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信息技术知识可视化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716 浏览:49464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及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普及,信息技术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教学地位也越来越高。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极为自身特征与传统的学科有着很大的区别,由此,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教学办法不能满足信息技术课堂的需要,以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无以培养,教学质量无法提升等一系列的不足,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近况急需改进。知识可视化论述的出现极为工具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从有效的帮助我们转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近况,提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知识可视化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它探讨的是知识表征在两个人或两个人之上的创建和传递中的意义。知识可视化的运用领域很广,教育领域是其主要的运用领域之一,它不仅能够推动教学信息的呈现和传递,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建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本文是以知识可视化的论述基础、软件工具和教学实验三个角度来进行探讨的。在简介其论述基础之前,笔者先简介了知识可视化的进展极为相关的概念,简介了国内外知识可视化的探讨近况,然后以双重编码论述、图式论述、知识的心理学表征和脑科学论述几个论述层面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为知识可视化的教学运用奠定坚实的论述基础;至于知识可视化的软件工具,本探讨中笔者选用的是最具代表性的工具之一——思维导图,首先简介了思维导图的绘制特征,然后以手绘和软件绘制两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思维导图的制作历程,最后笔者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特征和思维导图的特征,提出了思维导图运用于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验方面,笔者在实习学校燕山中学选取了初一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教学实验,通过前期的测试,实验教学和后期测试几个环节,最终收集到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结论,验证了思维导图式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以而证明了探讨的假设。本探讨也丰富了知识可视化的论述基础,为知识可视化开辟了新的运用领域。本探讨主要结合了文献探讨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探讨法等多种探讨办法,在实验探讨中采取了平衡组对照的办法对实验假设进行了验证。关键词:知识可视化论文思维导图论文教学方式论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可从关系人员哦。目录4-7
摘要7-9
ABSTRACT9-11
第一章 绪论11-19

1.1 探讨的缘由11-12

1.2 国内外探讨近况12-16

1.2.1 国外探讨近况12-13

1.2.2 国内探讨近况13-16

1.3 探讨的内容16-17

1.4 探讨的目的和作用17

1.5 探讨的办法17-18

1.6 论文的框架18-19

第二章 相关探讨及论述基础19-30

2.1 知识可视化极为相关概念19-22

2.

1.1 可视化技术的进展19-20

2.

1.2 知识可视化的内涵20-21

2.

1.3 知识可视化与信息可视化的区别21-22

2.2 论述基础22-27

2.1 双重编码论述22-23

2.2 图示论述23

2.3 知识的心理学表征23-26

2.4 脑科学论述26-27

2.3 知识可视化的常用工具27-30

第三章 基于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的设计30-43

3.1 思维导图的制作原则30-31

3.2 思维导图的制作办法31-35

3.

2.1 手绘的办法31-32

3.

2.2 思维导图制作软件32-35

3.3 思维导图绘制办法的选择原则35-36

3.4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作用36-37

3.5 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方式37-43

3.5.1 教学目标分析38-39

3.5.2 教材分析39

3.5.3 教学的实现条件分析39-40

3.5.4 教学历程40-42

3.5.5 教学评价42-43

第四章 思维导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运用43-50

4.1 实验材料43

4.2 实验探讨的假设43-45

4.3 实验对象45

4.4 实验设计45-46

4.1 前测45

4.2 实验历程45

4.3 后测45-46

4.5 教学方案46-50

第五章 实验数据统计及结果分析50-58

5.1 实验前后学生学习兴趣的变化50-53

5.2 实验前后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变化53-54

5.

2.1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53-54

5.2.论文导读:2结果分析545.3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54-555.3.1实验数据统计分析54-555.3.2结果分析555.4教师访谈结果分析55-565.5小结56-58第六章总结与展望58-616.1探讨成果58-596.2本探讨的问题596.3展望59-61注释61-63参考文献63-65附录65-76致谢76上一页12
2 结果分析54

5.3 实验前后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54-55

5.

3.1 实验数据统计分析54-55

5.

3.2 结果分析55

5.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55-56

5.5 小结56-58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8-61

6.1 探讨成果58-59

6.2 本探讨的问题59

6.3 展望59-61

注释61-63
参考文献63-65
附录65-76
致谢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