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从泰勒原理看我国语文课程改革中评价改革-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077 浏览:121558
论文导读:
摘 要:学习者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每个学习者都有各自优势。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认为,评价从本质上讲,就是判断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即判断学生行为实际上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变化。评价是课程编制的一项重要步骤,与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一起,构成了一项课程计划的完整周期。泰勒关于评价的理论与语文新课程改革中的评价改革在评价功能、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评价目的方面有诸多相似。
关键词:泰勒原理;语文;评价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专家、课程理论专家拉尔夫?泰勒(Ralph W. Tyler)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研究的集大成者。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泰勒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当代教育评价之父”,其关于课程基本原理最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结论www.7ctime.com
完美、最简洁、最清楚阐述的泰勒原理也被公认为是里程碑式的课程研究范式。因此,泰勒是课程论成为专门、独立学科时期的里程碑式的代表人物。
泰勒在其“八年研究”(The Eight Years Study)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泰勒原理”。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这四个基本问题可以进一步归纳为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计划。四个环节有其内在的逻辑顺序性,各环节之间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及关联性。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出发点;选择教育经验和组织教育经验是课程开发的主体环节,它指向教育目标的实现;评价教育计划则是课程开发系统运行的结果检验和基本保证。
根据泰勒原理,评价从本质上讲,就是判断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即判断学生行为实际上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变化。评价是课程编制的一项重要步骤,与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一起,
构成了一项课程计划的完整周期。
我国当前的课程改革是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是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其中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则是建立于新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上,从宏观和微观上对语文教育教学给出了要求和建议,凝结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和新理念,为新时期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特意给出了评价建议: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其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泰勒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指出,在编制材料和程序时,要对它们进行试验,并评估它们的结果,指出其中的不当之处,提出改进的意见;然后就是重新规划,重新编制课程,重新对其进行评估。在这种持续的循环圈里,课程和教学计划有可能在数年中不断地得到改进。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期望一个越来越有效的教育计划,而不是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胡乱的判断来编制课程。
泰勒在书中“评估程序的其他价值和用途”一节中谈到,评估对学习也有着巨大影响。他用纽约州评议会的调查案例,显示出这个州评议会的考试——也就是该州的评估工具——对该州学校所教内容的影响比课程大纲更大。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了将要进行的评估的影响,甚至教师在教的重点上,也受到了预期将会进行的评估的影响。
同时,泰勒认为,评估程序对孩子的个别指导而言同样很重要。它不仅在了解学生的背景方面是有价值的,同样对于他们在了解各种教育目标上所取得的成绩,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要和能力,是有价值的。
除此之外,评估还是学校委托人提供学校运转成功与否的信息的一个重要方式。学校最终需要按照他们达成重要教育目标的有效性来评估。这样,家长最终有权力知道学校正在给他的孩子带来哪种变化。

二、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水平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要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分数或等级以外,还应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
评价设计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零碎,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泰勒认为,评估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判断课程和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即判断学生行为实际上产生了多大程度的变化。所以,评估应该包含在任意一段时间内做的一次以上的评估,有必要在早期进行一次评估,然后在晚些时候再评估一次,以确定变化是否已经发生。但是,为了避免那些在教育计划进行中实现的教育目标消退或者被遗忘,为了检验学习的论文导读:
持久性,我们有必要在教育计划完成之后的某个时间再进行一次评估。这样,就能持续地记录下学生所取得的进步,并积累证据说明是否正在实现那些期望的目标,说明在哪些地方这些变化实际上并没有发生。至于评价的设计以及评价的工具,泰勒认为,除了纸笔测验以外,通过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理工www.7ctime.com
观察处于社会关系条件下的学生,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相关的教学目标。同样,访谈可用来了解学生在态度、兴趣、鉴赏力等方面发生的变化。人们有时也使用调查问卷来确定这些变化是否发生。同时,收集学生完成的实际作品,有时也是获得行为证据的一条有用的途径。

三、促进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让学生家长、社区机构等积极参与评价。实施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泰勒认为,评价存在信度和客观度的问题。信度和客观度是一项评估工具的两个重要指标。假定两个不同的人都有能力,当他们有机会为同样的行为记录打分或者作总结的时候,他们给出的分数或者总结会达到多大程度的相似。如果二者给出的分数和总结,依据不同的评分者和做总结的人而有明显的差异,那么很明显这就是一种主观的评估,需要在客观性上进行改进,以使它成为更令人满意的评估人类行为的手段。当这些可能的评估工具已被试验后,一个人不能只检查打分和总结的客观性,也应该检查包含在工具中的行为样本的适当性。我们应该意识到如果一个测试的内容太少,就不能提供一个合适的样本;或者某一组观察的时间跨度不够长,以致无法获得学生行为的合适样本,那就有必要扩大样本的范围直到得出可靠的结论。
不同的是,语文新课程的评价提倡的是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来代替评价样本的大量化。《新课程标准》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即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强调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建立学生、家长、教师、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我们是通过与别人的关系来认识自己的。因此,建立由学生、家长、学校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使学生对于自我有着更为全面的认识,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评价要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以不同学段的目标为参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泰勒指出,那些被我们用作检验学习经验标准的概论,是适用于学习经验普遍化特征的一般性原则,而不是高度精确的陈述,后者与提供所期望的学习时必须满足的具体条件有关。任何一组学习经验都包括很多的标准,而其中每一个标准都只是近似的,因此我们只能在大体上或者以某种有限的准确性来预测这些学习经验是否会真的产生想要的效果。所以,评估重要的就是要进行较全面的检验,以考察这些学习经验的方案是否真的能够指导教师去实现期望的结果。
所以,在教育目标还没有被足够清晰地定义,以使人们能够认识到要追求的行为之前,评估是不可能完成的。
[参考文献]
[1]Ralph W. Tyler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3.
[2]胡定荣. 课程改革的文化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3]查有梁. 课程改革的辩与立[M].重庆大学出版社,2009.
[4]李方. 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姜凤华.现代教育评价[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8.
[6]叶澜,张向众.中国基础教育评价的积弊与革新[M].2009.9.
[7]波帕姆.测验的反思—对高利害测验的建议[M].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