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第三章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材与教学倡议科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728 浏览:64201
论文导读:

一、 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

本章所选择的金属元素钠、铝、铁、铜颇具代表性:两种主族,两种副族;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两种比较活泼的金属,一种不活泼金属;除钠外其余三种均为常见金属。学生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以及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实例,已对它们有所认识,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利用已有的经验对将要学习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也能够把刚学知识和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应用结合起来。
从知识编排上,在第一章从实验学习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介绍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先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然后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或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要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需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着手。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学习《化学2》中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奠定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深刻体认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

《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从图1所示的知识结构可以看出,新课程一改传统的元素化合物教学路线,即“结构——性质——用途”的教学路线,它没有利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的知识来研究元素化合物,而是强化物质分类和氧化还原理论对物质性质研究的指导作用。这使得新课程的内容呈现出与原有教材不同的特点。

1. 内容自考论文www.7ctime.com

选择与呈现方式的变化
原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的编排上,金属知识呈现的内容比较分散,涉及碱金属(高一)和几种重要的金属(高二)两章,耗时长。而新课程将原人教版高中化学中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融为一章,根据物质分类思想进行内容呈现。新课程标准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标准规定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教学范围和要求也发生重要变化,根据必修1的教学要求,本章的教学时间大概需要9课时,与原人教版相比,缩短2/3以上。
本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根据树形分类法将知识分为金属单质、金属化合物和金属材料三大板块,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性质分块。
对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材采用了不同的呈现方式,学生的活动方式也呈现多样化:诸如学与问、思考与交流、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科学视野等。这些活动方式的呈现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创造了必要条件和现实基础。

2. 在同类物质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具体物质的特性

从物质类别的维度上看,本章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顺序来研究同类物质的通性和个别物质的特质;从反应类型的维度看,本章涉及的化学反应包括四大基本类型、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体系。这为我们充分利用精加工策略对同类物质的性质进行类比、对比、联想提供了可能。同类物质的化学通性,教材通过“思考与交流”栏目让学生在了解同类物质的通性的基础上突出某一具体特性,如钠、铁与水的反应,铝及其氧化物、氢氧化物的,Fe3+和Fe2+的氧化还原性等。

三、教学建议

1. 注意高中初中知识的衔接

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主要涉及的金属知识包括金属的物理特性、镁、铝、铁、铜的部分化学性质以及合金、常见的矿物等。在进行必修1第三章教学时,应密切联系已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金属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习金属性质时,要充分利用教材第46页 “思考与交流”栏目,让学生在回忆和书写图2所示现象所涉及的反应式的基础上归纳金属的化学通性。这一栏目内容为本章学习金属的性质起到了很好的衔接。教师要抓住这一机会,及时引导学生回忆已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活动性顺序;并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引入,从学生最熟悉的几幅图入手,归纳金属的化性,最后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这一性质变化的原因。
又如学习钠的重要化合物时,可引导学生从CaO与水、Na2O与CO2、CuO和Fe2O3与盐酸的反应入手,类推Na2O与H2O、CO2、盐酸的反应,据此探究Na2O2与水、CO2和盐酸的反应。学习金属材料时,则可论文导读:的培养(1)关注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本章在内容分布上以实验和科学探究为主。做好化学实验,重视对实验的观察与记录,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渠道。如在进行“钠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实验3-5四幅图所呈现的顺序,指导学生养成有序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从时间维度分为“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
利用第64页“学与问”所设置的问题:“……你还记得什么是合金吗?合金有哪些优良的性能?”激起学生回忆,为进一步学习合金创造了条件。
在实际教学中,可通过复习初中对氧化物的分类,进一步介绍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为更好地理解氧化物作好铺垫。这些都能成为学习新知识的很好的切入点。

2. 运用氧化还原理论指导本章的教学

第三章是物质分类思想的延续,第一、二章的教学精髓是指导元素化合物学习的理论基础。在进行第三章教学时,应充分运用离子反应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指导学生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同时将第三章中的具体反应作为第一、二章的知识素材加以运用。
在第一节中,第49页从金属原子结构出发分析了金属的还原性。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反应的维度去分析金属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如讲解Fe3+和Fe2+的相互转化时,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引入杂质的角度出发,如何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从而做到思维有序、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运用得当。

3. 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1)关注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本章在内容分布上以实验和科学探究为主。做好化学实验,重视对实验的观察与记录,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渠道。
如在进行“钠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实验3-5四幅图所呈现的顺序,指导学生养成有序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从时间维度分为“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从空间维度看则为“由上至下”或“从左到右”或“由表及里”。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实验观察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记录习惯。为了便于学生准确观察和记录钠与水反应的相关现象,教师应结合实验3-3右边的提示,提醒学生应注意观察哪些现象。学生利用实验观察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进行有序观察,就能准确地观察到钠投入水中之前、反应过程中、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等环节的相关现象。自考论文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