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广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现状、瓶颈与支持体系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155 浏览:159684
论文导读:形式为“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场所”和“接纳毕业生就业”两个项目,而在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及与职业院校有过科研合作两方面较为欠缺。(二)合作动机分析通过对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参与职业教育,以考察校企参与职业教育的合作动机。详情见表5。表5显示,企业往往在自身有员工需要培训或者招录新
【摘 要】对广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之上运用质的研究方法探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瓶颈,进而构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支持体系。
【关键词】广西企业 校企合作 现状
瓶颈 支持体系
0450-9889(2012)07C-
0019-04
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举措,是实现校企双赢的最佳模式。它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然现如今绝大部分的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机制不健全,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职业学校“单方热”的层面上。如何有效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是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意图。

一、研究概述

(一)概念界定

本研究所指的“职业院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等。
本研究所指的“企业参与职业技术教育”是指企业与相关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合作,其中职业院校系指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

(二)样本分析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0分,回收问卷119份,问卷回收率为79.3%,其中有效问卷111份,问卷有效率93.3%。
本研究根据企业的类型、规模、行业进行分层抽样。具体抽样分布分别见表

1、表2、表3。

从表4中可见,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为“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场所”和“接纳毕业生就业”两个项目,而在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及与职业院校有过科研合作两方面较为欠缺。

(二)合作动机分析

通过对企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参与职业教育,以考察校企参与职业教育的合作动机。详情见表5。
表5显示,企业往往在自身有员工需要培训或者招录新员工的时候才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可见校企合作之合作动机层次较低,仍停留在最基本的项目上。

(三)合作意愿分析

目前,在课程开发、人员往来、科研合作等方面校企合作频率、层次都不够。因此有必要了解企业未来这些方面的合作意愿,详情见表6。
从表6源于:7彩论文网职称论文www.7ctime.com
中可见,虽然目前在课程开发、人员往来、科研合作等方面深度不够,但是企业在这些方面参与职业教育的意愿都是比较强的,尤其以科研合作为最。

三、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因素分析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形式不同,其影响因素也就不同。本部分以企业为视角,分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分别从顶岗实习、合作基地建设、课程开发、科研合作、企业所期待的政府职能五个方面逐项分析。

(一)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如今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影响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场所的因素见表7。
据表7可见,企业在为职业院校提供实习场所时,顾虑是多方便的也是比较具体的。因所调查企业主要为制造加工行业,故顶岗实习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实习生的实习安全问题,其次是实习生缺乏工作经验,以及企业所需与学校不同步。因此,要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必须从政策上加以鼓励,解决企业面临的具体问题,以解企业后顾之忧。

(二)合作基地建设

合作基地建设是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申报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实验室或生产车间,提供先进的实训设施设备,参与职业院校产学研项目的开发与合作等。合作基地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见表8。
据表8可见,企业是否参与合作基地建设的主要顾虑是基地的协调管理问题。其次是劳动保险或法律保障未跟进(如实习生的工伤、医疗保险等)和政府相关优惠政策落实问题。同时,这些因素差异在统计上因此法律出台上应在强化政策落实和法律保障的基础上,考虑基地的协调管理,实现科学管理。

(三)课程开发

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是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职业院校实现专业、课程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对企业提出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课程开发难以深入,通过调查,其影响因素见表9。
表9显示,企业不太愿意参与职业院校的课程开发主要是自身业务繁忙,缺乏时间和精力,加上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回报少。表面上看是上述因素导致,实际是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激励机制欠缺。

(四)科研合作

科研合作是鼓励企业将本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研发和科技攻关等项目与职业院校共同开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研合作推进情况不佳,其原因见表10。
表10显示,有些企业不愿意与职业院校科研合作主要是因为觉得职业院校重理论,生产性的科研成果较少。还有就是缺乏政策的引导和鼓励,缺乏政策的支持。因此,可以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在生产性科研项目的立项,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

(五)企业所期待的政府职能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一文中已经明确强调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即“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度推进有必要了解企业期待的政府角色,详情见表11。
表11显示,为进一步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企业认为政府应该真正落实已经出台的财政、税收等经济优惠政策;出台新的可操作的实施办法;完善校企合作运行制度保障。

