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情绪不同情绪诱发下情绪调节对策对不同心理地位中学生影响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891 浏览:138834
论文导读:位的个体情绪强度值的特征374.实验三负性情绪诱发下,情绪调节对策对不同心理地位类型的影响37-464.1实验目的374.2被试374.3实验材料37-384.

3.1电影情绪刺激37412下一页

摘要:本探讨借鉴国内外沟通分析论述,选取209名鞍山市和沈阳市的中学生作为被试,根据Berne《心理地位问卷》(BLPS)把中学生分为四种类型,并在实验室中对209名被试利用电影剪辑片段的形式诱发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应用SAM自我评价自陈情绪唤醒度值,初步研究在不同情境下的情绪特征和利用不同情绪调节对策的状况下,不同心理地位的被试情绪强度的特征。对比诱发正性情绪下两种情绪调节对策对情绪强度值的差别;诱发负性情绪下利用情绪调节对策和不利用情绪调节对策下情绪强度值的差别性。探讨结果表明,1.I+U+心理地位的中学生人数最多。2.诱发负性情绪下,认知重评组的情绪强度明显低于表达抑制组和制约组,表达抑制组明显低于制约组。3.诱发正性情绪下,积极幽默组的情绪强度明显高于消极幽默组和制约组,消极幽默组的情绪强度明显高于制约组。4.I+U+的个体对负性情绪的反应与其他三种个体无明显差异,但I+U+的个体对正性情绪的反应与I-U-和I-U+有明显差异。5.积极幽默和消极幽默都对提高正性情绪有明显效果,表达抑制组与认知重评组都对降低负性情绪有明显影响。关键词:心理地位论文情绪论文情绪调节论文情绪调节对策论文幽默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可从关系人员哦。中文摘要4-5
Abstract5-9
引言9-10

1. 文献综述从及不足提出10-23

1.1 关于心理地位的文献综述10-18

1.1 心理地位的探讨源起10

1.2 心理地位的界定10-11

1.3 心理地位的分类及特征11-12

1.4 国外心理地位的探讨12-18

1.5 国内心理地位的探讨18

1.2 关于情绪调节的文献综述18-21

1.2.1 情绪18-19

1.2.2 情绪调节的界定19-20

1.2.3 情绪调节的探讨办法与测量手段20

1.2.4 情绪调节对策的手段20

1.2.5 情绪调节国内外探讨20-21

1.3 不足提出21-22

1.4 探讨作用22

1.4.1 论述作用22

1.4.2 现实作用22

1.5 实验假设22

1.6 探讨思路22-23

2. 实验

一、不同心理地位类型的中学生情绪强度的特征探讨23-30

2.1 实验目的23

2.2 被试23

2.3 实验材料23-25

2.3.

1. 心理地位问卷(BLPS)23-24

2.3.2 情绪反应刺激24-25

2.3.3 SAM 自我评价模型(self-assesent manikin)25

2.4 实验材料和设备25

2.5 实验程序25

2.6 实验假设25-26

2.7 统计办法26

2.8 结果26-29

2.8.1 不同心理地位水平的中学生年级与性别的差别26-27

2.8.2 诱发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下,中学生情绪强度与性别与年级的差别27-28

2.8.3 诱发正性与负性情绪下,不同心理地位的中学生与情绪强度的差别分析28-29

2.9 讨论29-30

2.9.1 不同心理地位种类的中学生年级与性别的特征29

2.9.2 诱发正性情绪与负性情绪下,中学生情绪强度与性别与年级的特征29-30

2.9.3 诱发正性与负性情绪下,不同心理地位的中学生与情绪强度的特征30

3. 实验

二、正性情绪诱发下,情绪调节对策对不同心理地位类型的影响30-37

3.1 实验目的30

3.2 被试30

3.3 实验材料30-31

3.1 电影情绪刺激30-31

3.2 SAM 自我评价模型31

3.4 实验设计31

3.5 实验程序31-32

3.6 实验假设32

3.7 统计办法32

3.8 结果32-37

3.8.1 两个高兴情绪影片在性别、年级上的差别分析32

3.8.2 不同的情绪调节模式与情绪强度的差别分析32-34

3.8.3 不同情绪调节对策和不同心理地位个体与情绪强度的差别分析34-37

3.9 讨论37

3.9.1 诱发高兴情绪时,不同情绪调节对策的情绪强度值的特征37

3.9.2 利用不同情绪调节对策时,不同心理地位的个体情绪强度值的特征37

4. 实验

三、负性情绪诱发下,情绪调节对策对不同心理地位类型的影响37-46

4.1 实验目的37

4.2 被试37

4.3 实验材料37-38

4.

3.1 电影情绪刺激37

4论文导读:5.综合讨论46-475.1.本探讨中三个探讨的逻辑联系465.2探讨的主要讨论46-476.探讨结论与展望47-486.1探讨结论476.2探讨的创新之处476.3探讨的问题47-48参考文献48-52附录52-53致谢53-54个人简历54上一页12
.

3.2 数字式电子血压计37-38

4.4 实验设计38

4.5 实验程序38-39

4.6 实验假设39

4.7 结果39-45

4.7.1 诱发厌恶情绪时,情绪强度与性别、年级的差别分析39

4.7.2 不同情绪调节对策与厌恶情绪强度的差别分析39-41

4.7.3 诱发厌恶情绪时,利用不同的情绪调节对策情绪强度随时间变化的走势41-43
4.7.4 诱发厌恶情绪时,不同心理地位个体和不同情绪调节对策的情绪强度的差别分析43-45

4.8 讨论45-46

4.8.1 诱发厌恶情绪时,利用不同情绪调节对策的情绪强度值的特征45

4.8.2 诱发厌恶情绪时,不同心理地位个体和不同情绪调节对策的情绪强度值的特征45-46

5. 综合讨论46-47

5.

1. 本探讨中三个探讨的逻辑联系46

5.2 探讨的主要讨论46-47

6. 探讨结论与展望47-48

6.1 探讨结论47

6.2 探讨的创新之处47

6.3 探讨的问题47-48

参考文献48-52
附录52-53
致谢53-54
个人简历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