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初中数学初中数学课堂“先学”理由谈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458 浏览:109008
论文导读:
先学这个“学”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是一堂课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终点,即形成自学的能力。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先学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先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比如: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的第23页至24页(明确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回答下列问题(明确要求)。 只有做到四明确,才能为学生指明自学的目标和方向,学生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这个点拨也不是教师的专利,也应该先从学生开始,学生这种“兵教兵”的方式,既给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也是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的方式,通过学生相互启发、争鸣,使认知得以完善,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交流的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
先学是为了让“教”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让教师“教”的更有效、更高效。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由于老师对先学的认识不科学,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先学部分设计不切合实际,形同虚设。

部分教师的导学案中设计的有自学指导部分,只是没有做到课前发给学生,所以导学案上的自学指导部分因学生准备不充分,导致课堂上学生“先学”进行的很不顺利。例如,学具要提前准备,旧知提前查阅,新知提前预习等等。
案例1,在学习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3课时从不同方向看时,一老师设计的自学指导:
1.拿出课前准备的小正方体,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同学搭几何体(可变换不同的搭法),其他同学画出其三视图。
2.教师呈现一个搭建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从正面看有几列,每一列有几层?从左面看呢?从上面看呢?
【评析】实际情况怎样呢,课前学生没有见到导学案,所以,都没有准备小正方体,导致第一个自学活动部分就不了了之,只是看了课本上的一个“几何体”(平面图形)而已,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对过渡到理性的空间想象是有困难的,后面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反映出了这一点。因为老师也没有对学生进行分组,所以自学部分的两个活动也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合作探究的环节,简简单单地询问了个别学生就进行完了。

二、自学部分设计照搬教材,不能促进学生思考

教师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全盘搬到学案中,作为提前自学的内容,没有作任何调整,可以说,这样的提前自学设计是教材的翻版。因课本上多数都给出了答案,学生阅读教材时,学生不假思索就给出了答案,对于学生是否经历的知识的建构过程没法反馈,不能促进学生有效的思考。
案例2: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1节同底数幂的乘法自学设计

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23×24=(2×2×)×(2×2×2×2)=2()
(2)53×54==5()
(3)a3×a4==a()

2.从上题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明你所发现的结论的正确性吗?

【评析】对照教材不难发现,此案例中的问题(1)出自教材第13页的“做一做”,在“做一做”的下面“议一议”中,教材直接给出了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并用文字语言对法则进行了描述。也就是说,教材在提供探究的问题情景的同时,也给出了探究的结果。因此,尽管问题(2)中,用“你发现了什么”及“你能说明你所发现的结论的正确性吗?”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但由于学生是在阅读教材后去完成提前自学中的问题的,大多数学生都会直接从教材中找到问题(2)的答案,并将答案照搬,而不会通过问题(1)去探究问题(2)的答案,进而从中感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使问题(2)“形同虚设”,提前自学中学生的思维量得不到保证,不能起到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的作用。这种提前自学设计,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从教材中去找答案,而不是通过思考获得答案。
案例3,七年级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5课时,一老师设计的自学部分:
1.请看教科书上22页四幅图,思考这些有趣的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并说出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请说出多边形的概念,着就图中的圆逐步得出弧和扇形等概念。

【评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7ctime.com
析】如果你看一下课本就知道,答案就在问题的第二行,多边形的概念也在下面,如论文导读:
此以来,学生不动脑筋就回答了上面的问题,这样过程性目标就不能有效落实,数学概念也没有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些结论和概念也不是学生建构出来的,这样的结论只是感性的认知,不深入。

三、自学设计缺乏思维含量,机械记忆多

机械记忆型的提前自学,是指教师在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了相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后,就直接让学生利用这些概念、公式、法则等尝试进行相关练习。这样的提前自学设计,不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案例4: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的加法提前自学

1.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后,回答以下问题: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
(2)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步骤是什么?
(3)计算:
①10+(-4);
②(+9)+7;
③ (-15)+(-32);
④ (-9)+0
【评价】从表面上看,此案例所出示的提前自学内容是经过了教师的深思熟虑而设计的,但实际上,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步骤在教材中都己明确给出,学生只需直接套用法则就可以进行计算,并不需要去研究法则是如何得到的,这种提前自学设计,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探究法则、理解法则的过程,将提前自学的重点放在结论的应用上,仅能让学生“记住”知识的形成,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可能使学生养成“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学习习惯。

四、在先学进行完之后,老师课堂上处理不恰当。

一些老师仅仅是让体说了一下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就开始了后续的学习。没有真正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后续教学。有些老师只是让个别学生回答了一下答案,针对错的问题教师进行了解惑,没有给学生提出问题质疑的时间。还有教师问题答案也不给学生,让学生不知道自己先学的情况是怎样。
只有认识到“先学”中存在的问题,老师才能真正去避免这些问题,开展真正意义上的先学活动,以达到先学后教、以学促教,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