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浅谈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学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611 浏览:33861
论文导读:
数学体验学习,就是指教师捕捉为儿童所熟知的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适当作些变形的处理,让数学更多地进入儿童可以体验,也乐于体验的天地,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体验化. 在小学数学中由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真正调动了儿童在体验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动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一、在捕捉“生活现象”中体验,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引入新课时,一位有经验的老师首先在投影仪上出现一个人,这个人在分物品,而且分得很均匀;接着教师让学生每人也来分物品(各自准备),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教师引出,人分物品,“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 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 又如,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导入时,安排了这样一段插曲: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 ∶ 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 ∶ 1,脚长与身高长度的比大约是l ∶ 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 到商店买袜子,用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变成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这样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地参与新知识探究.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学生就会感到:噢,原来数学离我们这样近.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 正是由于这种特别的吸引力,学生会自觉理解数学,更加喜欢学数学,同时激起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

二、在联系“生活画面”中体验,揭示规律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本身的摹本,它是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提炼,因此,它高于生活、概括生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教师在对数学学习材料进行适度的心理化加工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对数学知识进行生活化加工,从而使学生在利用自身经验去概括生活的过程中,把数学从现实生活背景中建构起来. 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帮助学生揭示数学内在的本质及其规律. 如揭示“加法交换律”时,教师设计了一个生活场面:在桌子上左边一堆放3根,右边一堆放2根,共放5根小棒,让同桌两名同学面对面的坐着,根据看到的小棒由近及远地列出加法算式,其中一名同学列式为3 + 2 = 5,另一位列式为2 + 3 = 5;接着让学生观察,桌上一共有几根小棒(和不变);然后思考:为什么算式不同,结果却相同?这时,展示的生活场面便于帮助学生展开讨论,得出“加法交换律”的认识: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 又如,引出“循环小数”时,教师安排了“拍打节奏”的场面,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一起拍打I×× ×I的节奏,拍手的过程中,教师突然示意“停下”,发出感叹:同学们真聪明,为什么拍打的节奏既整齐又动听,是什么原因?让学生展开讨论……我们按照I×× ×I这样的节奏依次不断重复地拍,所以拍得整齐又动听. 数学上有一种很美的数,也像打节奏那样. 某些数字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就叫“循环小数”. 建立“循环小数”的概念,经过拍打节奏来感知,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生活画面”的勾勒,将学生带入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学习情境. 学生在这种和谐的学习环境中,思维活跃,主动进取,在不知不觉中就把握了知识的内涵.

三、在设计“生活情境”中体验,开展演练

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情境,以学生所熟悉的景与物,人与事,学习与生活为载体,就能构建一个良好的教学情绪场. 数学中许多内容都可模拟成生活场景,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练习就会使练习变得形式新颖、内容充实,单调的题目会因此更富于情感色彩而又论文导读:
不失其理性的光芒. 如学习相遇问题应用题时,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教师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两人为一组,将相遇问题应用题中的情节作表演,并口头编应用题,再解答. 表演场地在教室内外可自由找……5分钟后集中交流表演情况. 在活动时两名同学站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两地),面对面地站着,喊“预备走”一齐对面走来(同时、相向),经过一定的时间,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相遇)了……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可以表演这个节目吗?学生们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将两手掌竖直,掌心对着掌心,慢慢靠拢,经过一会儿时间,两手掌合在一起了. 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 再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时,教师组织学生用小刀切土豆,切下第一刀时,用手掌摸一摸切过的地方,感觉是平平的、滑滑的,“感知面”;竖着切下第二刀时,用手指摸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感知棱”;再切第三刀后,用手指点三条棱相交的“点”,“感知顶点”……经过操作,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中的三个要素“面、棱、顶点”得到了强化认识,在实践中建立起了正确的牢固的数学概念. 学生经过这么一番演练,情智得到协调发展. 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并且充满着“灵气”. 进而感叹: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四、在返回“生活天地”中体验,广为沟通

让学生在体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中,凸显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只有让学生投身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只有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学生才会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他们的实践能力才能切实得到锻炼提高. 美国的罗杰斯说得好:“只有当学生正确地了解所学内容的用处时,学习才能成为最好的、最有效的学习. ”
如学完圆的有关知识后,教师对学生说,科学家伽利略说过:“自然界以数学的语言讲话,这语言的字母是:圆、三角形以及其他各种数学形体. ”老师让学生利用圆、三角形、长方形、线段等创造出尽可能多的物品. 学生兴趣很浓,充分发挥想象,画出了许多构成物品的基本几何图形.
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