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图像政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684 浏览:151948
论文导读:
摘要: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社会、政治呈现“非常态”,美术作品作为意识形态的显性表达也受到了政治运动的深刻影响。这个时期的图像世界,不仅仅是当前大多数美术史探讨者为我们描绘的“红海洋”与“昨日神话”,还有一个在叙述中常常被忽略的群落——“大批判”图像,它们数量庞大,内容驳杂,通过“工业化”的创作来表达“政治化”的主题。本论文通过对1961-1969美术作品中出现的刘少奇形象及开始后群众性报刊中的“大批斗”图像进行梳理,希望能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窥探特殊历史年代里,在美术史和思想史的双重结构之中,美术话语的群众性发生、大众传播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联系。在总结目前探讨近况的基础上,论文以第二章开始,通过阐述主流美术话语对“安源工人运动”的描绘入手,辨析以1961年开始到之初,政治人物被“树立”与被“打倒”的历程。刘少奇原本作为国家主席的形象被颠覆,历史功绩被抹杀,同时形象被无限拔高,成为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最重要的图像符号,政治宣传对图像的选择成为美术作品的指南针。接下来的章节重点描述初期(1966-1969)刘少奇图像是如何被重新“诠释”和被“扭曲”的历程:群众漫画中刘少奇作为“群丑之首”形象的发生和传播是为开始,群众性报刊将刘定义为“中国的赫鲁晓夫”、“伸向文艺界的黑手”和“落水狗”及这些话语在美术作品中从图像的形式表现是为。最后,通过群众性报刊中的连环画为例研究这段时期内文艺作品的叙述方式:从阶级斗争为纲,在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再演绎”。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图像在意识形态的制约下呈现特殊的“审丑”方式,成为一种承载特定寓意和象征的图解性符号。尤为不寻常的是,如此大规模的图像制作历程中鲜有“批判者”出现,绘图者被狂热的政治运动遮蔽了行踪,美术话语呈现出的史无前例的“大众化”倾向。美术史上,作品的风格与作用总是随历史的沿革而变化,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美术强烈的风格改变,正说明图像本身并非独立于社会之外,相反拥有强烈的“入世”倾向,这种倾向在社会变革时期显得尤为显著。关键词:美术论文图像政治论文群众报刊论文刘少奇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可从关系人员哦。中文摘要5-6
Abstract6-8
目录8-10
第一章 绪论10-22
第一节 探讨对象与目的10-12
第二节 国内外探讨近况12-16
第三节 本论文探讨重点与难点16-19
第四节 本论文探讨办法与路径19-22
第二章 被“树立”的与被“打倒”的22-43
第一节 历史人物的变换:关于安源大罢工22-34

一、两幅油画:《刘少奇同志与安源矿工》与《去安源》22-29

二 三个人物:李立

三、与刘少奇29-34

第二节 历史主题的变迁:以安源到井冈山34-43

一、两幅油画:“下矿井”与“上井冈山”35-38

二、一件像章:关于“思想源头”的图像表征38-43

第三章 被“诠释”的与被“扭曲”的43-80
第一节 群众性漫画中的刘少奇形象46-63

一、《群丑图》与“彻底砸烂刘邓反动路线”漫画展(1967)46-49

二、《群丑图》翻版与革命大批判漫画参考资料49-55

三、作为“党魁”的刘少奇55-58

四、作为“千夫指”的刘少奇58-63

第二节 红卫兵小报中的刘少奇形象63-76

一、“中国的赫鲁晓夫”63-68

二、“伸向文艺界的黑手”68-72

三、刘少奇与“刘少奇”72-76

本章小结76-80
第四章 刘少奇“外传”80-96
第一节 连载作品《刘修外传》80-84
第二节 《鬼魂丑行图——刘少奇访问印度尼西亚电影新编漫画》84-87
第三节 作为“第一夫人”的王光美形象87-96

一、“旗袍”与“军装”88-93

二、《王光美丑史》93-96

第五章 余论96-107
第一节 图像中的审丑方式96-98
第二节 图像中的寓意和象征98-103
第三节 图像中隐藏的批判者103-107
参考文献107-114
图表索引114-118
附录1 批斗刘少奇大事记118-121
附录2 《人民日报》关于刘少奇的报道121-134
附录3 《人民日报》关于刘少奇访问印尼的报道(196

3.4)134-137

附录4 《刘修外传》文字137-142
附录5 《新北大》图版目录142-143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143-144
致谢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