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微博时代传统媒体如何报道公共事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303 浏览:16095
论文导读:
【摘要】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是网民第一大信息通道和发声途径,现已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策源地。这使得微博的影响力逐渐扩散到传统媒体对公共事件的报道之中,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表达方式,及其对社会的舆论引导。在微博的强大影响下,在公共事件报道方面,传统媒体从业者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本文结合2011年热点公共事件“郭美美事件”的纸媒报道进行分析,阐述微博视野下传统媒体公共事件报道的新特点与新要求。
【关键词】微博传统媒体公共事件报道

一、传统媒体公共事件报道的定义

公共事件报道是指媒体针对社会公共事件进行的报道。而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可能会导致或者已经造成了影响公共利益的社会危害,需要采取相关的应急处置措施,包括危机公关、危机应对与处理、危机善后,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公共社会安全事件和公共舆论事件。
本文结合“郭美美事件”,分析微博视野下传统媒体针对公共舆论事件进行报道的特点。

二、微博视野下公共事件报道新特点

1、微博逐渐影响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包括微博在内的社交网络业已成为传统媒体记者报道公共事件的重要信源之一。然而,由于来自社交网络的信源具有不确定性、碎片化和易生成谣言等特点,传统媒体对采用网络信源持保守态度。在很长时间内,传统媒体与社交网络议题的交叉都不是非常显著。2010年,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杂志网站发布了一则调查,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称,与大众所预想的不同,社交网络与传统报刊在关注点上其实并没有太多交叉。
然而在国内,微博平台与公共事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微博是网友议论公共事件,形成大众舆论的主要阵地。纵观国内近几年发生的公共事件,不管是当事人还是网民,都可以通过微博第一时间记录事件,表达观点。而在公共事件报道中,从公众意见角度出发是必不可少的,这促使记者越来越重视微博平台。微博信源直接影响传统媒体议程设置,最突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便是始于2011年6月的“郭美美微博炫富事件”。该事件中,传统媒体对微博信源的采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可以说,这一次,微博左右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
值得注意的是,“郭美美事件”与之前的公共事件如“钱云会案”、“温州动车事故”等不同,完全来自微博平台。它始于一个网友的呼吁,而后期媒体的进一步跟进大部分线索都来自微博用户的调查,报道内容中对微博的整理与展示增多。

2、报道时间延长,从以往对网络热点话题“蜻蜓点水”式的报道转化为持续追踪报道

在2011年7月4日,也就是“郭美美事件”发生半个月时,有媒体报道,该事件持续发酵让很多传媒人士感到意外,因为网事新闻持续热度,一般两三天,持续半月有余确属罕见①。然而,实际上纸媒对“郭美美事件”的报道一直持续到当年末,报道时间有大半年之久。
媒体对“郭美美事件”的报道大体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报道以《新快报》的《“郭美美Baby”炫富惹众怒澄清与己无关》(2011/6/23)和《时代周报》的《郭美美和她的炫富罗生门》(2011/7/7)为代表,这些报道主要试图确定郭美美的身份,但最终结果却仍是谜团重重。第二阶段报道则以《新京报》的《谈“信任危机”:公众仇富仇贪,我们很冤屈》(2011/6/30)和《知情人郭美美男友 曾任中红博爱董事》(2011/7/4)为代表,这类报道主要是就网友对的质疑进行调查和解释。第三阶段则以《广州日报》的长篇深度报道《我国慈善公信力下降 各地红会均称捐款锐减》(2011/8/12)和《北京晨报》的《郭美美事件加剧北京血荒 献血人数大降10%》(2011/8/19)为代表,报道“郭美美事件”的后续影响。
在这半年时间里,“郭美美事件”始终是全国大小传统媒体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央视和新华社等媒体均参与到报道中来。

3、报道深度扩大,传统媒体积极拓展新功能进行深度报道

根据“媒介发展和衰弱周期”理论,当现有媒体的功能被新技术取代时,传统媒体就要寻找新的功能,这被称为功能性取代(Functional Displacement)②。这种功能性取代在微博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中同样显现出来。
在“郭美美事件”这样一个完全始于微博,并且微博在信息发布和传递以及意见表达上占绝对优势的事件面前,传统媒体认识到了应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功能转变。因此,纸媒找到了自己的新功能,那就是在大量关于“郭美美事件”的报道中,帮助读者整合分析碎片化的海量信息,并且从中提炼主题,从郭美美本身到,再到中国慈善业,层层推进。
近几年传统媒体对众多的微博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的基本格式www.7ctime.com
公共事件很少进行深入报道,而长达半年的“郭美美事件”报道则是里程碑式的进步。比如,在凤凰网的调查中,占最高比例(46%)的网友认为陷入信任危机的深层原因是内部长期不透明,不公开,组织神秘。《广州日报》针对网友的这一质疑采访,进行了长达4000字的深度报道《我国慈善公信力下降各地红会均称捐款锐减》,从捐赠平台运行问题、行业自律、披露信息、机构改革等角度分析了内部现存的问题和改革的方向。

4、传统媒体对舆论的控制力减弱

微博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社会舆论的“去中心化”,使普通群众有了更多机会在公共平台上发声。大众传播突破了以往发声器单

一、单向度,缺少反馈机制的形式,开始进入多元传播阶段。

在“郭美美事件”报道中,传统媒体对舆论控制减弱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传统媒体澄清与郭美美的关系,但网友并不买账,负面舆论和质疑进一步扩大,反而牵扯进更多的组织。2011年6月28日,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邀请了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参加。但发布会并没有改变网友对“郭美美事件”的态度。其次,在众多报道中,对微博意见的整理以及根据微博线索深入的调查报道占主要部分,传统媒体自己挖掘的论文导读:新闻点以及独立思考比较少。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传统媒体并没有能够完全查清楚“郭美美事件”的真相,事件最后由于时间的推移不了了之。在现代社会,媒介在公共事件中仅扮演传声器的角色是不够的,公众需要知道真相。媒介如果不能真正满足受众的要求,最终将会失去其权威性和舆论引导力。上一页12
新闻点以及独立思考比较少。最后,由于种种原因,传统媒体并没有能够完全查清楚“郭美美事件”的真相,事件最后由于时间的推移不了了之。在现代社会,媒介在公共事件中仅扮演传声器的角色是不够的,公众需要知道真相。媒介如果不能真正满足受众的要求,最终将会失去其权威性和舆论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