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浅谈浅谈民族传统文化对当代基础美术教育价值大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91 浏览:23882
论文导读:
摘要: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欣赏、交流、传承是美术课程教育的价值之一,而在当今基础美术教育中,更多的是轻视甚至漠视我们民族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我们对传统文化对美术教育的价值作用通常都认识不足,因此我们需要加深对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以学生为文化传承核心,让传统文化在基础美术教育中回归和传承。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基础美术教育 人文素养
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澎湃潮流, 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后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更重要的是面对诸多不和谐的社会文明现象,如何进一步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文化的价值进一步挖掘,在当代美术教育改革大潮中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价值作用和迫切的需要。在此,笔者以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身份,探讨传统民族文化对于基础美术教育发展的价值作用。

一、当代美术教育现状和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民族传统文化

1.当前基础美术教育现状。长期以来,人们都把美术作为一种个人爱好,过多停留在兴趣层面抑或仅仅关注其“技术”层面的累积,其课程资源相对封闭、单调、缺乏吸引力。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严峻形势,无论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无法体现美术文化的实质内涵,更不要谈对民族传统文化内涵的认识与理解。长期以来,校内、校外的美术教育都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抛弃了文化价值内涵的传承。随着美术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美术学科的育人功能才逐渐开始受到关注和被重新认识,我们欣喜地看到:美术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意识到发展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的重要性。
2.基础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艰难而行。基础美术教育改革固然在不断推进和发展,但由于不能坚决、有效贯彻执行素质教育政策,基础美术教育一直徘徊于边缘学科的位置,受重视程度不够,基础美术教育发展因此可谓步履维艰,很多改革的落实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体现其教育价值,再加上“应试教育”和“功利教育”的双层夹击,基础美术教育也不能幸免,偏于“功利”。这固然需要我们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意识和教学环节的转变,但更需要上级主管行政部门政策的明确和有效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和完成名符其实的美术教育的价值功能。庆幸的是我们发现很多地方陆续开始重视基础美术教育,开发了很多地方美术教育教材,也把传承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编排到教材中,重燃了一线教师的希望,增强了参与、执行基础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动力。

二、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了美术教育的人文价值

1.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著名文化学者认为“文化”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思想、意识和观念;二为“文物”;三为“制度和风俗”。文化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中国历代都出现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美术作品和资料,如彩陶、青铜器、雕刻、汉画像石、壁画等等,都富含生动的文化内涵,是很好的教育素材。而作为“孔孟之道”的儒学中的“仁、义、礼、智、信,谦谦君子,仁者爱人”等思想,凝铸着美术艺术工作者的灵魂,闪烁着他们高尚的行为准则,影响一代又一代国人,可谓“先做人,后做画”,是画如其人的真实写照。
2.当代基础美术教育体现了人文价值的塑造。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美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得以重建,我们应着重从教育和文化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这一单一、狭隘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因为每一种、每一个时代的美术都与一种特殊的、特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也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因此必须把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交流和传承作为美术课程价值之一,在美术教育中充分体现人文素养。新课程的改革也把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素质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人文精神与传统的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美术教育要与生活联系一起”,“美术学习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技巧的训练”,美术学习应“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这些都体现了美术教育对于人文价值塑造的要求。
3.民族传统文化升华美术教育的人文素养。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从传统文化中吸取丰富营养的国际大师赵无极,在他的抽象绘画论文导读:
中意象地体现着道学的至深境界,他曾精辟地说“画面要呼吸”,画一旦完成就具有生命,正是立足于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才让他走向了世界艺术的巅峰。在美术教育和创作中,传统文化是肥沃的土壤和无尽的源泉,更是历代美术和艺术大师成功的基石,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塑造了一代又一代技艺精湛与人文素养高尚的艺术大师,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证实了民族传统文化对于艺术和美术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要价值作用,不断升华历代大师的人文素养和艺术水准。在当代我们更需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使之在基础美术教育中传承、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得到回归、发展、创新。

三、民族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互溶。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的、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因此基础美术教育着眼于民族传统文化是不会中断的,需要民族文化的结晶来激发教育的永恒。
1.美术教育的发展需要传统文化的浸润。美术教育是我国新课改下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在美术中融入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翻阅中小学美术教材可以发现,和传统文化有关联的内容相当少,传统文化正被慢慢忽视和遗忘。过去机械反复地进行技能传授,结果将美术的内涵给彻底破坏掉,究其原因在于:无视学生的自主创造力,严重制约了学生对审美的理解、感知、想象,更不能让学生得到美的教化与对美术文化的认识,那么素质教育只能成为纸上谈兵。 美术是人类智慧表现形式的结晶,具有增强审美能力、启发艺术创作思维、净化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质的功能。基础美术教育改革僵局的打破,从保护民族文化入手是一个重要途径,重建美术文化生存、发展和传承的平台,把根留住,让传统美术进入课堂不失为一条良策。
2.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日常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我们需要重视传统文化学习的引导,首先要认真品读作品,挖掘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使作品变成一个具有生命的作品,让学生具备欣赏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如四年级上册《材质的美》中,教学目标是了解中国古代陶瓷艺术和雕塑艺术的特点,学习从器皿的外形、纹饰以及釉色等方面欣赏陶瓷艺术的方法,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要用心感受,探寻身边的传统之美,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生活中到处都在展示着,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中寻找美术元素,寻找传统之美,感受时时、处处无所不在的特色传统文化,如川剧的变脸艺论文大全www.7ctime.com
术、敦煌的辉煌壁画,再如苏州园林的秀美等等,可以充分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挖掘地方美术元素,让教育深入生活,贯穿于生活。最后还可以从教学实践中,把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动手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临摹一些艺术作品、手工艺品等,也可以开展课外教学活动, 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结合美术教师的特长,开展国画、书法、剪纸、版画、中国结、年画、脸谱、泥塑等艺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元素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让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相互交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文化、民族人文精神的支撑,就会虚无,就会异化。因此,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有效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为美术教育服务,切实提升人文精神,其有效的结果又必然有利于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能力和素质的双赢。
参考文献:
孔子.论语[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8.
邓嘉德.名画经典[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1996.
[3]艺术概论.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0年10月版.
[4]罗珍主编.当代城市儿童美术教育与本土文化的传承.课题汇报.
[5]孟彦红.发扬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现代教育科学:教育研究,2011(4).(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