展。秦汉时期泰山文化建构,并非是对早期时期泰山文化传统的全面继承,而是对其进行了转换性的诠释与进展,使之更符合大一统帝国意识形态的需要。最后一部分为结论,基于前面几章的分析指出,泰山作为东部齐鲁地区的最高山峰,成为五岳之长还有着一个具体的历程。先秦时期泰山文化的建构,在历史进展中不断地融合、选择、改善,至秦汉时期趋于定型,成为王朝之山。关键词:先秦时期论文泰山文化论文文化建构历程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可从关系人员哦。中文摘要6-8
Abstract8-10
绪论10-19

一、 本选题的重要量10

二、 本选题的探讨近况10-16

1、 国内与本课题相关的探讨成果11-14

2、 国外与本课题相关的探讨成果14-15

3、 关于先秦时期泰山文化探讨学术史的评述15-16

三、 本论文的探讨办法与探讨内容16-19

第一章 泰山的地理位置19-21
第二章 史前及夏商西周时期的泰山21-30
第一节 史前海岱文化区中的泰山21-22
第二节 夏王朝时期的泰山22
第三节 商代的泰山22-27

一、 商王朝东土中的泰山22-24

二、 商王朝的山岳崇拜、祭祀与泰山24-26

三、 卜辞“岳”之地望与泰山26-27

第四节 西周时期的泰山27-29
第五节 小结29-30
第三章 东周时期诸国与泰山30-41
第一节 春秋时期诸国与泰山30-33

一、 鲁国与泰山30

二、 齐国与泰山30-31

三、 吴国与泰山31-33

第二节 战国时期诸国与泰山33-39

一、 越国与泰山33

二、 齐国与泰山33-35

三、 燕国与泰山35-38

四、 楚国与泰山38-39

第三节 小结39-41
第四章 先秦诸子的泰山观41-55
第一节 儒家的泰山观41-45

一、 宏伟高大厚重的象征41-42

二、 圣人孔子及学问高深的象征42-43

三、 泰山祭祀礼仪的神圣不可僭越43-44

四、 规避世间苛政的场所44-45

第二节 墨家的泰山观45
第三节 道家的泰山观45-47

一、 《庄子》中的泰山45-46

二、 《列子》编者眼中的泰山46-47

第四节 管子学派的泰山观47-49

一、 齐国国家边疆的界标47

二、 易姓而王的泰山封禅思想47-49

第五节 法家论文导读:形成年代与封禅思想的出现55-57第二节封、禅释义57-59第三节政治思想语境的变迁:泰山封禅出现的社会背景59-62一、东周时期政治语境的变迁60-61二、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61-62第四节泰山封禅仪式的象征意义62-63第五节小结63-64第六章五岳观念的演变与泰山——山岳祭祀的地域性与统一国家认同64-71第一节九岳说与泰山6
著述中的泰山形象49-50
第六节 纵横家眼中的泰山50-51
第七节 其他诸子的泰山观51-54

一、 《左传》作者眼中的泰山祭祀51

二、 《晏子春秋》编者的泰山神形象51-53

三、 《山海经》编者眼中的泰山53-54

第八节 小结54-55
第五章 泰山封禅思想的形成——封禅仪式的“纪念碑性”55-64
第一节 《管子·封禅书》一文形成年代与封禅思想的出现55-57
第二节 封、禅释义57-59
第三节 政治思想语境的变迁:泰山封禅出现的社会背景59-62

一、 东周时期政治语境的变迁60-61

二、 邹衍的阴阳五行学说61-62

第四节 泰山封禅仪式的象征意义62-63
第五节 小结63-64
第六章 五岳观念的演变与泰山——山岳祭祀的地域性与统一国家认同64-71
第一节 九岳说与泰山64-66
第二节 四岳说与泰山66-68

一、 巡狩四岳与泰山67

二、 “四岳”说与泰山67-68

第三节 五岳说的出现与泰山68-70
第四节 小结70-71
第七章 先秦时期泰山观对秦汉时期的影响71-82
第一节 国家五岳祀典的定型与泰山五岳独尊71-73
第二节 泰山封禅仪礼的实践73-77

一、 对封禅仪式的探索73-76

二、 封禅祀典建构的完成76-77

第三节 泰山主生亦主死之说的流行77-80

一、 泰山神(君)77-78

二、 泰山与神仙世界78

三、 泰山治鬼之说78-80

第四节 小结80-82
结论82-85
参考文献85-96

一、 古籍85-87

二、 今人探讨专著87-90

三、 今人论文90-96

1、 期刊论文90-95

2、 博士学位论文95-9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96-97
致谢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