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浅析浅析高职生就业签约率低理由及整改倡议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963 浏览:16177
论文导读:
摘 要 本文从高职毕业生在双选会上的签约率入手,对造成高职毕业生签约率不高的现象,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进行探析,并就如何指导毕业生顺利就业提出了要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系部领导、班主任做好日常教育、监督和管理工作;学院严格把关做好企业进驻校园参加双选会的甄别、筛选工作;教师对毕业生就业定位正确引导等建议。
关键词 高职毕业生 就业指导 签约率
:A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使得每年大学生毕业的数量大大增加,然而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并不能同步相应地提供就业岗位,加上大学生的自我定位与国家及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相匹配,表面上造成供大于求的假象。笔者就自己多年从事高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在的院校同样也存在这个现象:毕业生有业不就,校园招聘就业签约率低。笔者就这一现象进行了探折,并提出如何指导毕业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1 高职毕业生双选会签约率普遍较低的原因

1.1 教师层面的原因

1.1 重视程度不够,师资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就业指导工作也被作为学院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但更多只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如就业指导场所的装璜,招聘会场面的华丽,忽视了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极其重要的内涵建设,那就是师资队伍的培养。教师的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及人格魅力对学生都有重要的影响,所谓有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7ctime.com
其师必有其徒,更是强调了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模仿能力,因此在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面前应该是人格良好,知识渊博的老师。然而据笔者在各高职院校了解,很多院校对就业指导工作重形不重质,对进行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要求也不严格,很多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还是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自己的社会生活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尚在积累过程中,很难对毕业生施加有效的影响。甚至把就业指导课等同于选修课对待,学校为了照顾一些老师的晋升而安排政工干部等非专任教师上就业指导课。使得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得到的正面理念影响不够,同时指导教师的专业性还不够强,教师素质也没有得到学生的充分肯定,使得学生面对就业选择一片茫然。

1.2 就业指导课内容信息滞后和缺乏共鸣性

由于学校对就业指导工作更多是停留在表面上和完成任务形式上,也使得从事就业指导的老师感觉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业务上得过且过,对国家以及省区的就业政策漠不关心,跟不上形势变化的步伐,没有及时了解学习最新的相关政策,指导课内容信息滞后,甚至津津乐道讲解已过时的政策法规,对学生造成严重误导。同时也忽视毕业生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深层次了解。就业指导工作既要有全局的考虑,也要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而相当的就业指导老师和学生少有交流,根本不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因此出现名为就业指导,实则类似对牛弹琴,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指导工作效果不佳。虽然学校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缺乏鼓励机制的支持,就业指导老师对业务上的提高要求不积极。

1.3 就业指导方式陈旧

学校因为种种原因,仍主要采取集中授课指导模式,老师唱独角戏,不管学生喜欢还是不喜欢听,老师沉浸在自己的思维逻辑表演上,缺乏互动交流。有的老师工作方法更为简单,从网上下载几段视频给学生播放,播放完就下课或重播几次,也没对案例进行深层次剖析,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方向,学生往往看完视频一笑了之,对学生没有起到指导的作用。

1.2 学生层面的原因

1.2.1 缺乏对我国职业的了解

大学生能不能对自身进行准确定位,首先取决于学生自己的态度。有的学生对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很模糊,忽视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的不足,单凭自己某一单一条件就认为自己能获得某职业;其次对我国职业分类一无所知,对自己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要求更是茫然,所以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和职业要求很好接轨,缺乏职业要求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对未来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另外被父辈传统思想影响很大,认为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就是从事管理工作的,应属白领阶层,对要去从事论文导读:
生产一线的工作百般不理解,有很强的抵触心理,觉得自己花了那么多钱来学习,将来就是要做管理工作的,这种认识和误解,严重地影响毕业生的择业和就业。定位不准,缺乏符合自身发展职业规划,导致职业目标不明而无法就业。

1.2.2 毕业生准备不充分,面试过程中未能得到企业的认可

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往往会忽略了:简历的制作,穿着得体,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技能等综合因素的相结合。绝大部分毕业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不太注重简历的规范化,只是随意地带一张履历表去参加面试,而恰恰履历表上能展现特长和技能的空间有限,因此在求职过程中用人主管不易发现毕业生的优点,甚至说不易找到毕业生身上与所应聘岗位相匹配的技能优势。另外部分学生在面试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不清晰,往往不能给企业主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再者,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不能迎合岗位的需求,最终导致面试失败而无法签约。

