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职业教育从“提高质量”为导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探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6048 浏览:160888
论文导读: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让学生智力得到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同时要强调理论联系实践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通过开放职教资源,深化校企合作等探索和实践,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已实现高就业率,下一步努力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就业质量。“十二五”期间,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战略都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今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以“提高质量”为新的导向。
【关键词】提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中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在《加快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党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下成为高等教育大力发展的重点和热点之一,在十余年间得到快速发展,仅是2000至2010年,我国高职院校就从184所增长到1246所,增长了近六倍,在校生已经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的52.3%,可谓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目前我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发展职业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然而,数量上去了,高职生就业也有了很大改善,人才培养质量能否跟得上?今后高职教育该如何发展?这些问题都应该是我们当前深入思考的问题。
1“提高质量”应成为当前及今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导向
1.1“提高质量”的新导向是以“就业为导向”阶段取得极大成绩之后应该进一步提升的新要求
2011年11月28日从浙江金华举行的全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上了解到,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连续两年高于普通本科高校,部分高职院校专业的招生调档录取分数线已高于二本的调档线。目前,我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有1246所,占普通高校的52%。每年招收全日制新生超过300万人。近10年来,高职招生数占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的比率从8.8%上升到4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职教组副组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树超说,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通过开放职教资源,深化校企合作等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高职教育的办学越来越合规律,特色出来了,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数据显示,2010年和2011年,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高于本省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我国高职教育不能仅满足于高就业率,下一步努力的重点应该是提高就业质量。”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教科院副院长吴岩表示。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尤其是100所国家示范性院校已经开始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并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和职业教育品牌。更可喜的是许多高职院校的研发能力也在明显提高。比如,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国内畜牧产业的重要科研基地,今年获批科研项目经费就超过2000万元。

1.2“提高质量”的新导向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2009年12月,总书记到珠海高级技工学校,了解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就业情况时强调,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按照“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2培养创新型职业技术人才应成为当前及今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任务
“十二五”期间,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战略,都对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着力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2.1培养创新型职业技术人才应坚持“学思结合”的教学模式

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让学生智力得到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充分发展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同时要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同时也要加强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严格规范教材审查和选用环节,保证教材质量。支持优质课程和学习模块的研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因此,培养既能下厂操作又懂课堂授课的教师队伍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源于:论文摘要范文www.7ctime.com

2.2培养创新型职业技术人才应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人们重高级专门人才轻劳动技术大军、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思想仍大行其道。受这种观念驱使,国内很多职业院校挂职业教育之名行学历教育之实,重文化知识轻技能培论文导读:量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会直接阻碍经济转型和发展步伐。我国应该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和训练,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动员全社会力量兴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并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形
养,把升学考研作为硬指标。这样造成了两个误区:一是职业技能培育一枝独秀的特色,变成了贪大求全、舍本逐末的考研驿站,学校在教书育人上成了“四不像”;二是按本科课程培养出的学生,除了考研成功的,剩下的往往眼高手低、就业困难。培养创新型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开放实践课程、活动课程,从实践中吸取鲜活的教育素材。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培养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

2.3培养创新型职业技术人才应注重因材施教

职业教育由于学生基础不同,学习能力差异较大,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使每个人都学有所得,所以应根据学生的个人基础和学习目标,实行差异化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在社会中尽可能多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在高职院校中应该推行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更高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创新学生培养方法。
3加强德育教育,学会“做人”应该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
高职生的道德品质也是衡量高职生能否成长成才的核心。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意识、有理想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据调查,冷漠自私是当前青少年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他们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斤斤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缺乏奉献精神,行为被动。在现在这种缺乏奉献意识、物欲横流的社会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就变成了一件极其艰巨又极富有挑战性的工作。社会是由我们每个个体组成的,每个人都应做一把火,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在奉献的同时提升自身生命的价值,也唯有这样,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成为充满爱心与善意的和谐世界。
加强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是高职教师的关键职责,教师应该尽心尽力上好每一堂课,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不计较个人的名与利、得与失,在奉献自己的同时也超越自身,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教师在以身作则的同时,也应该开拓思路,用科学方法促进优良习惯养成,积极采用引导式、实践型的教育方法,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工作习惯入手,激发人生动力和求职热情,进而实现思想教育的目的。还应该有目的地组织各种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们明确自己所肩负的时代重任,学会观察社会、分析形势、考量矛盾、正确思辨的科学方法,并通过社会实践锻炼意志,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4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也应成为当前及今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要进一步改进,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学生乐观向上、自主自立、努力成才。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查,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5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
现代信息技术是改造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不二选择,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第一,树立以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理念。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基础建设,加快部署推进,使现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全过程。第二,全面加强职业教育现代信息技术能力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通过开发整合、征集评选、质量认证等多种形式,汇聚和共享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建立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第三,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标准建设。根据不同区域、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不同特点,分级分阶段建立标准,推进分段达标。第四,以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建立平台、开发资源、优化管理、完善机制,推动职业教育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第五,以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建设开放灵活的网络教育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区域和学校之间信息系统互联互通,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全社会。第六,不断扩大与其他国家的现代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职教模式,搭建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平台,推动中国职教模式走向世界。
6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根据经济现代化的程度,可以由低到高把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阶段:传统农业型经济;正在进行现代化,但仍贫穷的经济;富裕但仍在进行现代化的经济;富裕并且已完成现代化的经济。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状况来看,尚没有国家进入第四个阶段,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第三阶段,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正处于逐步摆脱贫穷实现全民小康的阶段。正在进行现代化的国家由于对高质量建设人才的需求,因而可能会非常强调职业教育,导致其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充。
7劳动力市场模式也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世界各国的劳动力市场大致可划分为两类: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外部劳动力市场是一种鼓励员工在雇主之间自由流动的市场,但限制不合格员工进入市场。内部劳动力市场是鼓励员工在公司内部沿提升阶梯垂直流动的市场。流动的凭据是其对公司的绩效贡献。劳动力市场的类型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模式乃至课程。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劳动力市场模式来看,无论内部劳动力市场模式还是外部劳动力市场模式,都对员工的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中国的职业教育目标也决不能再仅仅以就业为导向,在新的历史任务要求下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质量”为新的导向,以增加学生就业后的竞争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各界包括媒体关注的职业教育就业问题已经不再是职业学校的首要问题。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率问题已经被提高就业质量的问题所取代。下一步我国职业教育的努力方向应该使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就业质量。职业学校,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就业问题,已经从关注就业率上升成为关注就业质量。目前的职业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各类企业急需的大量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会直接阻碍经济转型和发展步伐。我国应该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和训练,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动员全社会力量兴办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并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论文导读:〕.中国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7).〔4〕王斌泰.建设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7-11-0

2.(责任编辑:李宏斌)上一页123

〔EB/OL〕.http://
.cn/policy/txt/2010-09/01/content_
2083726

5.htm.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周济.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坚定不移地走产学研结合道路〔J〕.中国高科技与产业化,2007(7).
〔4〕王斌泰.建设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7-11-02.
(责任编辑:李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