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新时代新时代下高中数学教育之我见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503 浏览:157845
论文导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提出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个性化教育
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高中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中国免费论文网www.7ctime.com
作者。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谈谈想法。

1.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内涵

新课改下,对于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建设,提出如下几点要求:一是教学要有目标性;二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三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四是对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学,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社会上的价值意义。对于有效课堂的建设,首先要有教学目的层次性,这是高中数学教学的基础,同时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水平,分层、分级设置目标。其次是教学环节完整性,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好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数学的能动性,这才能够促进有效课堂的建设,同时数学教学的方法需要具体指导,每次课堂小结均有规律,对作业要有所创新。最后是有效的教学评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正确把握激励制度,将其分为点效应,也就是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短效应,即在短时间内对部分学生进行激励,并取得有效的结果;长效应,也就是长期的激励效应。教师应当注重点、短、长各效应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够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要想使学生在激烈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不仅教学方法要有所创新,教学内容也要有所升级,更重要的是要在创新理念的引导下,对高中教学内容进行创新,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高中数学教师应学习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对国外高中数学教学成果进行细致的调查,认真剖析现今高中生学习数学的潜在需求和存在的实际困难,这样就可以根据高中生的需求,很快地转变和调整教学内容。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国外的教学方法有可取之处,例如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现今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了教学工作的开展。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3.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育

在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师不能沿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而是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发现他们的学习需求,也就是因“性”施教。如:文科高中生的数学基础差,这主要与其缺乏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有关。从中国古代文化中发掘深层原因,我国一向注重文科的教学,善于应用语言组织自己的思想,缺失理科、逻辑的训练,因此,对于一个合格的高中数学教师而言,就需要注意这一文化上的差异。[4]学生学习高中数学是为了能灵活运用,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更多的数学与社会实践,积极地与学生交流数学学习感受,并提供更多学习机会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在了解学生个体的性格和学习偏好的基础上,结合他们的学习需求施以个性化教学,将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5]此外,教师也应尊重学生的性别差异,针对男女生学习策略使用的不同,分别对他们给予鼓励和指导。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开展游戏活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积极构建和谐课堂,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古今中外的教学成果、教育家及专家学者,一直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放在首位,也就是强化有效课堂的建设效果,并对其开展众多的有建设性的理论、方法探讨。进入21世纪,高中数学教师既要顾及高考的硬性指标,又要注重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毛润苹.浅议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技术与市场,2011,13(05):163-164.
黄凯.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04):263-264.
[3]侯晓娟.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初探——对“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的教学反思[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18(06):263-264.
[4]蔡永国.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研究[J].新课程论文导读:011,16(02):178-179.汤琼,刘罗华,刘霞文,周小奇.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讨.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12(05):112-113.
(教育学术),2011,16(02):178-179.
[5]汤琼,刘罗华,刘霞文,周小奇.大学数学与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探讨[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12(05):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