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浅谈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体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415 浏览:160694
论文导读:并使学生对它们的认识更加深刻。3、利用生活实际进行知识迁移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丰富而且独特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
1007-0745(2013)09-0276-01
摘要: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知识体验以及个性发展,对于学生的知识结构发展、个人素质提升有着很好的促进意义。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涉及的知识都是比较实用、比较基础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更好的认知、更好的体验就能够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创设各种教学情境、通过各种教学途径来实现学生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对于知识有更好的感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笔者就自身的一些教学心得以及教学经验入手进行论述,谈一下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体验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感知体验策略经验

一、重视课堂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其学习认知、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有限,对于学习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显得兴趣低落。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来感知数学知识、体验数学内容。
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学生讲一些小故事,通过故事引导的方法来让学生对于学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比如在教学时间的时候,很多学生由于受十进制的误导,往往会将1.5小时算作150分钟,或者将1.5小时算作60分钟加上50分钟,即110分钟,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思考:熊妈妈出门买菜,特地叮嘱小熊注意看锅里炖的排骨,要1.5小时后关火,小熊自认为自己已经学习过时间的知识了,就满口答应,熊妈妈离开家的时候是下午3:50分,那么大家计算一下1.5小时后是几点呢?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形式进行学习,让他们认识到1.5小时其实就是1个60分钟和一个30分钟,从而加深学生的学习感知。

二、重视知识迁移操作,提升学生数学感知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某些概念的理解、记忆能力往往显得比较困难,所以想要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操作,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动手实践来提升知识的认知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感知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

1、抓住相似之处探究新知

围绕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复习旧知识后,应及时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即共点,引导学生以旧探新,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例如,我在教学《估计》这内容时,首先向同学们出示6行苹果,每行9个的情境图,让同学们计算总数。紧接着,我再出示6行苹果,有的行比9个多一点,有的行比9个又少一点的情境图,让同学们快速估计总数。活动结束,大部分同学就都已经掌握了用行列法进行估计的知识。

2、抓住不同之处探究新知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防止负迁移的干扰,应该注意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不同因索,尤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表面看起来十分微小,但实质上他们却存在着十分巨大的矛盾。例如,学生经常混淆“偶数”和“合数”的概念。其原因就是这两个概念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都是自然数,而且除2以外的偶数都是合数。为此,在教学中应重点抓住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点进行区别。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细致区别,就可以保证两个概念之间不会混淆,从而使学生产生正迁移,并使学生对它们的认识更加深刻。

3、利用生活实际进行知识迁移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丰富而且独特的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现实中看见过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学生会举出很多实物,比如水桶底,自行车的轮子等等。那么,为什么要把它们设计成圆形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讲出了许多为什么这样设计的理由:“水桶的底面用圆形可以多装水,而且还比较漂亮;自行车的轮子做成圆形行驶起来就很平稳,行驶的速度会更快。”接着教师再引出学习的内容:“这些好处都是与圆有关的,等学了圆的认识之后,大家就会更加明白它的设计道理的。”由于有了这种联系生活实际的开头,学生学习知识不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目的性强了,兴趣自然产生了。

三、加强学生思维训练,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论文导读:
师往往过于注重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教育,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从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入手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放放风,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我在教学时间的简单计算时,将问题转化为点线图的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时间经过的过程,使学生体验概括思维的魅力,从而使他们对时间的计算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某位老师在教学“估计”这一单元时的思考,也很值得我们借鉴。在教学长度单位时,注重加强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并将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与生活中的事例建立联系,形成表现。例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为学生有根据地估测奠定基础。在教学《估计》这一内容时,首先安排学生估一估音乐课本的宽大约是多少。有的学生根据道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一指一指地去比;有的学生则根据铅笔盒的长度大约是20厘米,用铅笔盒和音乐课本的宽去比……在这一环节中,班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估计得比较准确。紧接着老师又设计了“估计音乐课本的长是多少”这一环节,在第二环节中估计比较准确的学生人数大增。有的学生已经总结出:“估计时可以找一个参照物,但是要知道这个参照物的长度。”最后教师又让学生估计教师绿色墙围子的高度,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展现了非常活跃的思维。

四、注重数学审美教育,加深学生数学体验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而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美”,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从源于:毕业论文致谢www.7ctime.com
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进行。比如在二年级数学中的“图形与变换”,就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游乐场中的各种图形,让学生通过这些图形的认识、学习、分析来增强他们对于数学美的认识,加深他们对于生活中数学知识的感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冯尊祥.多元体验:小学数学教学的至尊追求《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9第12期
王喜娟,丁晓.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应用案例分析《信息技术教育》2008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