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形而上学生活世界与形而上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189 浏览:21424
论文导读:
〔摘要〕作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执着于主题化意识,而本真的形而上学直面存在的明见性而与生活世界相融通,生活世界在图像和表象意识中通过非主题化的复杂多样性而表达,生活世界也表现为核心意识和边缘意识的混合。
〔关键词〕生活世界;形而上学;图像;边缘域
〔〕A〔文章编号〕1000-4769(2013)04-0133-06
形而上学是一种与感觉经验世界的分离和超越,而生活世界则是对前语言前逻辑的直观经验的执守,二者似乎是剑拔弩张的对立面。但本真的形而上学是超越有形经验而指向直面存在的明见性(evidence)以及前语言的原初经验直呈。终极存在虽然是导引形而上学超越的航标,而形而上学所能真正实施的只是超越的过程,终极存在成为一个永远追求不到的目标——“无”,这个“无”是单数又是复数,是清晰性又是模糊性,是终极性又是近且性,这正是老子所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个无就是道,这个道不可言说。形而上学的终极存在作为一个遥不可及的彼岸,就是宗教;而它作为一种近切的原初直观,就是生活世界。形而上学所具体追寻的是“无”之显现为“有”和“是”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静止截面为“存在者”,这个过程的抽象言说为知识概念。“有”和“是”的直逼存在本身的明见性原初显现,既是形而上学所真正能指向的源头,同时又正是胡塞尔生活世界所要达到的目标。终极存在在本真的形而上学那里显现为赫拉克利特之流,形而上学容括了清晰性与模糊型、确定性与非确定性、实证与神秘、推理与感知、逻辑和直觉来作为接受存在显现的多种渠道;而存在在第一哲学那里显现为巴门尼德的凝固的Being,作为意识结构和语言的句法规定性乃是第一哲学所追求的,执着于知识概念的确定性、明晰性、可言说性和公共传达的程序合理性,而这恰恰是胡塞尔所说的理念外衣对生活世界原初经验的剪裁。因此本真的形而上学恰恰内在和生活世界相融通,而作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则与生活世界相背离。

一、形而上学与第一哲学

海德格尔说“形而上学就是存在之被遗忘状态,也就是那个给出存在的东西的遮蔽和隐匿的历史”〔1〕,人们有理由认为现象学和海德格尔是对抗形而上学的,但海德格尔本人有三本著作的书名涉及到形而上学:《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何谓形而上学》和《形而上学导论》,海德格尔把现象学由纯粹意识描述领向存在及其意义的探索,由此在人类中心主义立场转向对存在和神的关注,明确具有形而上学倾向。康德说:“形而上学,作为理性的一种自然倾向来说,是实在的。”〔2〕“人类精神一劳永逸地放弃形而上学研究,这是一种因噎废食的办法……世界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形而上学”〔3〕。胡塞尔的现象学口号是:“除非意识现象得以充分地显示和阐明,不要去动形而上学。” 〔4〕胡塞尔谨慎细微地进行意识现象的显示和阐明描述,而把形而上学的存在问题置于括号中,但并没有取消存在问题,于是意识现象学导向存在现象学有了逻辑的契机。邹化政教授说:“凡哲学皆形而上学,无非形而上学之哲学。”
显现与存在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海德格尔说:“对希腊人来说,‘现象’并不是一个表示有缺陷的‘存在’的贬义概念,而是认为,存在无非是现象。”〔5〕作为直观显现和自由想象的生活世界内在地与存在的形而上学相关联,生活世界是一个相对于主体的自由世界而不是一个被动感知的经验世界,生活世界始终向意义提引开放着。“自然即本质”(Nature is nature),作为感性直观对象的自然,和作为语言逻辑对象的本质,在语词和含义上是叠加重合的。康德哲学区分了“先验”(transcendental)和“超验”(transcendent)领域,认为人的纯粹理性能力所及的“先验”领域之外仍然存在一个理性所无法企及的“超验”领域。胡塞尔则否认存在一个超验的领域,现象学描述乃是用纯粹意识去覆盖了虚设的存在本体, 认为“存在不过是我们直观生活的相关物……存在的起源一定要在体验(Erlebnisse)内在意义中去寻找。” 〔6〕于是绝对意识和绝对存在相叠加。索科拉夫斯基认为胡塞尔现象学是对柏拉图观念实在论的回归。柏拉图洞喻中经验世界和实在世界是分离的,但柏拉图洞外的实在世界不仅同样是显现的,而且是比洞中的阴影世界更为清晰确定的显现, 相(idea)本身是看的成就。
