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浅谈浅谈初中语文导读对策和意义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410 浏览:46650
论文导读:
语文导读法是钱梦龙先生提出并不断发展起来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其中“‘导’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引导、辅导、因势利导;‘读’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导读的创新在于一改过去语文教学中的“讲读”为“导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本文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导读的策略和作用。

1.导读入境

导读入境中的“境”有两层含义:一是语境,二是意境。语境是理解文本所表达思想的基础;意境则是学生在体悟文本情与景因素的同时,获得审美想象的空间。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升华。初中的许多语文课文,如果仅凭学生的自读、复读,是难以领悟其语境、意境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即在学生阅读文本之前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走进文本。导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一是背景的简介。对作者的介绍、对文本写作背景的介绍是学生正确解读文本的前提条件,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二是音乐的烘托。如教学莫怀戚《 散步 》这篇课文时,可以用歌曲《 让爱住我家 》作为背景音乐,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播放,从而让学生在温馨、感激的情绪中实现与文本的情感交融。三是影像的播放。例如,在教学文言文《 三峡 》时,针对学生很少到过三峡旅游,对三峡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的这一情况,通过播放记录片《 长江三峡 》作为导读,可让学生获得第一印象,帮助他们融入文本的意境,加深对这篇文言文理解。此外,导读入境要注意因文而异,灵活多样,将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

2.导读设疑

心理学认为,设疑最容易引起人的“定向—探究”心理反映,因此,笔者认为,课堂导读的核心是激发学生思维,而设计导读的基本策略就是设置疑问。常用的导读设疑的方法有:一是在课文标题处质疑。有些标题含义深刻、意味深远,有些标题就是一篇文章的文眼,透过文眼可以窥视全文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脉。例如,在教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时,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读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这个题目其实告诉我们,这篇文章分两部分,那么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到底怎么样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二是在关键词、重点句处质疑。比如,在说明文中最能说明事物特征的词语及最能突出说明对象特征及运用比较好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我们称之为关键词或重点句。在导读时,对这些关键词、重点句设置相关问题,可以帮助学生研读、品读。三是在文本难点处质疑。学生面对一篇课文,由于知识积淀不够,往往难以弄懂文本内在的含义,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难点。这时,教师的导读,就应该紧扣这些难点设疑,进而引导学生转变阅读思路,开展小组讨论,通过降低坡度,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正确解读文本。

3.导读探微

一篇课文往往是由一个个句段、章节组成,而这些句段、章节就构成了文摘自:毕业论文摘要范文www.7ctime.com
本细节,要正确地解读文本,我们可以选择文本细节作为切入点。特别是有一些类似“闲笔”的地方,它对表现文章的主题至关重要,却往往被学生忽视。这时不妨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不容易注意的细微之处,激发他们的思维,从而正确解读文本。例如,《 变色龙 》一文有两处提到赫留金的手指头,如果不加提醒,学生一般不会注意。第一处是赫留金用来要挟的资本,“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第二处又变成了冒犯将军家的狗的罪证,“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这时,通过导读,要让学生质疑:同样的一根手指,为什么会让赫留金的遭遇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再追问,让他遭遇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奥楚蔑洛夫这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沙皇走狗的形象。通过这样导读,让学生在文本细节中深究下去,以小见大、探微显旨,实现文本的深度解读。
(作者单位:海门市三和中学,江苏 海门,22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