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谈民族政策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理由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920 浏览:157126
论文导读:这个作用上说,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效管理关乎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政治稳定、经济进展和社会安定。换言之,民族文化权利的充分实现便构成多民族国家政治合法性的基本要件。当前我国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管理是由遗产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有效落实民族文化遗产政策的直线——职能二维路径来实现的,这与我国采取的行政科层制组织相互对
摘要: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展进程中创造了历史悠久、独具特点、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并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作为民族的重要特点,是一个民族存活合法性与政治合法性的根基。虽然学术界对“民族”的定义有着争议,但“共同文化是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特点之一”却是人们的共识。对于一个民族而言,保护并管理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不仅关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进展,而且还涉及到自身的文化权利是否受到尊重并得以实现,这在根本上会影响到民族成员对国家的政治认同与价值取向。以这个作用上说,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有效管理关乎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政治稳定、经济进展和社会安定。换言之,民族文化权利的充分实现便构成多民族国家政治合法性的基本要件。当前我国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管理是由遗产所在区域的地方政府有效落实民族文化遗产政策的直线——职能二维路径来实现的,这与我国采取的行政科层制组织相互对应,体现出结构——功能主义的设计考量。民族文化遗产政策是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优化管理有赖于科学合理的民族政策制定与有效执行。我国现行的民族文化遗产管理采取了由制定指导于全国性民族工作的“元政策”,地方政府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并执行的基本政策与具体政策的制度设计与系统运转。民族政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构成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与要件。而民族政策的科学性是由民族论述的具体范式来决定的,采取何种论述范式对民族政策的有效执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民族政策的科学性决定了其政策的有效性,而政治合法性同时是评估民族政策是否科学有效的标准与依据。实施正确的民族论述与民族政策,将受到少数民族群众的拥护与认可,对党和国家将保持高度认同,并将把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行为。目前,我国尚未就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不足制定单独的行政性法规与管理细则,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尚处于立法空白。伴随着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扩展输入的“文化中心主义”、“同化主义”、“文化虚无主义”正对我国现行民族政策与遗产管理产生极大的干扰;与此同时,由于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泛滥引发的“族裔民族主义”在“三股势力”的影响与渗透下,加剧了民族——国家二元认同的对立,在此背景下出现的非马克思主义民族政策主张加剧了民族文化遗产管理工作的认识误区与论述指导的混乱,对遗产管理工作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就目前我国的宪政制度设计而言,地方政府无疑是民族政策的执行主体,地方政府的功利主义动机与短视行为,在代际人缺失与监管制度不严,缺乏政治技术设计的背景下,极易引发公共选择的群体公益变异行为,进而产生主观故意的政策失效,导致违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政府错位、越位或缺位的“政府失败”行为,这必将弱化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进而损害地方政府的权威与政治合法性基础。传统行政所采取的组织性、规制性和经济性行政工具是基于效率至上为价值导向的技术手段运用。由于过于偏重技术理性与工具理性,使行政管理在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选择上逐渐背离公民预期而陷入政府公共责任缺失、公共决策失误、行政效率低下,行政垄断突出、社会不足凸现等政府合法性危机和现实困境。这在客观上引发了针对传统公共行政的范式转型,需要以治理工具上加以革新,并以论述上得以突破。以地方政府治理与民族政策的二维视角对民族文化遗产的管理进行浅析,不仅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当前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结构模型,而且构成探寻实现民族文化遗产优化管理的有效路径选择。民族文化遗产管理不足不容小觑,而实现民族文化遗产的优化管理正是本项探讨的重点所在。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国内外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论述探讨概况;第二部分,总结了国内外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实践探讨;第三部分,对当前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管理有着的不足和理由进行了实证浅析;第四部分,提出了优化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构想。文章采取实证主义的探讨策略,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论述与民族政策为指导,运用遗产管理学、政治学、地方政府学、公共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通过对世界文化遗产地丽江古城的管理方式进行系统浅析与比较探讨,对我国目前民族文化遗产有着的不足与理由进行深度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对策与倡议,以期为民族文化遗产管理事业的进展尽一份绵薄之力。关键词:民族文化遗产论文地方政府治理论文论文导读:78-88一、文化多样性论述79-81二、公共产品论述81-83三、公地悲剧论述83-84四、外部性论述84五、委托——论述84-86六、公共选择与制度浅析论述86-88(一)制度的定义与内涵86(二)公共选择与制度浅析86-88第二章国内外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实践探讨88-120第一节国外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具体实践88-100一、国外的保护管理方
民族政策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2-5
ABSTRACT5-13
绪论13-53

一、探讨背景与不足缘起13-22

(一) 探讨背景13-17

(二) 不足缘起17-22

二、探讨目的与作用22-26

(一) 探讨目的22-24

(二) 探讨作用24-26

三、相关概念辨析26-51

(一) 文化遗产26-33

(二) 民族文化33-38

(三) 民族文化遗产38-40

(四) 民族文化遗产管理40-43

(五) 治理、善治与地方政府治理43-49

(六) 民族政策49-51

四、探讨策略与探讨思路51-53

(一) 探讨策略51-52

(二) 探讨思路52-53

第一章 国内外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论述探讨概况53-88
第一节 国外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论述探讨53-62

