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上了写作为我班级工作插上了隐形翅膀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435 浏览:73378
论文导读:命题,共分五类,其中第一类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命题如《上进心和自卑感的对话》、《心灵的辩证法》、《新旧自我之争》、《理智与感情》、《在心灵的原野上》等,让学生通过作文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苏霍姆林斯基也十分重视通过阅读和写作来让孩子认识社会人生。在他的著作中推荐一至十年级的233个
语文这门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可以随时辅助思想教育工作。苏霍姆林斯基和魏书生,中外两位教育家,都高度重视作文对学生心灵和人格的塑造功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命题,将教“作文”和教“作人”结合起来。
魏书生有几十个作文命题,共分五类,其中第一类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命题如《上进心和自卑感的对话》、《心灵的辩证法》、《新旧自我之争》、《理智与感情》、《在心灵的原野上》等,让学生通过作文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也十分重视通过阅读和写作来让孩子认识社会人生。在他的著作中推荐一至十年级的233个作文题,如《堂·吉诃德是怎样的人》、《在我们今天还有变色龙式的人物吗》等,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情感的升华。
教育家的思路使我深受启发,从前三届学生开始,我逐步积累一些生动而深刻的小故事,从生活层面到阅读感悟到哲理思辨,根据学生从初一到初三不同年级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由浅入深地设计作文命题,走一条教育、教学共同发展的道路。
列举几个配合《中学生守则》教育的小故事、小作文。

1.第一个故事:清除杂草的故事。

(《中学生守则》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努力学习,准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位老师带着四个学生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学生说:“现在我想知道如何能除掉这些杂草。”一个学生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另一个学生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第三个学生说:“撒上石灰就可以除掉所有的杂草。”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学生,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等学生都讲完了,老师站了起来,说:“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去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一年后,学生们都来了,他们按照各自的方法都没能够除去杂草。原来相聚的地方却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长满谷子的庄稼地。学生们围着谷子地坐下,等待老师的到来。可是,老师始终没有出现。学生最后终于悟出:要想除掉旷野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
同学们在作文中写到:是的,在一块肥沃的土地上总会长些植物的,要么是成为杂草的乐园,要么成为庄稼的乐土。土地上杂草是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的,但庄稼长起来之后绝大部分的杂草将失去生存空间。要想从根本上去除心灵的杂念,净化心灵,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提高品德修养。

2.第二个故事:一道数学题。

(《中小学生守则第三条》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认真完成作业。)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是59%。
如果抛开简单的数学意义,这个等式说明什么问题?一个学生会说:“60分是及格线,100分似乎比较难,而90分是一个可以引以为豪的分数了。”一个工人会说:“把工作做到60%太危险,会被公司炒鱿鱼;做到100%太辛苦,也不太现实;把工作做到90%就很不错了。”
这种说法似乎很有道理,但工作的过程是由一个一个细微的环节串联而成的,每个环节都以上一个环节为基础,各个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乘法产生最终结果,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
90%×90%×90%×90%×90%=59%,这个简单的等式,数学之外的意义就是——执行过程不能打折!

3.第三个故事:三十七根钉子的故事。

(《中学生守则》第八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不骂人,不打架。)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与别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钉子。第一天,男孩钉了37个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篱笆上钉的钉子也越来越少。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也没有钉,他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也没有发脾气,就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钉子全部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院子看着篱笆,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好!可你看看篱笆上的洞,这些洞永远都不能恢复了,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很难听的话,你就给别人心里留下了一个伤口,无论你怎么道歉,伤口总是在那儿。”
同学们在作文中写到:读完这个小故事,我好想告诉我的朋友们,有时我说错话伤害了你们,真是对不起。朋友间的友谊怎么可以不用心呵护呢?朋友论文导读:持下来,必能对提高全班同学的素质大有裨益。比如,读完《水浒》,学生讨论,三位把生命终结在六和塔的英雄,其中鲁智深行侠仗义,功德圆满,与武松断臂、林冲中风相比,人间天堂杭州坐化,就是这个人间真英雄的善终。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好自己一生?学生写道:走好自己的一生《水浒传》,一部英雄的赞歌。它以鲁提辖三拳打开
是我宝贵的财产,他们让我开怀,让我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勇敢、更精彩。我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会支持我。让我们都善待友情吧,让友谊的鲜花开得更加灿烂!

