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教学方法化学原理课程内容与课堂教学办法革新探索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342 浏览:99999
论文导读:
[摘要]本文以大学化学原理课程改革为主题,浅谈了在化学原理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具体做法,旨在通过改革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不大幅度地减少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化学原理 教学内容和方法 改革
随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现代化、社会化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要已由“专才”型向“全才”型转化,而学生所学知识的知识面已大大拓宽;学科的发展和知识的丰富,使得课程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多,书越编越厚,然而课堂教学时间又大幅度减少,难以完成原有的教学内容,所以课程中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教指委提出的“拓宽基础,加强素质教学和能力培养、重视实验教学,提倡多种形式的化学专业基础课体系并存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理科化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思想。化学原理是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现代化学理论即微观理论、宏观理论和统计理论为主线,融合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课程的内容,课程安排在第

1、2学期开设。本文就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关改革谈一下我们的做法和体会。

本着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动手能力强、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要求,适当减少基础课学时,增加专业实践和新知识介绍。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不大幅度地减少教学内容,使学生尽可能多的学习、掌握基础知识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从课程改革中挖潜,从课程内容整合中获得。具体做法是:

一、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化学原理教学改革的核心。当前本科教学发展的趋势要求基础课程摆脱过去只为某类专业打基础的做法,即满足化工各专业的要求,又为学生跨专业学习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基础理论与实验技能的储备。化学原理课程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入门课,目的是专业学生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重点对现代化学有较全面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首先我们对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学化学中均占有较大篇幅的其中宏观理论部分(热力学和动力学)以较高的起点对其中重复较多的内容进行了整合,讲述物质的气体、液体、固体和等离子体四态,重点阐述热力学定律和平衡理论,之后进一步介绍具体的化学反应平衡系统。动力学介绍碰撞理论和过渡状态理论,并具体介绍简单级数反应、典型复杂反应和特殊体系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7ctime.com
反应等。对于微观理论,是从原子分子论和微观粒子运动规律出发介绍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和化学键,重点要求掌握基态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价键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至于元素部分虽是无机化学的重点,但我们在本课程中采用在学习完基本理论之后,利用结构决定性质观点作专题介绍。通过上述内容的整合,使得化学原理课程具有突出的理科教学的特点,同时也为工科专业教学所用。
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日常生活中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一些化学知识引入到教学当中,例如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等。为适应知识经济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将无机化学的前沿领域知识如纳米技术、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渗入到基础教学之中。这些课外知识穿插于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在讲授配位化合物的知识时延伸出与配位化学联系密切的人体微量元素与健康、抗癌药物顺铂的发现历程;在沉淀反应绍肾结石形成的化学原理;在电化学绍燃料电池、电解制氢等新型能源技术;在卤族元素的学习中,介绍感光材料、阻燃材料等的应用。既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二、优化课程结构

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科学理论的入门,因此它不应是传授单独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强调学生对整个学科全面概况和学科间联系的理解,强调知识的整体性和应用的综合性。即着眼课程群建设,调整课程体系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比如本课程在讲述平衡原理之后,介绍酸碱平衡与容量分析和酸碱滴定、沉淀溶解平衡和重量分析、电化学与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以及胶体和表面系统等。这样学生就能较为系统的理解这些化学反应平衡系统以及外部条件对平衡的影响以及具体的应用。又如讲表面吸附时,要说明表面活性物质分子是定向排列在表面上的。结合在讨论水的相图时,论文导读:元素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尝试.大学化学,2002,17(2):17-19.王润霞.整合教学内容实施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改革.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5):44-46(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陕西西安)上一页12
可联系到两相平衡的克拉贝龙方程、稀溶液的依数性、临界流动等内容。总之,我们在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始终注意与其它课程的协作,以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统一的课程群模块。该模块包括:基础化学原理、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物理化学。这四门课程共同瞄准无机化学这一主修课程在系统中的基础作用,统一调整教学内容,精简学时,各自侧重完成分工的局部教学任务。化学原理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无机化学实验部分让同学们了解化学实验的分析和简单设计;分析与物化课程使学生掌握化学的深层次内容,更大程度上学习化学理论。

三、突出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定律、定理、公式繁多,若课堂教学采用传统的罗列章、节模式,将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枯燥疲倦,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基础性、前沿性、时代性。为此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开展课堂学术报告,如等离子化学、配位化学、固体化学、催化、纳米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前沿和进展,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提高知识传授的立足点,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意识。同时,课程教学突出新知识、新概念和新技术。如在讲授胶体与表面分散体系时,结合当前研究热点—纳米材料,介绍利用表面活性剂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总之,在课程教学中应强化化学原理的知识结构,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不断完善;能够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化学原理的精髓,并将其转化为创新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1)案例教学法以讲授为主,通过典型实例教学激发教与学的课堂互动。在课堂讲授中,通常将典型实例和疑难问题作为内容展开引导和说明,始终关注社会上的热点化学问题,分析其中的化学机理,增强课程理论的实践性、启发性、通俗性和生动性,为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课堂还实行课末5分钟学生提问,及时答疑。由此,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2) 问题教学法适当给予刺激和压力,以各种形式的提问、作业和讨论等辅助手段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问和作业中,既有要求当场口头回答或书面完成的,也有要求课后完成并提交的,还有仅提供思考的。
“以问题为中心”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为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在整合教学中,我们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即设计学习情景,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做到“三先”,即先尝试、先讨论、先思考。教师通过点拨、参与、辅导,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达到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的目的。
(3)多媒体教学法随着现代教学改革的推进,在课堂教学中,明显地出现了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通过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手段和实物模型实施课堂教学。通过各种课件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增加了内容的直观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耳目愉悦中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以及在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上述是我们在化学原理教学中的尝试,实际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和改进以使学生在学习到基础知识的同时,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较大提高。
[参考文献]
徐家宁,史苏华,阎雁,等.努力探索,全力打造精品无机化学课程[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8.
翟林峰,杭国培,王华林,等.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22(1):94-95.
[3]黄滨,王秦辉.优化课程结构的探索与实践[J].教书育人,2002(24):28-29.
[4]罗一帆,龚孟濂,毛宗万,等.改进元素无机化学教学方法的尝试[J].大学化学,2002,17(2):17-19.
[5]王润霞.整合教学内容实施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改革[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5):44-46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