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电视时评栏目《映象版》框架解读-站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562 浏览:46869
论文导读:
【摘要】本文从框架理论的视角,梳理了河南电视台大型原创时评栏目《映象版》的诞生及其架构,对其如何主动融入“建设中原经济区”及承载的“话语意义”、“再现方式”等进行了阐释与解析。《映象版》作为一个媒体符号呈现出的图景和对各种事实的筛选与述评,为构建当下河南这一区域的社会现实提供了一个“框架”,这种“程序性”架构方式使栏目拥有了独特的话语范式,赋予了新闻事实历史意义与价值,担负起了一种历史使命:统一认识,凝聚人心,调动受众的注意力“共建”中原经济区。
【关键词】框架;符号;程序;意义
2011年10月7日,随着新华社《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幕正式拉开,中原崛起、河南发展驶上了一个快车道。作为主流媒体,河南电视台早在构建中原经济区规划过程中,就发挥了其大众传播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展现了“传媒的调查功效(报道)”、“诠释功效(解释)”和“交往功效”(编导),吸引了公众对“中原经济区”的关注、讨论与热议,为“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承担了传媒的社会、历史责任。那么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过程中,河南电视台又应该如何应对,才能为事关一亿多中原人民福祉的大业更好地发挥出主流媒体的作用?尤其是作为河南媒介符号的主要代表——视听媒介,如何利用自身视听形象的传媒优势来阐释“中原经济区”的意义、价值与实现路径,从而展现河南的新形象?这是中原经济区在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之后,河南电视人就开始探索的一个大课题。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传媒的主动作为、主动选择。在河南省广电局党组的支持下,一个由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精心打造的电视新闻节目——大型原创时评栏目《映象版》(以下简称《映象版》)应运而生,并渐渐走进了公众的视线。
美国社会学教授盖伊·塔奇曼(Gaye Tuchman)在其代表作《做新闻》(Making News)中把新闻看做一种“框架”(Frame),说它是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他认为“窗口展示的视野取决于窗口的大小、窗格的多少、窗玻璃的明暗以及窗户的朝向”,视野还取决于视点的位置。而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nian,另译为高夫曼)在其1974年出版的《框架分析:经验组织论》中认为“框架”是约束着我们主观参与的事件的“组织原则”。本文就从考察《映象版》如何主动融入“建设中原经济区”入手,围绕其承载的“话语意义”及“再现方式”,对河南电视台这个原创新闻节目的“组织原则”,即《映象版》这个窗口的内涵、视野及视点的位置等进行阐释与解析。
时空坐标上的意义解析
盖伊·塔奇曼在定义新闻的“框架”时认为新闻从根本上说具有一种机构属性。它有三层意义:第一是一种向消费者发布信息的机构方式;第二是合法机构的联盟;第三是由以组织方式而进行工作的专业人员来采制和传播。即“新闻必然是新闻工作者通过机构程序并遵循机构规范而生产的产品”。解析《映象版》源于:7彩论文网论文参考文献www.7ctime.com
的“框架”,首先应该还原它问世时的时空坐标。
《映象版》的策划、设计肇始于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新闻频道2011年8月6日22:05并机播出的《转变领导方式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映象版·用人篇——以求实之魂 树用人新风》,定型于2011年9月4日播出的《转变领导方式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十八谈映象版·发展篇——崛起之路更宽广》,成熟于2012年2月15日22:05播出的《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十八谈”映象版·洛阳篇》。追踪栏目策划、设计的时空坐标与路径,便会发现它不仅仅是河南广电传媒充分调动“机构程序”、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对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提出的“新闻宣传要努力破‘四难’:正面报道难、典型宣传难、舆论监督难、新闻创新难”命题的积极回应,更是对其中的“新闻创新难”的再一次“机构反应”和深层次上的探索与实践。以下即是“机构反应”的例证:
从2012年2月7日《建设中原经济区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十八谈”映象版·郑州篇》开始,除了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新闻频道并机播出外,河南广电传媒集团旗下的河南人民电台、河南手机电视、移动电视、大象网、河南广播网、新浪网河南频道、《东方今报》以及各省辖市电台、电视台要么同步转播《映象版》,要么全文转载。这种“机构属性”带来的时空传播与当下建设中原经济区相关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广电传媒在构建中原经济区“话语场景”(建设中原经济区当事方的描述、解释性评论和视觉编辑)中发挥了“社会镜子”的作用,同时作为社会的“瞭望者”,也可以算是对“前路”的一种探寻。节目播出后随之产生的反响互动见证了这一效果的呈现。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规划从酝酿到提出,再到成功晋升为国之方略,离不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关怀,因为媒体关注的议题往往能成为新闻受众认为最重要的议题。关于议程设置的大量研究早已证明了“媒体对议题关注度的权重会影响受众对同样议题关注度的倾向性”,因为“新闻把单纯的事件转化成公众讨论的事件”。新闻生产是一种社会行为,它之所以成为社会行为的基础是因为材料选取于日常生活之中,然后“把我们大家做的事情呈献给我们大家看”,“在记录社会现实的同时也是社会现实的一种产品”。所以《映象版》的诞生为定义和构建当下河南这一区域的社会现实提供了一个“框架”。作为新闻传播组织机构的参与者,其制作者河南电视台新闻中心的编导们就被赋予了典型的社会行为,正是在这一层面意义上他们担负起了一种历史使命,凝聚人心,调动河南受众的注意力来探寻或者接近真理的道路。
独特的架构与理念传播的平台
“新闻构建中的位置及其与消息源的关系决定架构方式”,而架构方式又影响着媒体的视野和受众的解读。《映象版》从问世的那天起就构建了一个原创的节目形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架构方式。追踪它呈现的形态与运行轨迹,可以解析为以下几个环节:

1.特邀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张绍刚担当主持人;2.邀请直接参论文导读:

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决策与建设的省直单位与省政府组成部门的一把手以及各省辖市的书记与市长做客演播室接受主持人访谈;3.邀请国家层面的各个行业的权威专家、学者现场评说与解析;4.邀请龙永图担任首席评论员;5.邀请著名评论家、上海文汇报高级编辑、原评论部主任潘益大先生为特约评论员;6.新闻短片描述新闻事件;7.网友热议;8.百姓心声以及现场观众互动;9.实施卫星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周播”机制。2011年8月30日出版的《东方今报》总结《映象版》的独特性时这样定位:把报纸时评搬上了电视荧屏,这是全国独创;电视专门开办大型时评栏目,也是全国独创;河南电视台利用全国资源来办《映象版》,理念非常超前,这也应该是全国独创。这一系列架构不仅使河南省直系统以及各地有了一个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出谋划策的平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独特的架构方式传播了河南社会各界与各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理念和现实路径的选择。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