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探究课堂提问有效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67 浏览:9166
论文导读:
【摘 要】 政治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常见教学行为。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必须掌握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7ctime.com
的关键性的教学技能。但是在目前的政治课堂中有不少课堂提问却陷入了误区,设问随意性,提问流于形式,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没有恰当的评价,导致了课堂提问的效率低下。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做到目的明确,难易适中;要启迪思维;面向全体;要给予恰当的评价;只要真正把把握课堂教学的规律,认识学生思维和情感规律,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就指日可待。
【关键词】 课堂提问;误区;实效
2095-3089(2013)22-0-01
政治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常见教学行为。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线,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巧妙与笨拙,体现着教学水平的高低,制约着教学进程的顺利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巧妙地课堂提问是连接“主导”与“主体”的纽带,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阶梯,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问题是学生探究的起点是学生现实和理想的矛盾点,也是连接已知与未知的思维桥梁。课堂提问没有问题就没有学,没有学就没有教,问题是教学目标,也是教学过程。是教学的切入口,简言之,问题是教学的核心和主线。
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关键性的教学技能。但是在目前的政治课堂中有不少课堂提问却有违教育和教学的本真,失去了课堂提问应有的本色和价值。从课堂提问的设问、提问、答问和点评这四个环节来看,有违课堂提问本色和学生实际的现象仍然普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设问带有随意性,缺乏目的性和启发性。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问,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所以怎样设计课堂提问就变得至关重要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乃至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政治课堂中有些提问的问题是信口拈来,没有精心设计,这样的提问似问非问,目的不明,缺乏思考价值,让学生丧失方向,丧失自主,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不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如提问过于琐碎而无意义——“是不是?”“对不对?”,学生的回答也总是千篇一律的“是”与“不是”,“对”与“不对”。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也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或者是不能形成“预设——生成”的效果,只能让学生寻找课本答案,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教师的提问流于形式,无实际意义。有些教师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不解或是曲解,由传统的“满堂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问”。这种课堂虽然轰轰烈烈,热闹非凡,看似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却违背了提问的价值和初衷。
三、课堂提问不能面向全体,兼顾全局。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往往担心基础较差的同学答不出问题而耽搁时间,从而忽略大部分学生,这使得这部分学生在教师提问时没有积极性,只是消极等待,觉得课堂好像不关他们的事,甚至把自己当作局外人。
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没有恰当的点评,甚至无果而终,丧失了问题的本身价值所在。如在讲《和平与发展》时,教师提出“影响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学生思考后,教师没有作任何处理,就进入了下一个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被搁浅了,学生还沉浸在思考中,突然被教师拽入到另一个情景中,学生一片茫然。这样的提问与其有不如无,既浪费了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又没有任何收获,极容易挫伤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或者是对学生回答的对错与否,不作评价,马上又提出第二个问题叫学生回答,或者评价含糊其辞,让学生如坠云雾,摸不着头脑;或者只说缺点,不说优点,或者过早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代替学生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将没有,逐渐失去参与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既要凸显问题本身的价值,又要符合高中学生的实际和政治课的学科特色,围绕课堂提问的四大环节,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目的明确,难易数量适中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来设计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使学生通过回答来掌握所学知识;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如果离开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而提问,就变成了形式主义,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
教师的提问,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应该是让绝大部分学生在认真看书、深入思考后才能回答出来,使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问题过难,或脱离书本,学生无法回答,就会望而却步,这样就会挫伤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就无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问过少,教师讲的过多,学生缺少参与教学课堂的机会,就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严格控制提问的问题的数量。适当提问学生,可以帮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习知识,反之,则不利于学生学习。

二、要启迪思维,讲究实效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占据首位的,不应当是背诵,而是借助词来进行思考。”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少提封闭型、回忆性问题,多提开放型、思考性问题。封闭型、回忆性问题容易限制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而开放型、思考性问题,要求朝不同的方向思考,有大量的不同答案,或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教师的提问应该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马上让学生回答,而是要让学生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紧张的思维状态之中,等大家思考一番,再让学生回答,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要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回答不准确或不正确的,要耐心诱导,启发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切不要厉声指责,讽刺挖苦,特别是有些教师让一些学习、纪律表现不好的同学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来,或回答错误,就给予惩罚,以此来维持班级纪律,这样做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拒绝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信心。

三、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的,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因此教师的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梯度,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动脑筋回答问题的机会,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切不要定人而问,不能总是让少数几个好生来回答问题,而剥夺了其他同学的学习权利。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出难度不同的问题,入选要不拘一格。引路性提问,要多问优等生;锻炼性提问,照顾中等生;鼓励性提问,穿插点问差等生,以调动各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同一课堂上取得自己的成就。但是要注意到,“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性的东西……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们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总之,教学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四、提问后要给予恰当的评价

教师提问学生后,有一种现象应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对学生的回答没有反应。学生回答完成后,不予评价指点,一句“坐下”,让学生心凉了半截,把学生推向“爱与痛的边缘”,积极性荡然无存。心理学上有一条基本规律,即论文导读:上一页12
人的活动是由其结果所调节的。这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所提出过的“效果律”。一个人对他的活动知道与不知道结果,效果是极不相同的。当然,评价绝不是简单地说“很好”、“错了”等,特别是否定性评价,切实可行的办法是在鼓励中给予纠正。每提问一个学生,都必须通过有效评价,使其有所收获。要让学生“在希望的田野上”奔走,而不要让他们走“迷茫的小路”。要让学生感受置身于“问题”之中的乐趣,在“问”与“答”之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高觉悟。
综上所述,作为教师的施教者如果能走出这些课堂教学的误区,真正把握教学的客观规律,认识学生思维和情感的规律,从规律出发,按规律办事,提高课堂提问的时效性就为时不远了。
参考文献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