一、对文化遗产管理的价值导向探讨53-55

二、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探讨55-56

三、对民族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探讨56-58

四、对遗产地本体的探讨58-62

(一) 对文化空间与遗产旅游的联系探讨58-59

(二) 对遗产地社区参与的探讨59

(三) 对遗产地空间规划的探讨59-60

(四) 对文化遗产管理技术手段的探讨60-62

第二节 国内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论述探讨62-78

一、对国外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借鉴探讨62-64

二、对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探讨64-70

三、对民族文化遗产的价值、功能及特性探讨70-72

四、对民族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探讨72-74

五、对文化遗产地治理的探讨74-77

(一) 文化遗产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不足74-75

(二) 文化遗产经营权转让75

(三) 文化遗产地经营权转让的制度安排75-76

(四) 文化遗产治理方式76-77

六、对丽江古城保护管理的探讨77-78

第三节 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论述基础78-88

一、文化多样性论述79-81

二、公共产品论述81-83

三、公地悲剧论述83-84

四、外部性论述84

五、委托——论述84-86

六、公共选择与制度浅析论述86-88

(一) 制度的定义与内涵86

(二) 公共选择与制度浅析86-88

第二章 国内外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实践探讨88-120
第一节 国外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具体实践88-100

一、国外的保护管理方式88-97

(一) 国家公园管理方式88-92

(二) 综合管理方式92-95

(三) 属地管理方式95-97

二、国外的经营开发方式97-100

(一) 产权有偿售让方式98

(二) 产权免费转让方式98

(三) 独立经营方式98

(四) 契约方式98-99

(五) 多源化方式99-100

第二节 我国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实践历程100-120

一、传统管理期(1949~1981)101-109

(一) 传统管理期的几个阶段102-108

(二) 传统管理期遗产管理系统的特点108-109

二、转型过渡期(1982~2002)109-115

(一) 文化遗产管理新时期110-113

(二) 转型过渡期的特点113-115

三、改善建设期(2003年至今)115-120

(一) 民族文化遗产政策系统开始初步整合115-117

(二) 改善建设期的管理特点117-118

(三) 革新的关键点与管理热点118-120

第三章 当前民族文化遗产管理有着不足及理由的个案浅析120-194
第一节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概况120-130

一、丽江古城概括120-122

二、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沿革122-130

(一) 民国以前丽江古城的建设规划和保护管理122-123

(二) 民国时期丽江古城的保护规划与管理123

(三) 1949年至1997年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概况123-125

(四) 1997年以后丽江古城的保护管理125-130

第二节 丽江古城保护利用效果浅析130-146

一、丽江古城的保护效果浅析130-138

(一) 丽江古城对全球遗产保护的影响131-132

(二) 丽江古城的保护实效132-138

二、丽江古城保护对云南旅游业进展的影响138-142

(一) 云南旅游进展基本情况138-140

(二) 丽江古城对滇西北部分古城镇旅游进展的影响浅析140-142

三、丽江古城保护对地方进展的影响142-146

(一) 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影响142-144

(二) 对丽江市文化论文导读:、正确认知民族文化遗产194-198(一)应如何看待“民族”195-196(二)正确认知民族文化遗产196-198二、民族文化遗产的管理目标198-199(一)总体目标198-199(二)具体目标199(三)基本方针199三、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原则199-201(一)保护优先原则199-200(二)原真性原则200(三)整体保护原则200

(四)可持续进展原则200-201(五

产业的影响144-145

(三) 对当地居民的影响145-146

第三节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有着的不足146-174

一、遗产管理的体制性不足147-155

(一) 内设机构不尽科学合理147-151

(二) 属地管理职能交叉重叠151-154

(三) 行政执法的扩权冲动154-155

二、民族文化遗产的管理困境155-169

(一) 遗产管理的功能性不足156-161

(二) 遗产地治理失效161-169

三、民族文化遗产政策方面的不足169-174

(一) 政策供给不足169-170

(二) 政策制定缺乏规范170-172

(三) 政策执行偏差172-174

第四节 丽江古城保护管理有着不足的理由174-194

一、价值理性认知偏差174-180

(一) 价值理性异化174-176

(二) 公共性缺失176-177

(三) 对遗产属性认知不足177-178

(四) 对民族性认知混乱178-179

(五) 对古理属性认知偏差179-180

二、制度设计不改善180-194

(一) 准营证制度缺陷181-182

(二) 古城维护资金利用制度缺失182-188

(三) 人力资源开发不足188-192

(四) 产权制度设计不合理192-194

第四章 优化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构想194-229
第一节 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目标和原则194-201

一、正确认知民族文化遗产194-198

(一) 应如何看待“民族”195-196

(二) 正确认知民族文化遗产196-198

二、民族文化遗产的管理目标198-199

(一) 总体目标198-199

(二) 具体目标199

(三) 基本方针199

三、民族文化遗产管理的原则199-201

(一) 保护优先原则199-200

(二) 原真性原则200

(三) 整体保护原则200

(四) 可持续进展原则200-201

(五) 适度开发原则201

第二节 民族文化遗产政策系统建设201-214

一、民族政策的价值导向202-206

(一) “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之争202

(二) “第二代民族政策”之争202-204

(三) 正确认知民族政策导向204-206

二、政策本体的自我优化206-210

(一) 政策制定环节206-208

(二) 政策执行环节208-210

三、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性政策供给210-214

(一) 保护性政策供给210-212

(二) 开发性政策供给212-214

第三节 提升民族文化遗产的治理能力214-229

一、价值理性重构214-219

(一) 价值导向214-217

(二) 理念重构217-219

二、技术理性优化219-223

(一) 标准化管理219-220

(二) 动态化管理220-221

(三) 规制型管理221-223

(四) 治理主体建设223

三、制度保障223-229

(一) 遗产监督制度223-225

(二) 资金投入制度225-226

(三) 保护传承制度226-229

结束语229-230
参考文献230-25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258-260
致谢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