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中国做好高校生就业工作试述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劲动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469 浏览:25954
论文导读: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高校肩负着育人的使命,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反映出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反映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梦就是育才梦。12下一页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求“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上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他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实现应该体现在国家物质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上,体现在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等民生红利中。从就业工作着眼,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中国梦的一个部分,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高校毕业生能否高质量就业,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与和谐稳定的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能否顺利实现。反过来说,国家繁荣富强,也能够培养和引进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就业局势稳定和就业质量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今年以来,宏观就业形势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一是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就业形势趋紧。世界经济继续艰难复苏,风险和变数依然较多,欧美主要经济体面临着财政紧缩、主权债务风险上升等诸多问题,很多发展中国家出口下滑、投资需求减少。据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报告,2013年全球失业人口将突破2亿,青年失业率将高达12.6%。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协调性、不可持续织在一起,给整体就业形势带来了严峻挑战。二是就业岗位有效需求不足。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人。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用人单位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明显下降。一些毕业生和他们的家庭为此感到焦虑,这牵动着社会的心。三是就业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培养结构相对稳定与市场需求动态变化的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部分高校专业设置和培养模式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脱节,导致招人难和就业难并存。四是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存在不足。部分地方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配套性举措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质量和水平亟须提高;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不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需要进一步营造,个别地方或部门出现“萝卜招聘”、年龄限制、院校歧视、暗箱操作等现象。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障碍。

二、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意义重大

1.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人尽其才、学以致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梦的动力源泉
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机遇期,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攻坚期,迫切需要一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作支撑。特别是城乡基层、中西部边远地区和一些艰苦行业,迫切需要大批优秀人才。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都急需大量专业人才去献智献力。“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积极把高校毕业生输送到这些地区和行业,才能使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真正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2.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发挥就业导向作用,是实现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之梦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全国高教系统中国梦教育活动座谈会上强调,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和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使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类型结构和布局结构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服务社会建设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高校肩负着育人的使命,高校培养的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反映出高等教育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反映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匹配度。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梦就是育才梦。论文导读:
当前,高等教育和就业工作的改革发展,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人民群众对教育部门的期望更高、要求更多。在这种复杂状况下,只有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对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3.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实现人生价值,是实现人民幸福、社会和谐之梦的重要基础
就业是每个人的安身立命之基,是千家万户的温饱幸福之源。总书记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的见面会上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对毕业生和其背后的千千万万个家庭而言,实现充分的、高质量的就业,就是一个现实而美好的梦。培养一名大学生,国家要投入大量资源,家庭要承担很重的负担。特别对于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来说,一个大学生身上寄托着太多的希望,其就业承担着家庭脱贫的重任,更牵动着全社会的神经。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梦也是成才梦。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就是帮助毕业生及其家庭实现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就是帮助毕业生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是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之举。

三、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思路

1.制订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优惠政策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一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框架体系,出台了自主创业、困难帮扶、见习培训等近百项政策措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面上的政策基本上都覆盖了。有关部门应当在自主创业、就业工作经费等方面制定实施细则,增强政策的操作性和可行性。特别是在畅通基层就业渠道、保障高校毕业生切身利益等方面加大力度,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高校毕业生发挥聪明才智、干事创业摘自:学士论文www.7ctime.com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体现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发挥就业状况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导向作用

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提出毕业生就业与高等学校发展挂钩的18条规定,把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高校发展规模、招生计划制订、质量评估、经费投入、专业设置、班子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完善就业状况评价反馈机制,做好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研。人社、发改部门应当相应建立重点区域、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布制度,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的良性互动,通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3.强化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

整合各类就业信息资源,健全岗位信息发布机制,搭建高校、行业、企业、社会公共就业机构的人才供需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使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快速对接。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组织实施好各类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加强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务实的就业观和正确的成才观,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4.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内涵建设,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结合专业教育和行业发展,加快推进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全面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着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专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针对毕业生差异化就业需求,分类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就业咨询与指导服务。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提升毕业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5.构建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

一是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教学的过程,建立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培训、创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的创业指导体系。二是构建地方、高校、教师、学生协同共建的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三是构建创业项目研发、推介、孵化与产业化紧密链接的创业信息市场体系。紧紧围绕重点支柱产业的发展需求,加大对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作者单位: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
责编: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