形而上学的一切误解论文导读:一哲学这个名字就是指一种关于开端的科学学科……由于内在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这个学科应该先行于其他一切哲学学科,并从方法上和理论上为其他一切哲学学科奠基……也就是所有一切哲学的开端。”〔8〕作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7ctime.com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的倡导者,胡塞尔本人倾向于第一哲学;但作为生活世界理论的倡导者
源起于“形而上学”与“第一哲学”的混淆,亚里士多德自己称为“第一哲学”的东西,被后人称为“形而上学”。 胡塞尔说:“第一哲学作为一门哲学学科的名称,是由亚里士多德引入的,但是在亚里士多德以后的时代,被偶然使用的‘形而上学’这种方式所排斥。”〔7〕“第一哲学这个名字就是指一种关于开端的科学学科……由于内在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这个学科应该先行于其他一切哲学学科,并从方法上和理论上为其他一切哲学学科奠基……也就是所有一切哲学的开端。”〔8〕 作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例www.7ctime.com
为严格科学的哲学的倡导者,胡塞尔本人倾向于第一哲学;但作为生活世界理论的倡导者,胡塞尔偏向形而上学。形而上学(metaphysics)原只是强调一种对有限经验物(physics)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是永远未完成的,它总在追寻不可言说的存在本身,力图领悟那“晦暗或尚未照亮的存在”。 真正的形而上学是直面存在本身的明见性,“明见性的准确定义是基于直面存在的意识呈现的事实,这恰恰是存在概念的真正源起之处。” 〔9〕 “存在不是别的,而只是对应于具体生活世界的相关物。”〔10〕在胡塞尔的原发意识三结构(ego-cogito-cogitum)中,意识的原发性是cogito,也就是“思”或“纯思”,cogito是原初的发生,而主体自我(ego)和客体对象(cogitum),都是从cogito中推论出来的实体,胡塞尔在《观念》II中提出 Empfindnis 概念,即身体与对象的原初触及感受,指尖握住笔的圆硬感受是原初的,而将其分析为指尖与笔是后发的,海德格尔的Ergnis(原发事件)也在讲几乎同一件事。形而上学的存在是一种外在设定,自我是一种内在设定,而cogito、Empfindnis、Ergnis、Evidentz则涉及到一个介乎于主客二者之间的原发领域,这个领域最早的阐释就是生活世界。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评语www.7ctime.com
但图像也把文字主题非主题化,后现代意识流作品就是把主题晕散在画面之中,时间和逻辑被打乱。现代性是时间空间和逻辑的整体性表达,现代艺术是在整体框架下的逻辑表现,例如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整个画面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完整而有条;后现代的绘画则打乱了这种的统一性,例如毕加索的绘画,牛的两只眼睛被放到一个平面上。现代的歌词也是逻辑化的表达,例如“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时空井井有序,而后现代的歌词如“朝花夕拾杯中酒,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则完全是错乱的时空现象。现代视觉广告、电影蒙太奇的光影冲击,完全打乱时空逻辑,对画面无序的组合和更替,造成一种文字书写近岸达到冲击效果。时空错乱的意识流一方面冲散了意识的清晰性和有序性,另一方面也的确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情绪的自由舒畅表达。
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揭示非主题的意向,如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他完全可以举另外一个例子,“金我所欲也,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他无意之中揭示了战国时齐鲁之地的饮食材料线索。但文字的揭示是有限的,如果用图像表示,则其中必然更会有鱼的形状,品种,颜色,大小等。意义图像化理论为休谟、布伦塔诺、维特根斯坦等众多人士持有,胡塞尔虽然反对意义图像化理论,但却认可意义表象化理论。胡塞尔认为:“任何逻辑之物……必定是在具体的充盈中被给予。”〔15〕“理论性的东西在心理体验中实现自身,并且在心理体验中以个别的方式被给予。”〔16〕通过文字所表达出来的主题总是单意的,而图像所表达的主题则要丰富得多,因此理论化的言说总是不能取代文学艺术的直观表达。

三、生活世界与边缘意识