4.第四个故事:照片与世界地图的故事。

(《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源于:论文格式范文模板www.7ctime.com
常行为规范》在个性心理品质方面都要求学生形成活泼开朗、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积极的心态。)
一个牧师正在准备讲道的稿子,他的小儿子却在一边吵闹不休。牧师无可奈何,随手拾起一本旧杂志,把色彩鲜艳的插图——一幅世界地图,撕成碎片,说道:“小约翰,如果你能拼好这张地图,我就给你2角5分钱。”牧师以为这样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但是没过10分钟,儿子又来敲他的房门。牧师看到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感到十分惊奇:“孩子,你怎么这样快就拼好了地图?”“啊,”小约翰说:“这很容易。在另一面有一个人的照片,我就把这个人的照片拼到一起,然后把它翻过来。”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的儿子2角5分钱,“你替我准备了明天讲道的题目。”
这故事启发我们: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如果你的心理态度是积极的,你的生活也会是快乐的;如果你心理态度是消极的,那么,生活也会是忧伤的。
人的一生,初中三年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打下扎实学习基础的三年。这三年,更是学生由思想上的幼稚到逐渐成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三年。七年级选择的一系列生动的小故事,有着直观的教育意义。
八年级,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设计中华经典《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诵读欣赏。
九年级主要是名著阅读的哲理思辨作文命题,走一条教育教学共同发展的道路。现在还处在探索阶段,但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倘能三年坚持下来,必能对提高全班同学的素质大有裨益。比如,读完《水浒》,学生讨论,三位把生命终结在六和塔的英雄,其中鲁智深行侠仗义,功德圆满,与武松断臂、林冲中风相比,人间天堂杭州坐化,就是这个人间真英雄的善终。那么我们该如何走好自己一生?
学生写道:
走好自己的一生
《水浒传》,一部英雄的赞歌。它以鲁提辖三拳打开,又以鲁智深一禅合上,展示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生生死死的故事,其中最为圆满的便是鲁达。
鲁达,法号智深,一位不折不扣的英雄,嫉恶如仇、毫无私心等优秀品质在他身上都有所体现。当他看到金氏父女有难,毫不犹豫的去找郑屠替他们报仇,还自添银子为他们作路费,只为了“他人”而不是“自己”的行事原则令人敬佩。三拳打死镇关西,又无不体现出他高强的武艺和刚烈的性格。
与许多好汉不同的是,他粗中有细。正如他的名字:鲁达,愚鲁却又通达聪慧。当他不小心将镇关西三拳打死时,面不改色的向他人说镇关西诈死,赢得逃跑时机,见机就溜,并不是像林冲那样投案自首。因为他知道当朝皇帝昏庸,奸臣当道,自首是不会有好下场的,为了那么一个恶霸,不值得。之后,他在五台山出家为僧,其中有一个细节不得不提:当智真长老问他是否遵守佛门戒规时,他并没有说“能”或“不能”,而源于:论文例文www.7ctime.com
是巧妙的回答“洒家知道了。”他明白自己是无法遵守的。鲁智深,豁达大度,处处闪动着智慧的火花。
有位哲人曾说过:“哲学就是学会死。”鲁智深的死平和安静,可称圆满。在人间天堂杭州的六和塔,智深听见如战鼓响般的潮信,又想到智真师父曾赠予自己的四字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便明白了,就让人烧桶水给自己洗浴,又写了一篇诗作。之后就坐在一把禅椅中,焚起一炉好香,自叠起两只脚,圆寂。
武松因在大战飞云浦时杀了太多无辜之人,后在战场上断了一臂,结局不很完美。林冲由于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后来染病,中风半年辗转而死,一生也不圆满。与他们相比,鲁智深功德圆满,人间天堂坐化,人性与佛性闪耀着光辉,像恒星一样光照后世。
我们可以愚笨,但不能不通达;可以有追求,但不能不知足;可以脾气火爆,但不能有邪恶之心;可以率性而为,但不能不论文导读:人看,特别是在曹丕,曹植争夺太子之位时,杨修明目张胆地向曹植面授机宜,致使曹操忍无可忍,终于找了个机会将他杀了。要是杨修懂得低调做人,怎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唐代有一位将军,每每在军队撤离时总是断后,人人称其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每次给皇上写奏折都故意写错几个字,以示自己并非全才
讲义气。
做到这些,便能够驾驭人生之船,驶向胜利彼岸。
读完《西游记》,学生写道:
