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中国蓝印花布——中国染织艺术梦之蓝学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04 浏览:18618
论文导读:
摘 要:蓝印花布是中华民族艺术瑰宝中的一朵美丽奇葩,也是江南水乡文化的典型代表。本文从蓝印花布的起源、制作工艺、纹样、用途四个方面加以分析,旨在让人们重新正视这一古老的染织文化,为我国传统民间工艺的传承带来一些参考和反思。
关键词:蓝印花布;起源;制作工艺;纹样;用途
1005-5312(2013)12-0147-02
古老而又神秘的中华民族孕育了无数的传世瑰宝,蓝印花布即在此列。江南水乡的蓝印花布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印花织物之一。简单、原始的蓝白两色,纱线织成,草浆染就,没有华丽的渲染,只以自身的幽幽兰香,轻轻地飘洒,徐缓而幽远。她从远古走来,却创造出了一个淳朴自然、千变万化、绚丽多姿的艺术世界。蓝色和白色的碰撞,交织出灿烂的文明,饱含着劳动人民最虔诚美好的祈愿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她以一种深隽、优雅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后世人们亲切的称之为“穿在身上的青花瓷”。
一、起源
蓝印花布源于秦汉,兴盛于商业发达的唐宋时期。古称“药斑布”、“石灰浇花布”或“蓝拷花布”,是我国传统民间工艺中的一朵美丽奇葩,也是中国染织史和民俗史中的“活化石”。它以质朴的色彩,古拙的纹样,素雅的风韵、清新明快的魅力享誉海内外,因其布以靛蓝印染而成,故称蓝印花布。关于它的来历,民间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从前有一个叫葛洪的农夫,为了给其妻子的白色包头巾增添一点色彩而费尽心思。一天傍晚葛洪采了一株碧青透蓝的小草放在一个石灰缸沿上,准备第二天再多采几株一起捣成汁液给头巾染色。没想到小草掉入石灰缸内一夜之间把一缸石灰水染成清蓝色。于是葛洪将头巾在缸内染色,晒干之后发现头巾青里泛蓝,上面还散布着一些似画的小白点,葛洪仔细观察发现这些小白点其实是粘在头巾上的石灰,石灰被搓掉后白点依旧存在,原来布上沾上石灰的地方染不上颜色。看到这神奇的一幕葛洪恍然大悟,寻思着用石灰在布上印制花纹,再放到草汁里浸染,然后刮掉石灰,就可以制作出带有花纹图案的蓝布。后来葛洪开起了染坊,并带出了许多徒弟,成为了民间染坊师父们崇拜的蓝印花布的祖师爷。几千年的岁月,蓝印花布这门古老的染织艺术流传至今,留下了丰富的“蓝印花布文化”。

二、制作工艺

中国人最早的服装是离不开蓝色的,所以利用蓝草染色的技艺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后期的大思想家荀子,目睹绿色“蓝草”的色素转化过程及染出由黄变绿、由绿变蓝、再变青的过程,发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感叹,成为形容后人超过前人的千古名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同时也是蓝色印花布的制作流程。青是指靛青,即靛蓝;蓝是指蓝草,即可以用于制作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如菘蓝、蓼蓝、木蓝等。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在蓝印花布出现的秦汉年间,当时造纸术还未发明,棉花种植也尚未引进,因此人们只能在木板上两面阴刻成花纹,然后把麻丝织物夹杂两块花版之间进行草木染色。用这种方法生产的印花布成为“夹缬”,这就是今日蓝印花布之雏形。随着蔡伦发明造纸术,公元七世纪棉花种植从印度传入,十三世纪松江人黄道婆从海南把棉纺技术传授给江南织农,因而民间蓝印花布花版制作技术有了长足进步,老百姓对棉质蓝印花布的使用也得到了广泛普及。
手工蓝印花布在明清时期真正形成了自己的生产工艺和独特风格。印染蓝印花布的工艺非常特殊且复杂。制作时以油纸刻成花版蒙在白布上,然后又石灰、豆粉和水调成防染浆知印,晾干后浸入蓝靛缸内染色,取出后晾干,刮去粉浆,漂洗后即成。蓝印花布每幅长10余米、宽1米左右,对折挂在高高的木架上,随风飘荡,人们在中间游走,手抚新鲜的花样,嗅到的是淡淡的豆浆样的清香。蓝印花布从织物原料到染料都采用天然绿色植物,不含现代化学物质,可称得上是生态环保行业。它承载着千年人类文明,传递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三、纹样
