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舆论新媒体时代西部教育舆论引导办法探微网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638 浏览:14816
论文导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西部教育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在新媒体平台持续喧哗和热议,迫切需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舆论环境。西部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重点区域,其教育问题关乎民生、关系千家万户、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探究科学有效的西部教育舆论引导方法,为西部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对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和谐社会建构和实现社会稳定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西部教育;舆论;效果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社会问题的共同意见”,“是某种公共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由此推之,教育舆论就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的教育问题的共同意见,是某种公共性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的公开表露。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点分布区,我国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口均在西部生活和居住。半个多世纪以来,西部教育的整体环境得到改善,教育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受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教育发展和改革相对滞后,加上国家对西部教育投入有限、对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并不十分理想,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致使民众对“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期望值与现实有极大落差。
新媒体时代,数字报刊、BBS、、博客、维客、播客、微博、手机短信等以其自由开放的强劲优势,迅速赢得人们的青睐,人们利用新媒体传播及时、交互、快捷等优势,打破了民族地区由恶劣自然环境所导致的交通和地域上的阻隔。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们把通过正常渠道无法解决的诸如教育公平、异地高考、高招中有关加分、保送、自主招生等教育问题在新媒体平台上迅速放大,教育舆论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围绕西部教育的政策、事件、现象和问题更加突出,矛盾更加剧烈。西部教育不只是教育自身情况单一层面的反映,还涉及西部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政治问题。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探究西部教育舆论引导方法,从本质上提升西部教育舆论引导效果,对维护我国民族团结,推动化进程,促进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注西部教育舆情动态,增强教育舆论引导的预见性

舆情形成在先,与此相对应的舆论形成在后。[3]在新媒体环境下,舆情和舆论尽管有着明显区别,却仍有难以分割的紧密联系。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再次推动了中国教育的改革浪潮。纲要决策过程中把公众意见的吸纳放在了重要的战略高度,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关注教育舆情的典范和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舆情成为研究教育舆论的重要前提[4],因此要对西部教育舆论有全面清晰的认识,就必须熟悉和洞察西部的教育舆情,掌控和把握全局,增强教育舆论引导的预见性。
“教育舆情”,指一段时期内人民群众最关心、议论得最多的关于教育方面(教育行业、教育机构、教育制度、教育改革、教育事件)的问题,所发表的自己的观点、看法等思想、情绪、态度的总和,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对教育方面的群体性思想、意见和建议的具体反映。[5]相对于我国教育较为发达的中部和东部而言,西部涉及的省份较多,且各个省份、各个区域的教育舆情有相同的情况,也有其各自的特殊性。要获得准确的教育舆情动态,首先要在立足于西部各省省情的基础之上,从实际出发,与不同区位、不同民族的家长、学生、教育行政人员、政府的教育发言人及相关的教育从业人员建立持久联系,多角度认知民众在教育方面不同的期许及表达的话语,并对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获取教育舆情第一手资料。其次,要全面关注在突飞猛进的计算机技术支撑下的西部各省教育舆情监控动态,如教育舆情信息采集、加工、分析处理和检索情况;了解互联网新近发生或出现的教育领域新闻事件、教育现象、网民最直接的看法和观点;利用新媒体优势搭建顺畅的教育舆情引导通道,即时发布真实信息、澄清事实,对于错误的、不实的或别有用心的言论加以驳斥,有效化解教育危机和教育矛盾;迅速占领教育舆情高地,把握教育舆情流动方向,制止不良教育舆情的传播,增强教育舆论引导的预见性,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为科学有效的舆论引导服务。

二、了解西部少数民族文化,增强舆论引导的科学性

论文导读:
 教育舆论作为公众关于教育意见的集合,是一种强大的社会力量。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舆论是民意的反映,体现着公众的价值判断和要求,对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近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各种相关政策制度出台密度高,随之引发的舆论狂潮将教育问题推向大众视野。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已逐渐担负起跨媒体、跨区域、跨层次舆论传播媒介的角色,舆论传播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已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数以亿计的公众,不仅仍然是各类传统媒体的受众,而且已经在许多场合充当将掌握的信息和持有的观点广泛进行传播的传播者的角色,非理性的、不可预测的变数和风险大增。[7]围绕西部关于教育权利、教育机会、资源配置等诸多问题的讨论与争执居高不下,加上新媒体的隐匿性特点,西部教育的主体、客体、不同关注人群以及媒体工作者都在持续参与和跟进,西部教育成为众声喧哗的焦点,各种舆论甚嚣尘上,不仅给社会的整体稳定和持续发展造成影响,也给西部的教育舆论引导带来了挑战。
西部地域广阔,少数民族多聚居在山区和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严峻的自然环境、特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7ctime.com
殊的地理地貌对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每个民族不仅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语言文字,而且长期的积淀形成了每个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心理特征、文学艺术、体育活动、游戏方式以及特有的民族性格。[8]少数民族所处的生存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在现实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使西部教育远远滞后于我国中东部地区,教育相对落后成为西部的共性问题,且在长期的教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都与西部各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地域性的影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既有同质性也存在差异性,如西藏、新疆、云南、贵州、青海等一些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较高的地区,民族语言、文化、习俗占据着重要位置,各地区民族文化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教育舆论呈现出不同的区域特色,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环境、理想对教育舆论的影响都不同。尤其是对教育舆论的内容构成、表现形式的影响,不同的民族文化会在表达方式、诉求、题材等各个方面影响教育舆论。因此,要使西部的教育舆论引导方法可行有效,实实在在地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就必须熟悉西部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了解各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点,从而提升舆论引导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源于: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