成功的法宝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一方面是焦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二字组成,叫做“功到自然成”。唐代名相魏征说过:“善始者实繁,善终者盖寡。”就是说能够在开始的时候认真对待一件事情的人很多,而能以同一种态度坚持到最后的人却很少。俗话说:“行百里,半九十。”最后十里,需要你付出同前面九十里同样多的勇气和毅力,才能成功。成功的法宝就是坚持。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共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若是中途放弃,又哪来日后四人非凡的成就呢?无论是面对金角银角还是青狮白象,他们都毫不退缩,无论是在平顶山,火焰山还是狮驼岭,一切困难均一一化解,这一切不仅仅因为他们的勇气,毅力还有决心,更重要的是坚持到底的精神,才能够战胜一切。人们被孙悟空所吸引,是因为他的忠心,机智和勇敢;人们被猪八戒所逗乐,是因为他的可爱,老实和憨厚;人们被沙僧所感动,是因为他的忠厚,勤劳和默默无闻,同样,唐僧那至仁至义的品质也感化了所有的人,然而性格迥异的他们,却用同一种品质铸就了这个神话,这就是坚持到底的决心和信心,正是坚持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不然,他们可以躺倒在任何一座高峰上停滞不前。虽然,八戒也在危难时刻想到过放弃,但大家的反对和“坚持”二字的鞭策,让他受封“净坛使者”;悟空也想过回花果山逍遥享乐,但坚持下去的信念激励着他坚守,最终成为了“斗战胜佛”……
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坚守。李自成在推翻明朝之后,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王位,沉迷于享乐之中,不久就了;洪秀全有过之而无不及,他还没推翻清王权,就沉迷于王的光环之中,使太平天国运动无疾而终……
成功的路上既没有捷径也没有宝葫芦,与其看着别人“成”,还不如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需要获得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他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他会将满天灿烂的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成功的法宝就是坚持。
读完《三国演义》,学生写道:
杨修之死谁之过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意思是说,一个人过于出众而又不知内敛,必当惹来祸端。《三国演义》中才华横溢,聪明绝顶的杨修年仅34岁就被曹操诛杀,便是对这句俗语最好的证明。后人有诗赞颂他:“笔下龙蛇走,心中锦绣成。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杨修之死谁之过?难道真的完全是因为他的才华吗?我看也不尽然。
杨修之死谁之过?我想:最主要是因为他聪明过人而又不知内敛,屡屡犯了皇家大忌,以招来杀身之祸。杨修一生不知“低调”二字的真正含义,多次识破曹操的政治机关,并高调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给所有人看,特别是在曹丕,曹植争夺太子之位时,杨修明目张胆地向曹植面授机宜,致使曹操忍无可忍,终于找了个机会将他杀了。要是杨修懂得低调做人,怎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唐代有一位将军,每每在军队撤离时总是断后,人人称其勇敢,将军却说:“并非吾勇,马不进也。”清代大才子纪晓岚,每次给皇上写奏折都故意写错几个字,以示自己并非全才。他们的人生结局自然要比杨修好得很多。可悲的杨修啊,殊不知心高气傲的曹操怎能容得下身边有比自己更聪明的人呢?
杨修之死谁之过?曹操自然有过错,错在曹操的专横跋扈,唯我独尊。尽管杨修屡屡打破自己的如意算盘,难道诛杀就是唯一的途径吗?曹操完全可以采用更理性的办法,留下这一代英才的性命。
杨修之死谁之过?黑暗的封建社会人与人的不平等以及法制的不健全是最大的元凶。在那个时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曹操即法律,法律即曹操,触犯了曹操就是死路一条。试想,若是杨修生在我们这个时代,怎么会因才华出众触犯了某人而招来杀身之祸呢?即便杨修的性格为人们所不容,也不至于丢了卿卿性命啊!
总而言之,年轻的杨修用他悲剧的人生结局告诉我们:要低调做人,谦虚谨慎。让我们记住诗人鲁藜的见解: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
渐渐地,我形成了一条“以国学弘扬文化,以民族精神塑造学生精神”的教育思路,在作文教学中,我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读古今名著,与圣贤同行。”制定作文系列写作方案,教学教育齐奋进,教学教育双丰收。读《论语》,写作“仁者无敌”;读《孟子》,写作“中华论文导读:
民族的性格”;读《大学》、《中庸》,写作“博学笃行”;读《礼记》、《春秋》,写作“玉不琢,不成器”;读《易经》,写作“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读《红楼梦》,写一写“中国的传统节日”;读《西游记》,写一写“总要有一样拿得出手”;读《水浒传》,写一写鲁智深的“有谋,无谋?不谋!”;读《三国演义》,写一写杨志的“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
我们知道,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32%的得奖者是犹太人。犹太人为何如此聪明?我想,应该与他们“教子三宝”有关。这“三宝”,一是熟读经典,二是保护孩子的创造力,三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把熟读经典列为“三宝”之首,足见其重要性。他们认为,掌握了民族最高智慧的经典,就打牢了一生发展的坚实人文基础。
写作为我的育人工作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