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谈高职高职旅游英语“1221”试述人才培养方式构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166 浏览:21571
论文导读:
“1221 ” 人才培养模式是我院多年高职教育实践摸索出的一条具有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现正向全国高职院校推广。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构建“1221” 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该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实践教学设备不足、学生实践技能差、基础理论知识不牢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确保了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实力。

一、“1221 ”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我院在高职教育与校企合作中,对多年办学探索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浓缩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高职“1221”人才培养模式。 “1221 ”人才培养模式是产学合作 、工学结合的延伸。 第一个“1”是将高职院校建成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第一个“2”是在高职教学中实施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系统培养,第二个“2”是全面推行高职学生毕业“双证制”,第二个“1”是建立一个毕业生延伸培训机制。

二、高职旅游英语专业“1221”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构建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

根据我院“1221”人才培养模式“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思想理念,我系创新专业建设和发展体制,在相关行业企业建立旅游英语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多年来,高职旅游英语专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业建设和发展一直存在办学难度大、实践教学设备和场地不足、教师实践能力差等问题。我系借助学院与德阳教育学院整合的契机,师资力量得以壮大,办学经验得以丰富;乘示范建设之东风,学院为旅游类专业注资200万元,我系旅获得42万元的资金用于国际语言培训中心的改造,改善了旅游英语专业教学和实训条件。这一系列举措大大加强了旅游英语专业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和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步伐。
根据学院“1221” 人才培养模式精神理念,在系领导的组织和带领下,我系专业教师利用节假日主动走出校园,深入旅游行业企业酒店和旅行社进行调研,以员工身份到相关职业岗位挂职锻炼,亲自体验和了解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未来职业岗位群对员工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指导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我系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积极寻求与德阳本地、省会城市和周边市县旅游行业企业的支持与合作,把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实践场地直接设在周边旅游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上,把社会、行业、企业等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汇聚起来,实现资源共享。我系先后与德阳本土多家酒店和旅行社建立了合作关系,还把阵地扩展至成都、重庆、峨眉等多个市县,先后与德阳太平洋国际饭店、成都世纪城天堂洲际大饭店、成都富豪首座酒店、成都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大大缓解了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场地匮乏、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差的局面。每年春季该专业大二的生都会在合作企业的相关工作岗位上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工作实践,并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知识技能上的缺陷以便在回校学习期间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和提高。大三最后一学期,学生还会在相关合作单位进行为期16周的顶岗实习,积累和提炼职业岗位工作技能和实践经验,为顺利入职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我系还选派优秀教师根据合作企业岗位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对合作企业员工进行英语口语培训、语言技能技巧培训和西方文化知识礼仪培训,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员工英语口语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实现了把外语系旅游英语专业建设成一个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履行了旅游英语专业建设和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责,很好地彰显和诠释了高职教育服务社会的功能,达到了专业建设与发展和企业盈利与壮大互惠互利的目的。

2.以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条主线”对学生系统培养

一个是培养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群相关的实践动手能力系统,另一个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两个系统互为关联、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灵活能动又相互交叉,共同构成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教学系统的核心所在。
我系旅游英语专业在专业改革、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很好地依托了德阳本土和周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和行业企业,广泛开展行业企业调研。我系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对以往毕业生进行发现该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实践动手能力差和后续发展空间和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反复分析论证,最终确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学生实践技能不足,造成论文导读:
毕业后岗位适应能力差;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阻碍毕业生后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而这两者均难以在职业岗位上得以弥补和加强。因此,处理好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关系是确保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良好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此,由我系领导、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的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过广泛调查、反复分析论证,达成共识: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必须确保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在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上按照“基础理论课”和“实践技能课”两条主线并行,相互融汇贯通,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以确保学生就业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基于饭店服务与管理以及涉外导游地陪和全陪职业典型工作过程中各流程岗位所需基础知识、语言技能、业务素质和能力需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反复推敲和提炼,制定了该专业相关行业岗位职业标准:《饭店企业岗位职业标准》和《旅游企业岗位职业标准》。再结合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确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知识要点,形成了《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对学生基本素质、基础知识和能力、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旅游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酒店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专业知识与技能拓展等均提出了具体详尽的要求。
“两条主线”并行,系统培养,把实践技能课放在与基础理论课同等重要的地位,有力地促进了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3.实施“双证制”,确保专业教学与职业岗位需求零对接

“双证制”是指学生毕业时必须具备全面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而获得学院颁发的书,同时又熟练掌握该专业未来职业岗位群相关的实践技能并获得国家劳动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方能最终毕业。双证并举严格规范了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理论学识和实践技能水平,为专业改革和建设以及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同时,也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的《饭店企业岗位职业标准》和《旅游企业岗位职业标准》与劳动部门职业资格证书相关要求贯彻落实到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中,将考证定级和实习实训考核相结合。在校期间,该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未来职业取向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前厅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或客房服务员职业资格证,以及导游、涉外导游从业资格证或教师资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以提高和证明自己的实践技能水平,也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实力。双证并举使学生对职业岗位所需实践技能提前做好储备,一毕业就能顺利进入相关行业企业的工作岗位,大大缩短了毕业生对相关岗位所需技能的了解和熟悉过程,有效地保证并实现了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与相关职业岗位群技能需求间的零对接,保证了学生高质量的就业。

4.校企合作,建立毕业生和企业员工延伸培训机制

随着现代科技信息的日新月异,新方法、新技术、新信息的不断涌现和推成出新,高职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职后岗位知识技能不断更新的需求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职后学习和培训成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促进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和渠道。我系积极与合作企业探讨,建立毕业生和企业员工延伸培训机制。对旅游英语专业毕业生进行,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平台、远程学习指导、派遣师资亲自上门培训等方式及时为毕业生和企业员工插补行业企业新近科学方法和技术,提供新技能培训和英汉口语、交际技能技巧、中西方文化差异、外事礼仪等相关职业培训,有效地弥补了企业内部培训机制的缺陷和不足,解决了毕业生和企业员工终身学习和培训的后顾之忧,把关心和帮助及时送到毕业学生的手中,为他们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后盾。
三、结语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1221”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有效地解决了该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校企合作,为该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开发和拓展了真实的教学场景;为人才培养规格、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水平确立了明确的目标;为学生就业竞争实力的增强和职后可持续发展能力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参考文献:
李丹,崔蓉蓉.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初探[J].教育探索,2006(11): 62-63.
杨群.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04(15):46-47.
[3]张元慧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26):101-102.
[4]冯旭芳,刘敏,郭艳萍.山论文导读:西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3-8

5.上一页123

西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N].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