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浅谈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320 浏览:35066
论文导读:样的认识,我在教宋词《雨霖铃》时,根据课文诗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设置问题:“主人公在哪里与情人离别?与情人离别时两人会彼此说些什么话呢?”等。设置的问题尽可能简单而与课文教学任务紧密相关,让学生敢回答,也能回答。普通学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
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才能生效。我们语文教师该如何在有限的中学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呢?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本人执教的几点粗浅尝试。

一、激发兴趣,调动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上好一节课的开始应该是课堂开始就能唤起学生去学习和感知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上课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导语,精心设计一节课的导入方式等。比如我在高二第三册教材的课文《项脊轩志》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方式的。我一开头先在黑板上写出谜语:“衣锦还乡”(谜面),要求学生猜谜底“打明代文学家名字。”这样的导入设计,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全给吸引过来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善设问题,制造参与机会

中学生有中高考的升学压力,故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升学所需要的语文听、说、读、写等应用能力。根据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宋词《雨霖铃》时,根据课文诗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设置问题:“主人公在哪里与情人离别?与情人离别时两人会彼此说些什么话呢?”等。设置的问题尽可能简单而与课文教学任务紧密相关,让学生敢回答,也能回答。普通学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于重点学校学生而言比较薄弱。因此,我们教师就不可能设置高难度的或综合性很强的问题。只有教师设置的问题便于学生理解了,学生才有信心去回答问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很多情况下,语文课堂沉闷不活跃的原因跟教师创设的问题有关。根据内部调查,南宁市内大多数普通学校学生都是文化基础薄弱。这样一来,我们语文课上设计的的问题就应遵循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延伸的规律;尽可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学习语文仍然对他现在和将来的中高考有帮助的。巧设问题,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对于促进学生的理解起着重要作用。

三、训练口手,调动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抓住时机让学生参与到课文内容中和人物语言、动作中,不仅可以解决沉闷的教学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还可以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表演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综合理解能力。教学时,让学生形容一下有关词语的形状感彩,演示一下相关动作,模仿一下有关声音,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登台表演课文情景,等等。比如,我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时,我就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理解,围绕文中句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分组讨论这句话在文中出现的次数及时间;然后选派三组学生登台表演文中“妻”、“妾”、“客”三者对徐公提问时的回答情景,引导登台表演的学生反复摹拟“妻”、“妾”、“客”回答的语气,其他学生则带着两个问题观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二)邹忌的这一次进谏为何能成功? 从而由学生推断出妻”、“妾”、“客”三人回答的 态度不同,答案不同,都是因为三人的 身份地位不同 造成的。表演一结束,我趁热打铁,就表演引导学生讨论原文的语言特色,然后因势利导分析邹忌的进谏艺术,从而顺利完成了本课的各项教学任务。这种口手训练就使学生在表达交流中探索感受新知,从而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了参与热情。

四、授之以渔,增强参与能力

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教学生学习方法胜过直接抛答案结果给学生。只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参与能力。例如,我在教授学生赏析诗词时,我就先举例子让学生初步理解我国古诗中的常见意象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对比阅读、诵读、想象法等几种诗词赏析方法,从而达到学会赏析古诗词,增强了学生参与课堂的能力。

五、丰富教法,扩大参与几率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世上没有完全一模一样的两只手,也就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种生活方式。这个道理启发我们:教师的教学手段方法要常新才能常青。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只有教师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教材及不同的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语文课堂才会时时保鲜,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人数几率才大,学习劲头才高。例如,我在教古文《登泰山记》时,就根据学生普遍讨厌学古文的心理以及文章内容编排的特征,综合采用多种教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首先在课文导入时用导游解说泰山的 解说法,让学生在精彩的 导说词中激起学习课文的。接下来采用画图法让学生画出泰山的地理位置图,而学生要画对就要先弄懂文段中的“阴”“阳”等关键词语的 含义及区别所在,才能最终正确画出地图。这种一箭双雕的 画图法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快乐学习中学习领会了第一段。在学习第二段时,则采用导游法让学生分几个组从导游的 角度去为旅客设计旅游路线,最后从几个组的 几条设计路线中比较出符合文章所述而且有创意的旅游路线来。在学习第三段时,则引导学生采用描述法,借助现代散文语言把泰山日出的美景描述出来。这既让学生正确翻译了文段大意,又培养了一定的 想象力。在学习第四﹑五段时,则根据文段简单描写泰山其它景点的特点引导学生采用摘录法把表现泰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词语摘录出来做笔记。在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采用归纳法把学习一篇课文的几种学法比较归纳起来。当然,我们教师采用的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符合文本和学生的需要,要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服务。否则,就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教法,收效甚微。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