胡塞尔认为我们的意识活动有意识焦点指向的核心意识(central consciousness)论文导读:明晰的知识论意义上的核心意识它更具有厚重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通过显现的核心意识而导引出无限扩散的边缘意识的遐想,边缘意识的模糊甚至是留白恰恰给观赏者留下广阔的自由想象和诠释空间,最优美的艺术画面恰恰是有显有藏,有实有虚,“神龙见首不见尾”,“白云生处有人家”。一个完整的意识对象总是核心意识和边缘意识的交织
,它是自识的主动的意识,是主题性的清晰性和知识性意识,但柏格森、詹姆斯和胡塞尔都认为,这个核心意识并不是孤立的和非此即彼的,每一个核心意识都被逐渐淡去的“晕圈”(halo)和“边缘”(fringe)所包围,这也被叫做边缘意识(marginal consciousness),胡塞尔也将其称为“视域”(horizon)。假设在没有主体意识参与下的视域现象本来可能是平铺均摊的,但事实上视域现象一旦进入主体的能动意识,总是有一些成为意识的焦点而另一些成为边缘域,摄影的人对此有很直观的感悟,光和视角从来就不是均匀地平摊在任何一个画面上。因此我们的每一个现实知觉并不是对客体现象的如实摹写,而是对视域现象的提引(Herauassung),思(cogito)使被思者(cogitum)从环绕在它周围的背景视域中被提引出来而成为意识的焦点,未被提引的部分成为边缘域,例如在格式塔心理学中著名的鸭兔图例,当你集中关注黑色部分时,鸭成为意识核心而兔作为边缘空白,而反之当你集中关注白色部分时,兔成为核心焦点而鸭作为边缘空白。绵延无分别的意识之流的某一个截面在意识中被凝固被截取,而成为我们的某个固定知觉对象,在意识中闪烁而成为焦点,其他对象作为暗淡的意识余光对象而环绕在前后左右。
而核心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7ctime.com
意识和边缘视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我们上面所举的鸭兔图形的例子。先前的核心意识可能停止活跃而逐渐淡入黑暗之中成为背景视域,而一个新的主题被提引出来成为意识的核心视域。我们的意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某些意识成为核心意识而另外一些意识成为边缘意识,例如我们在进行课题性理论思维活动时,我们集中关注理论问题而把周边的生活问题暂时搁置。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往往是能够把意识能量高度集中在一个对象上的人,他能持久地关注一个意识对象而不受其他边缘经验的过多干扰。这也是个体的心理意识成熟的一个标志,儿童和意志力薄弱的人,心理能量往往被动地被周边经验所牵引,随波逐流地丧失目标和方向。但人对意识指向的控制能力不是绝对的,潜意识的本能驱动在不断地对抗意志的理性调节,因此我们应该为这种本能驱动力提供一定的能量释放窗口,否则在一定条件下潜意识的本能冲动会突破意识的控制力甚至扰乱意识活动的正常结构,我们叫做精神紊乱,其实就是边缘意识不断侵扰进核心意识而我们不能控制这种侵扰,索科拉夫斯基教授在其《现象学导论》中举例说一个目睹惨烈车祸的人不愿回忆当时所看见的惨景,但惨景的场面不断地浮现在眼前,常常在睡梦中被惨景惊醒。所以我们的意识不完全是自由和主动的,同时具有被动和非自由的层面。
边缘域是模糊的,但它是存在论意义上的,相对于明晰的知识论意义上的核心意识它更具有厚重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通过显现的核心意识而导引出无限扩散的边缘意识的遐想,边缘意识的模糊甚至是留白恰恰给观赏者留下广阔的自由想象和诠释空间,最优美的艺术画面恰恰是有显有藏,有实有虚,“神龙见首不见尾”,“白云生处有人家”。一个完整的意识对象总是核心意识和边缘意识的交织,是在场与不在场的融合,任何存在者都是存在中的存在者,任何物体都是宇宙中的物体,我们看任何物体时,世界和宇宙都同时作为背景视域而呈现,世界从来就不是作为核心意识而是作为边缘域而呈现的。边缘域的背景烘托在很大意义上对对象的感知不可或缺,文化氛围、背景音乐、诗词意境恰恰是我们感知组成的最为幽深部分,尽管常常被我们所忽略,我们感知对象时,往往是模糊地在感知其背景边缘意识,珍贵首饰的珠光宝气,神圣人物的背景光环,舞台与明星,商场与商品都处在相互映衬之中,我们看足球时的现场气氛、大学的校风,某地的风土人情,恰恰都是促成我们对象感知的重要因素。心仪的物品和心爱的对象感知被一种神秘的晕圈所包围,其中闪烁和渗透着希望与神秘,而时过境迁,同样的人和物在眼前,由于丧失了其感知的神秘晕圈而物是人非,重归故里的感觉,往往并不是在感觉现实对象,而是感觉对象的气氛、氛围和文化环境。而这种边缘域往往涉及到神秘感、潜意识和不在场等诸多问题。模糊的、不在场的、神秘不可见的东西因此而进入我们意识关注领域,可见的东西转瞬即逝,许多不可见的恰恰成为我们意识中的恒久对象。《圣经·哥林多后书》第4章上说:“我们的眼不要盯着那可见的,而要盯着那不可见的,因为那可见的是暂论文导读: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7ctime.com上一
时的,而那不可见的是永恒的。”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