1.2.3 企业多,选择面广,部分毕业生仍保持观望态度

高职类院校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够直接迎合企业的生产需要,真正意义上做到“产学结合”;因此,每年就业高峰期,到高职院校进行针对性招聘的企业较多,毕业生的选择面相对较广,就如同消费者逛超市选择商品,针对性不强,就容易出现挑三拣四、观望的态度,选择多了,学生就缺乏方向性;另外,部分毕业生随波逐流,就业意识不强,只是到场观摩;所以,最终未能在双选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与就业时的急躁心理相反的是一些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表现得非常消极,平时也不参加招聘会,有单位来了就看看,如果不满意就等下去,满意时也不主动争取,抱着“你不要我是你的损失”的态度,期待着有单位会主动邀请。还有些人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肯轻易低就,明明已经找到工作,但拖着不肯签约,总希望有更好的单位出现。 2 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签约的建议

2.1 提高就业指导教师专业素质

基于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校对就业指导老师必须严格把关,选择专业教师和对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就业指导老师,保证指导工作更符合专业学习发展要求,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明确的目标,专业老师对本专业的了解,指导工作更有针对性,权威性。因为专业,才会信赖,学生对指导内容才容易接纳,指导工作才真正起到作用。对师资内涵建设上加大投入,鼓励老师参加各种素质提高培训学习,提高就业指导老师的人文素养,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内涵使就业指导工作有的放矢。加强就业指导教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要成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确保学生就业质量。

2.2 系部领导、班主任做好日常教育、监督和管理工作

坚持就业指导工作长效化、全程化,从新生入学开始就把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新生入学教育内容。全体教师在学生后续的三年学习过程中,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使就业话题日常化,通过日常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教育,日积月累地对毕业生进就业观念的强化性,引导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理念;加强对毕业生求职技巧的指导,如:简历的制作、回答问题的技巧、注意的细节、语言表达能力的清晰度等。再者,求职过程中,教育毕业生结合自身需求及专业对口率,提高面试效率也至关重要。针对部分就业不积极的毕业生,系部领导和班主任要双管齐下,及时掌握毕业生不愿就业的思想动态,针对性地做好引导教育工作,树立毕业生自信心。

2.3 学院严格把关做好企业进驻校园参加双选会的甄别、筛选工作

部分高职院校为了一味地追求毕业生的就业率,在企业进校招聘之际,并未严格把关,甄别筛选,抱着“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的心态,放任企业进校招聘,只关注招聘数量不讲究质量,导致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质疑,对参加招聘的企业也抱不信任态度,导致毕业在招聘会上只看不签约。因此学院要对进校招聘的企业进行严格把关,对企业的资质和企业规模进认真甄别、筛选,使企业的需求和毕业生专业尽可能地接近匹论文导读:
配,提高毕业生的签约率。

2.4 对毕业生就业定位正确引导

就业指导老师要对毕业生强调正确定位的重要性,详细解释正确定位带来的就业选择的优势。如:你定位准确,你就会善用自己的资源。集中精力地发展,而不是“多元化发展”,过于分散精力会让你失去原有的优势;你就会抵抗外界的干扰,就不会轻易地放弃。给自己准确定位,你就会理性地面对外界的诱惑;你就会让合适的用人单位招聘你,或者让你的上司正确培养你,或者让你的所有关系帮助你。
帮助毕业生一一罗列影响正确定位的因素,如核心价值观念、动力系统、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等,逐一对照分析,客观评价,让学生清醒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弱项,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评估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从而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达到目标的方案,顺利就业。
3 结束语
我们也要充分地、清醒地认识到,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困难是非常严重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关系重大,意义也很重大,但是难度也比较大。只要我们就业指导教师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高水准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校企联系,缩小学生和职业要求的距离,我们有理由相信,毕业生能找到自己满意的职业。
参考文献
刘宝昌.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6).
黄建辉.高职院校毕业生如何提高就业成功率[J].职业教育研究,2005(3).
[3] 史马力.提高综合素质是成功就业的关键[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15).
[4] 林世军.浅析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J].学理论,2010.12:209-210. 源于:毕业生论文网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