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究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多媒体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502 浏览:120689
论文导读:
【摘 要】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大量资源的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各种形式展开历史教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加强思想教育、整合教材知识,既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使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大放异彩。
【关键词】多媒体;初中历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悦耳、悦目、悦心的历史真实情景,让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与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无疑会使学生引起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导入新课,直观形象,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历史学科有了兴趣,才能感知历史、了解历史。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从而形成学习动机,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压缩了历史与现实间的时空感和距离感,从而主动地学习。
如在讲授七年级历史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统一》的教学时,播放《成吉思汗》电影的歌曲视频,教室里洋溢着优美的草原歌曲旋律让人心神向往,教师进而提问“这是哪一个民族的生活情景呢?”学生自然就答出“蒙古族”;又通过视频里分别展现的草原优美风光和12世纪时草原统一前的各部落的征战情况,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从而很容易得出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前各部落纷争混战的历史背景。
再如讲授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时,用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来导课,音乐一起,学生马上喊出国歌,然后教师再适时引出问题:“《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的呀?”进而引出即将要讲的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议——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达到直观形象轻松导课的效果。
通过多媒体导入新课,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并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创设情境,历史再现,突破重难点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必须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笔者认为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精心设计、运用电教媒体来配合教学,并以此为默契,创设情境,历史再现,引导学生自觉对重难点进行思维,就能化难为易,突破重难点。
如讲授九年级上册《新时代的曙光》,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中,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这一内容是本课的重难点,学生不易听明白,我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用二维三维动画,配以图、文、声并茂分别演示各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在路经航海家航行的重要地点时,把这地区的名称醒目地显示出来,这样学生看后就很清楚地了解到四位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及其四位航海家所到的重要地方如好望角、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海峡等,学生对重要地点就有了深刻印象,多媒体生动形象轻而易举地将其解释清楚,从而突破了知识重难点。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是历史知识的最显著特征,营造历史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变抽象为形象,变学位论文www.7ctime.com
静态为动态,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能够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效果。

三、史料引入,产生共鸣,加强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提供的大量文字、图像等资料信息,刺激学生让其主动参与教学融于课堂,改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在课堂上处于中心位置,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的局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氛围,渲染一种情感,产生情感共鸣,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在讲授八年级上册第10课《五四运动和中国的的成立》一课时,介绍五四运动性质时,在充分展示运动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后,适时利用多媒体引入史料“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学生用激昂的语调读出,立时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们很自然的投入了角色,好像自己就在参加昔日的运动,热血沸腾,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唤起了学生的民族义愤,使学生达到了情感的共鸣,学生轻松的得出“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主义性质的运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爱憎感情和爱国主义精神,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

四、板书设计,梳理脉络,整合教材知识

历史论文导读:上一页12
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深刻分析各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板书图表或语言表达的方式来讲解历史知识体系间复杂的关系,但限于教学时间和板书篇幅,不可能揭示的淋漓尽致。如使用多媒体教学则能将历史知识结构图按形成过程来掩饰,教师边讲解、边点击,一步步展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最后形成一张完整的知识结构表,使学生能很好的掌握归纳整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历史学科和教学大纲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选择和运用电教手段来配合历史教学,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师大出版.
张一平.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