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课堂开展对话交流试述活跃数学课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068 浏览:83137
论文导读:
“对话”是一种以沟通与交流为基本特征的动态行为。克林伯格认为,在所有的教学中,都进行着最广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都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认识。对话意味着平等的交流,也意味着合作与探究。在教学中,师生之间互相倾听和交流,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所谓“以问题促互动”是指教师以问题为主线,以互动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
所谓“对话交流”是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平等交往、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与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学时,我们教师要提供问题的情境,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通过对话,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起师生情感共鸣,并把课堂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交流的舞台。

一、对“对话交流”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数学对话交流是人们就与数学相关的内容,以数学语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展示思考过程,促进学生之间相互理解、共同探究,也是传播数学文化的一种交流活动。让对话交流走进数学课堂,让学生从精彩的对话交流中学习新知、理解新知、掌握方法,同时又让学生体验到原来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字和文字也可以是这么有趣、这么生动、这么,从而让学生体验对话交流的魅力,也使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二、开展“对话交流”的策略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过程,教师的作用仅仅在于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活动机会,在讨论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为此,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互动交流机会,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学生主动地去构建。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对话交流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怀着亲切感,自然进入学习和交往情境。其目的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受到某种刺激,激发其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需求的,进而形成学习的动机。在熟悉喜爱的生活情境中,学生源于:论文大全www.7ctime.com
不断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从而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对话成为可能。如有一位教师在学生认识了各种币值的人民币后,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出示多媒体画面)。
豆豆:阿姨,我买一支圆珠笔。
营业员:一支圆珠笔的价钱是9角。
豆豆:在人民币中,有1角、2角、5角、1元,就是没有9角呀,这怎么办呢?
师:是啊,怎么付9角呢?小组内进行交流。
生(1):我拿9张1角来付。
生(2):用4张2角、1张1角来付。
生(3):用3张2角、3张1角来付。
生(4):用2张2角、5张1角来付。
生(5):用1张5角、2张2角来付。
生(6):用1张5角、4张1角来付。
……
生:我付1元,让阿姨找给我1角。
这样的情境既让学生产生了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可以是生动有趣的,它就在你的身边,也提供给学生对话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有话可交流。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乐于对话交流

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是进行对话交流的非常重要的保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它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教师要始终以、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快乐的气氛,使学生体验到、信任、关爱、宽容与理解,受到激励、鼓舞、指导与建议,让学生去交流、去探究、去体验,从而获取新知。为此,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对话过程。
教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交流氛围。在这样一个氛围里学生就会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说出理由,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主动研究……针对对话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流,接受多方面的知论文导读:
识信息,既可以接受来自教师的信息,又能够接受来自同学的信息,这样,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又能进一步调动学生对话交流的主动性。

(三)把握时机,让学生善于对话交流

把对话交流贯穿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教学中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对话交流时一定要把握好时机,捕捉对话交流的最佳时机,发挥有效对话交流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起师生情感共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真正把课堂变成师生与生生之间对话交流的平台。
1.在关键之处交流。在关键之处展开交流,可使学生在相互质疑、相互辩驳中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利于他们知识结构的构建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因此,要在关键处引导学生对话交流,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角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为每组学生提供四个不同的活动角,分别是:角的两边很短;角的一条边长,一条边短;角的两条边都较长;角的两条边更长。教师让学生自由地转动角边,比较角的大小,观察思考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并出示导向性问题:(1)怎样才能把角变大?怎样才能把角变小?(2)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学生通过摆弄活动角,先在小组内进行对话交流,再指名汇报。让学生感悟到了“角的大小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边画得长短无关”。 2.在重难点处交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去探究,去交流。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一课时,由于圆是一种曲线图形,与以前学的直线图形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但在研究方法上,联系又很紧密;那么,如何将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直线图形来研究是学生运用转化方法进行自主探究的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猜测、观察、思考、尝试,帮助学生学会用“化曲为直”“化圆为方”的方法突破转化的第一关。教学时,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寻找两个图形之间的关系,从而自主推导出圆面积计算的公式。学生经历了完整地运用转化方法自主探究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从而再一次深刻认识和理解了转化策略。
3.在疑惑之处交流。教师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却又看上去难以理解的题目,不要做过多、过细的铺垫,而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交流,去发现问题的实质,寻找出正确的解法。如有一位教师教学《24时计时法》一课时,当学生给计时法起名之后,老师故意问:“日常生活中多用12时计时法,为什么电视上要标19:00,而不是标晚上7:00呢?”从而创设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其实标晚上7:00也可以。” “不好,假如是外国人,看不懂中文怎么办?”“那就中文、英文都标上。”“这样就太长了,在画面上占了很大的位置。”在交流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感觉到“用24时计时法好,标上19:00,中国人、外国人都看得懂,而且也很简明” 。
4.在应用时交流。在教学时,应尽量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学生的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7ctime.com
生活实际,设计富有情趣的带有探索性和应用性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体会到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使用。如有两盒每盒长30厘米,宽15厘米,高25厘米礼品,设计合适的包装方式,把两盒装在一起,有几种包装方式?哪种方式更节省包装纸?引导进行对话交流,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又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有效对话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前提,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对话交流的机会,多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空间,满足学生的求知,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清市岑兜中心小学)
责编/张晓东论文导读: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