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探究“激励自主学习,实现主动探究”教学对策研究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836 浏览:122499
论文导读:

1.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国内外教育对自主学习已有大量研究,其中美国学者齐莫曼在20世纪90年代,对各学派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将自主学习理论推向了新高度。他提出当学生的认识、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和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做了解释。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出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自主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

本次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它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是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得力,引导得法,才能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我国两千年前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学生学习语文也必须以兴趣做基础,有了这样的心理条件,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就语文学习兴趣与语文学习的关系,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这样的概括:当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学习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力求掌握知识的理智感,使大脑感官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引起语文学习中的高度注意,使感官更加清晰,思维更加深刻,想象更加活跃,记忆更加牢固,能抑制疲劳,产生愉快情绪,能够最佳接受教学信息。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
2.2 教给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仅有语文学习的兴趣是不够的,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遭受学习挫折后,自主学习的兴趣也就因此而减弱。因而语文教学还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教育不应是仅给学生一条鱼,而是要教给他们捕鱼的方法。学生 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需要教师必须的指导,然而教师的指导离不开学生主体的认知,实践活动中体验,才能内化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指导学生学法的前提是要努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提供条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觉地在学习实践中去运用方法,创造方法。从而实现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
2.2.1 认同学习目标,增强目标意识。教学目标是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传统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是由国家、教师来确定的。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前,要进行备课,备课形成的教案第一项内容中,就是教学目标要求,这些目标要求,是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出来的。应该说,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侧重考虑的是国家的要求。至于学生,是无权参与目标制定的,有的只是被动接受这些目标。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失掉了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怎样才能增强目标意识,使学生的学习行为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呢?
一是帮助学生认识制定教学目标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促进学生的内在动机。如一位教师引导二年级学生,认同学习部首查字法的学习目标,安排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上课后,教师对学生说,课前我查阅到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我想介绍给大家,可资料中遇到了几个不认识的字,这就影响了我的介绍,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吧!有的学生说,拼读字上的拼音不就认识了吗?教师将资料用实物投影仪放到大屏幕上,结果,字上未注意论文导读: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7ctime.com上一页12
。有的同学说,猜读。但发现一句中就有好几个字不认识无法猜读。有的同学说问字典老师,可有的同学说,我们只会用音序查字法查,但那是只知道字间,不了解字义,不会写这个字的时候用的查字法。在这样的讨论基础上,教师提出了部首查字法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目标,学生明确其意义,因而认同目标,产生了内在动机。二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多考虑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水平,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目标空间。
2.2.2 重视学习方法的获得,提高选择方法的能力。一是科学性。指符合思维规律。二是目的性。指学习方法指向一定目标,是实现一定学习目标的手段。三是程序性。指学习方法是否具有科学而有效的步骤。四是实践性。指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在不同的条件下有效地重复使用并能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指导作用。五是功效性。指正确的学习方法必然能获得优良的学习效果。六是独立性。指学习方法能个体化,被每个学习者个体独立地使用。
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种方式:
一是示范点拨。指教师给学生做出科学学习方法示范,使学生通过观摩示范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如学习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教师就可以将自己读过的书呈现给学生,行间字旁标画了不同的符号,如在行下画直线,表示值得注意,画曲线表示重要,在旁边画“×”表示错误,画“?”表示疑问,画“!”表示赞同,在空白处写了自己的理解,并就自己读过的书所标画的内容进行解释,还可以介绍一下这样读书的好处。
二是领悟自得。指教师引导学生把自己学习本身作为认识和思考的对象,反思自己的思维方法、学习进程,从而达到在学习实践中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悟”出学法的目的。 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