蓝印花布为单色印染,分为蓝底白花和白底蓝花两大类,它具有染而不褪、耐洗耐晒、纹形越洗越明的特点。它的纹样生动活泼、独具匠心,大多都取材于民间传说或故事,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江南水乡风韵十分鲜明,图案色彩深沉明快、朴实典雅、具有浓厚的乡土味。蓝印花布丰富多彩的图案都来自于民间,从戏剧人物场景、各类吉祥符号、现实生活描绘乃至重大历史政治事件都被用来表现在了夹缬图案这一块块方方正正的空间上,寄托了百姓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论文导读:
图案中的每个细节都表达着生活的场景,小鸟嘴里衔着的一朵花,吐蕊的梅兰竹菊,栖息在牡丹丛中的凤,鹤和鹿的组合,腾云驾雾的龙,都表达了万物有灵、万物共生,是一种原始的民族人文学。传统的“麒麟送子”、“凤穿牡丹”被面,“刘海戏金蟾”包袱布,“岁岁平安”、“富贵花开”门帘, “梦笔生花”包书布,另外还有上世纪的“闹花灯”、“耍花”、“舞剑童子”以及戏文“盗仙草”、“西厢记”等图案。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蓝印花布的纹样也会被打上特殊烙印,比如“欢庆解放”“歌颂”等,这一切对研究民俗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蓝印花布是水乡文化的典型代表,衬出江南水乡的一派淳朴绵长。这种集绘画、镂刻、织造、印染于一体的传统艺术,显示了经久不衰的魅力。它融进了青铜纹饰的高古、秦砖汉瓦的粗犷、宋瓷的典雅、苏绣的细腻、剪纸的简练、织锦的华贵。无论是构思、镂刻、印色都似神来之笔,无论是人物还是图案,都神态鲜活,笔走意动,简练中透丰富,令人流连忘返。这些在繁华都市中难觅踪影的历史场景,加上风格鲜明、各具特色的蓝印花布展品,构筑了一片古朴清新的艺术空间。
四、用途
江南民间有这样的习俗,因为龙生九子,女儿出嫁时一定要用九青龙布捆扎嫁妆,寓意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另外,民间以蓝靛治疗腮腺、治毒疮、清热解毒、驱蚊,因此,人们穿上蓝印花布衣服、制成蓝印花布的帐帘、棉被、带上蓝布头巾、包袱皮、手帕,小孩子玩蓝印花布制成的玩具,都能起到消毒作用。千百年来,用蓝印花布做成的物品,是江南百姓们最喜爱的日常家居用品,并远销南洋,深受当地居民喜爱。一块桌布、几张门帘、一条被面、一顶帐幔,几件小饰品,蓝和白交织着,纤纤巧手营造一份居家的美丽与温馨,在蓝与白二色中展现人性最美丽的一面。
五、总结
蓝印花布的图案表达了生活的场景,朴素的色彩,朴实的图案,一如过去的农家,虽粗茶淡饭,竹床板凳,蓬门陋室,却自在平实中透逸出几分闲适安宁,恬淡自得;凡花数朵,枯枝几茎,粗陶一皿,也能点缀出典雅脱俗,清新悦目,没有任何矫作生硬,在平淡中透露出含蓄与典雅。或民居陋室,或高雅殿堂,蓝印花布以她朴实的风格,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不卑不亢、安适自在、自成一格。尺幅中示烟波云海,方寸里见万里平川。美丽的传说,悠久的历史,寓意丰富的题材,简洁素雅的图案,清晰流畅的花纹,深沉而明快的色调,这一切带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如涓涓细流,融入织造艺术的大海。蓝印花布,这朵中国染织艺术的梦之蓝,带着特有的自信,携着晨露的滋润,田野的清新,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散发东方织造工艺文化迷人的芬芳。
参考文献:
于雄略.中国传统蓝印花布[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8.
吴元新.中国蓝印花布纹样大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北魏]贾思勰.齐名要术·种蓝[M].石声汉校注.上海:中华书局,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