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难点以心理学视角剖析中职班级管理难点及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812 浏览:24756
论文导读:幅增加和固12下一页
【摘 要】中职班级管理存在班级信任危机、学风差、纪律差等是因为他们形成了信任的习得性无助、低自我效能感、缺失爱、尊重和关注。教师可以采用:树立信心,行动证实与感化;尝试鼓励,逐步塑造成功;巧用强化,平等交流,人格尊重,积极关注的方式进行解决。
【关键词】问题学生 习得性无助 自我效能感 强化
1674-4810(2013)12-0168-02
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应用规章、法律等对于‘冒犯者’标定的结果。越轨行为者,就是被成功地贴上了这种“标签”的人。被贴上“标签”的人会不知不觉修正“自我形象”,逐渐接受社会对其的不良评价并开始认同他人的观点。“问题学生”无疑是被贴上这个耻辱性“标签”并在无意识修正自己行为使之符合这个“标签”的学生。
中职班级以大家认为的“问题学生”居多,存在纪律差、学风差等问题,使教育和班级管理进展困难。
问题一:班级信任危机——信任的“习得性无助”
中职的班集体建立和形成尤其困难,这个困难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信任危机;二是生生信任危机。这两个信任危机形成了班集体建立的困难,尤其给有爱心和责任心的老师带来了极大的伤害、困惑和失望,甚至导致一些老师的信心缺失并最终放弃。而学生信任的缺失则导致不能形成一个有良好氛围的班集体团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良好班级氛围的形成。
习得性无助指个体在经历了某种学习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心理状态。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因为学习不好或者“问题行为”不被重视和关注的经历导致了对老师的偏见和消极情感。进入中职后,他们的认知没有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长期的信任缺失导致他们在新形势下建立信任出现困难。
大部分中职生在情感上无法和老师建立起应有的信任和亲密,在认知上一直存在一种错误印象,这种情感和认知体现在行为上就是对老师的不信任和不配合,从而造成了班级建立和工作开展的困难。很多年轻教师决心去感化和转化学生,开展工作后却举步维艰收效甚微,并最终放弃。导致了社会自我实现效应:学生证实了老师就是在虚情假意,老师也证实了这些“问题学生”真的有问题,无可救药。
应对策略:树立信心,行动证实与感化
在班级建立与教学工作开展中老师应该转化思路,换位思考,树立信心。他们经过了10年的时间和数百人验证建立的认知会不会因为一个人或几个人一两个月的时间的行为而改变。如果老师多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和处理问题,而不是只从自己善意的行动和辛苦的角度去考虑,端正心态,行动也会更有力量。无数教师的经验和事实证明,越是后进生,越有人情味。老师的付出和辛苦他们不是没看到,也不是没感觉,而是他们需要时间和事件来证实。
树立工作信心,转变工作思路,调整工作心态,用行动去证实自己的能力和善意的出发点,成就学生的成功和未来。
问题二:学风差——低自我效能感
长时间过多的失败体验造成了他们缺少成功体验而形成了低自我效能感,对任何事都缺乏信心而不去尝试,在学习中就表现为厌学。
自我效能感是指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
很多教师无视厌学背后的原因去抱怨学生厌学行为。中职生在学习中较少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过多的失败导致他们形成了避免失败的自我价值保护倾向,避免去尝试与努力的同时也失去了可能的成功体验与自信,最终导致了厌学与低自我效能感。
应对策略:鼓励尝试,逐步塑造成功,巧用强化
认清形势,改变认知。对于学生的这种无形的心理障碍,老师如果不及时给予疏通会影响后续的工作开展。认清形势发生的变化:从升学到就业的变化;参照群体的变化;考评标准的变化,教师群体的变化。鼓励他们从新起点开始新行动。
疏通心理障碍后尝试以下方法改变学习态度:(1)尝试鼓励。鼓励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讲解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鼓励去主动参与,前期多注重行动和态度,多鼓励与积极关注。制订合理的鼓励措施和制度督促,制度兼顾行动、态度和结果三个方面。(2)逐步塑造成功。教师要熟悉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制订既有一定难度又不失挑战性的目标,让学生逐步体验到奋斗的成功和乐趣并逐渐接近成功。前提是教师要熟悉学生并能适时调整目标。(3)巧用强化。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指正确反应后所给予的奖励或免除惩罚。强化结果是使正确行为出现频次大幅增加和固论文导读:
定下来。在塑造行为的过程中应多奖励、少惩罚。灵活应用强化的几种形式,在最初的时候及时强化,为了更好地使其行为固定下来适时运用连续强化和间隔强化。
问题三:纪律差,偏差行为多——尊重、爱与关注的缺失
中职生存在上课不学习、玩手机、说话、吵闹等问题。教师要从根源上弄清问题的成因,标本兼治。
应试教育导致教师对优等生给予了过多地关注、尊重和爱,而这些关注、尊重和爱是每个认知健全的孩子都需要的。长期缺乏教师的关注和爱的学生就会通过其他途径或者方面去获得。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人有归宿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一些学生因为在功利的价值标准的团体里得不到关爱和尊重,没有归属感,所以他们也不会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他们游离在群体边缘,这些边缘化的群体便形成了一个亚群体,他们可能会用不被常规的价值标准所认可的社会偏差行为来引走大家的注意。因为他们没有被尊重,所以他们也不懂的如何去尊重别人。他们玩世不恭的背后隐藏的其实源于:论文标准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是一个更敏感与脆弱的自尊心。
应对策略:平等交流,人格尊重,积极关注
刻板的条文和规则对中职生的约束力不强,且无法从根源改正,应弄清原因,从源头解决,做到疏与通结合。
平等交流与人格尊重。与师道尊严相比,平等交流更利于沟通。要学会倾听,平等交流,真正弄清了他们的想法和原因后再解决。教师只有尊重了他们的人格和顾及了他们的尊严,他们才可能会慢慢地接受这个老师和服从班级管理,最终成为班级忠实的一员。
积极关注是指对他们思想、言语、行为中的闪光点、积极面及他们的潜力和长处给予有选择的关注,通过这种关注使他们拥有正确的自我形象、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并给予积极的引导,逐步改变他们对自己和周围事物的看法,并有目的地改变和塑造他们的行为方式,最终使他们的行为偏差得以矫正。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教师只有善于去捕捉并强化才能使的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看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他们身上所有的好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所有的教师,能从职业倦怠和压力中走出来,学会多运用一些心理学的知识,透过他们叛逆的行为看到他们渴望爱和关注的内心,走近他们,中职生班级管理中的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美〕H·S.贝克尔.局外人:越轨社会学之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63:9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郭念峰.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4]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6]刘守旗.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
[7]王鹰.班主任要善于解读和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J].辅导员,2002(2)
[8]徐媛.关于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J].文教资料,2006(22)
[9]赵丽华.当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5(10)
〔责任编辑:肖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