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述中国编织美丽中国梦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736 浏览:69806
论文导读: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论文下载中心www.7ctime.com
果的总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美丽中国梦,就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并使之不断地延续和传承。因此,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培养具有良好生态文明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事关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学校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具有不可推缷的责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境意识”的总体目标,一些相关科目的课程标准中对生态文明教育也都规定了具体的内容。《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保护环境,爱惜资源”“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会常识”“初步了解有关祖国的知识”这样的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也提出要引导和帮助学生达到“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逐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知道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了解人类共同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等问题”的目标。为实现课程的这些目标,现有小学品德课程中安排了不少关于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教学内容。如苏教版品德教材中《别把花草弄疼了》《绿色小卫士》《地球在“发低烧”》《许多物种消失了》等教学内容,为对小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知识性文本和体验的平台。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和主渠道,有意识地在学生心中播下追逐美丽中国梦的种子。

一、在亲近自然中感受美丽中国梦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苏教版《品德与生活》根据不同的时节安排了“冬爷爷来了”“火热的夏天”“走进秋天”“春姐姐的脚步”四个单元的教学任务,这几个单元都把学生的生活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通过观察、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领略自然的美,感受四季的变化。比如在教学“走进秋天”这一单元主题时,教师组织开展“找秋天”的活动,让学生用相机拍下自己眼中的秋天,用画笔画出自己想象中的秋天,用铅笔记录下自己感受到的秋天,上网找找描写秋天的文章读一读,找找秋天的图片看一看,找找秋天的歌曲唱一唱,组织秋游,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到大自然去感受、体验、领悟,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大自然的。在学习《大好河山任我游》一课时,学生通过交流旅游见闻、观看风景名胜的录像、图片资料,就能充分获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体验,激发对美丽中国的热爱之情。学生只有感受到美丽中国的奇妙和美好,体验到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才能全身心投入关爱自然的活动,形成生态文明意识。

二、在生活事实中辨析美丽中国梦

21世纪,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许多问题,各种奢侈消费、劣质消费以及一次性消费现象说明很多人都缺乏生态文明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实现美丽中国的梦想,必须要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面临的生态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苏教版《塑料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不光介绍了塑料的优点,更把一个“白色污染”的现实问题带到了课堂之中。在学生认识到塑料的优异性能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塑料袋被英国媒体评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通过观看录像、查阅资料,学生认识到了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有哪些危害,进而联系生活事实,交流我们生活中产生了哪些白色污染,又造成了什么污染,最终懂得我们的生活虽然离不开塑料,但美好、洁净的生活环境更需要我们合理、谨慎地使用塑料。再如,教学《从一滴水说起》,教师提前布置学生组织开展调查活动,了解身边污染、浪费用水现象,课堂上先组织观看地球上咸水和淡水比例图,使学生明白地球虽然是一个“水球”,但大部分是不能为生活所直接利用的海水,再结合介绍相关资料,计算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率,并与其他国家相比较,学生便会知道我国其实是一个缺水大国,淡水资源占有率还不到世界平均值的一半,比任何一个国家更面临严重的缺水问题,最后结合现实生活,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调查结果,了解到在我们拥有非常有限的淡水论文导读:
资源的情况下,许多人还不注意节约用水,甚至还污染水资源,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生态危机感。
通过这些课程的教学,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与环境之间共存共荣的关系,意识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可能导致资源耗竭、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频繁等诸多现象,从而充分感受到实现美丽中国梦任务之艰巨,从小树立起保卫自然家园、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态文明观念。

三、在家庭作业中延伸美丽中国梦

法国的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说过:“我们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的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皮亚杰的建构学说认为:作业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语数有家庭作业,品德学科自然也不能例外,但品德的作业不应只是认知性的作业,更应是一种实践性的作业,布置实践性的生态文明作业,学生就能获得更好的体验和感悟。如在教学《从一滴水说起》,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广泛搜集资料,总结节水金点子,如用洗米水清洗筷碗,不玩耗水游戏,随手关闭水龙头等,再要求他们在家庭生活中实际运用,成为真正的“节水小卫士”,这种作业还带动了家庭也参与到节水的行列中。再如教学《地球在“发低烧”》一课,学生懂得了地球“发烧”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保护地球的责任应落实在人类的身上,便会不约而同地发出“保护地球妈妈”的呼声,教师再引导学生为“发低烧”的地球妈妈开药方:多植树,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尽量不坐轿车、不骑摩托车,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或步行,减少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不用纸巾,改用手帕,不开无人灯,使用节能电器……学生开好“处方”后,教师再鼓励学生积极行动,从自我做起,从家庭做起,和家人一起为保护地球妈妈贡献力量。

四、在社会实践中落实美丽中国梦

品德课是一门贴近生活,真实反映社会的课程,强调生活性、活动性、实践性、开放性,教学不再拘泥于课堂上的40分钟,而是把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前,延伸到课后。学生只有走上社会,才能将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马卡连柯说:“在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之间,有一道小小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道鸿沟填满。”品德课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教师就要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保护生态的社会实践活动,把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从“知”到“行”。如教学《绿色小卫士》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调查学校周边工厂和企业的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状况,以及市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严重程度,制订《绿色行动宣言》,到环保单位进行参观学习,开展生态文明的宣传活动等。学习《许多物种消失了》之后可组织学生撰写《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倡议书》,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宣传员,劝告人们不要捕捉青蛙等有益动物,不要食用野生动物,在实践中培养起生态保护意识。
实现美丽中国梦不仅仅是节约资源或者治理环境,更是涉及整个社会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要实现这一变革,需要发挥教育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小学品德课内含大量生态文明教育的素材,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样的职责,只有塑造起新一代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才能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永续发展。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