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瓶颈分析

结合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具体因素分析,研究提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瓶颈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系统性的政策引导与支持

虽然自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以来,和各级地方政府制订和下发了很多相关文件,但总的来说呢,政策不完善,扶持力度有限,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政策操作性不强。现有政策文件中,大多都是宏观政策,许多还仅仅停留在粗线条的规定上,缺乏具体的配套政策,操作性不强。第二,对企业责任和政府职能诉求不够。现有校企合作政策中,大多以职业院校为主体,强调职业院校应该参与到校企论文导读: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具有一套完善、系统的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日本的”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模式。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尚无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多次借鉴国外模式常因缺乏配套的政策或者文化支持未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管是科
合作中去。缺乏对政府职能的职责要求和企业的责任担当。第三,地方性配套性政策未跟进。目前,涉及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出台的宏观政策多,省、市配套政策少。虽有宁波、常州等地率先出台地方性校企合作促进条例,但总的来说地方性配套政策还是缺乏的。第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性政策不够。虽然现有的校企合作政策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都给予了支持,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遇到的利益受损等实质性的问题一直未得到实质性解决。从前面的具体因素上看就体现出来,如顶岗实习的实习待遇、学生安全等。

(二)缺乏双方受益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做得比较好的国家都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具有一套完善、系统的合作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模式,英国的“工读交替”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日本的”实习并用职业训练制度"模式。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尚无适合我国国情的校企合作模式,多次借鉴国外模式常因缺乏配套的政策或者文化支持未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管是科研合作、课程开发还是基地建设都存在着初级层次的管理问题,缺乏双方受益的合作模式。

(三)缺乏社会支持和重视职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研究显示目前学校、企业、社会三方都尚未形成支持和重视职业教育的文化氛围。第一,职业院校技术氛围的文化不够浓厚,尚未形成服务企业的理念,所培养的学生与企业所需脱节;第二,企业责任意识不深,尤其中小型企业培养人才的理念不够,不愿意接纳、培养经验不足的职业院校学生。第三,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重视缺乏,职业教育依然被认为是一种二流教育。唯有形成社会支持和重视职业教育的文化氛围才能真正地推进校企合作持久稳定进行,才能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五、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支持体系构建

真正促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必须从两方面构建支持体系,即正式系统的构建和非正式系统的构建。正式系统是指外显的,容易改变和实现的实质性系统,如政策,机构等。非正式系统是内隐的,不易改变的,但对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的推进具有根本性影响的因素,包括文化、观念等。

(一)正式系统的构建

1.筑建以政策为基础的政府支持。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发挥着引导、协调、管理和监督等重要作用。在德国,政府起到协调和立法约束的作用。在我国,到目前政府的作用并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应从立法上,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支持和引导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进行,形成以政策为基础的政府支持。
2.形成以校企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在德国,企业通过职业教育不仅能获得企业所需的后备人才,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校企合作是双赢的。因此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能一味地强调企业的责任,它必须是一种校企同发展的双赢模式。结合我国文化以及发达地区如浙江、江苏的实际校企合作经验,分析整合形成一种适合中国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
3.发展以职教研究为导向的研究机构。国家、企业、职业院校等方面可以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推进职业教育的科学化,为校企合作的推进提供理论支持。提高职业教育教育的科学性,进而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非正式支持系统的形成

非正式支持系统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逐步实现企业重人才培养的文化沉淀。德国自二战之后迅猛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德国企业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有很好的技术文化。引导企业形成重人才培养的文化,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促进校企合作的推进。另一方面,逐步实现社会重产品质量、技术工人的观念铸就。如今,社会现状产品质量问题严重,技术工人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工资底下,职业教育吸引力底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支持系统的一个很重要的隐性因素。
【参考文献】
[1]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担当[J].职业技术教育,2009(18)
[2]方桐清.校企合作中企业动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10)
[3]张伟贤.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的思考和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1(9)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11BSH002)
【作者简介】连智平(1983- ),男,福建泉州人,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教育心理学教师,研究方向:职业心理学,职业教育学;王春秋(1954- ),男,山东陵县人,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高级讲师,特级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教育;史庭宇(1972- ),男,湖南郴州人,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务科研处副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和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