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主体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690 浏览:24732
论文导读:小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亲自接触自然界中的事物,凡是能观察到的教材内容都让他们亲自去看、去听、去摸、去感受,积极为他们创造观察的条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除了教材上要求观察的材料以外,还可以找些当地常见的、学生熟悉的实物进行观察,以此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引导他们兴致勃勃
摘 要: 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应重视实践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功能发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和多讨论等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主体性 课堂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操作活动是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活动,是对客观事物形态感知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变得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7ctime.com
的镜子。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还不能脱离实际操作进行思维活动,再加上儿童本身具有好动的特点,所以操作是小学生思维的源泉。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新知,在操作中熟练技能,在操作中创生方法,在操作中体验到思维的乐趣。在数学教学中,促使学生眼、耳、舌、身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建立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对在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做了思考。

一、课堂活动中指导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却可以让学生多观察。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是获取知识的前提,是促使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力。低年级的小学生对神奇的大自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亲自接触自然界中的事物,凡是能观察到的教材内容都让他们亲自去看、去听、去摸、去感受,积极为他们创造观察的条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除了教材上要求观察的材料以外,还可以找些当地常见的、学生熟悉的实物进行观察,以此激发他们观察的兴趣,引导他们兴致勃勃地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发展能力。又如在学习“减法的速算法”时,学生观察三道等式后,经过讨论,最后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先把所有的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它们的和”这个结论。强调指出“减去它们的和”,比书上的结论还要明确,能避免学生丢掉小括号。课堂上,我注意发扬教学,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允许他们插话。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只要说话或板书中有错误,都会有人纠正。如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第35页,把10个方块分成两部分,有几种分法?首先我和学生一起观察,然后让学生摆出10个正方体分成两堆,这时我们就可以边观察,边摆,边讨论。10的分与合有几组情况,教师按照一定的规律把10的几种分法摆出来,让学生观察,这样做,还可以从上到下数出各部分的数量是多少。又如一年级第二学期教材第18页,比大小,我们可以把比较的四个数,竖着排列,数位对齐后,让学生观察,学生就会发现两位数小于三位数。而两位数之间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数大的则这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二、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多思考

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进行创新活动必需的思维形式。数学题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而解题途径通常不是唯一的,要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并及时加以鼓励。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都需要学生多思考。如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在学生学了例1的基础上,把例2的题目背景材料进行替换,以叙述的形式出示:“国庆节那天,恰好是小明的生日,于是妈妈到超市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小明高兴地问妈妈:‘这套衣服多少钱呢?’妈妈笑着回答说:‘裤子的是45元。’但她并没有直接说出上衣的,而是告诉小明‘裤子的是上衣的3/5,你自己计算一下上衣的吧?’这可难住了小明,大家能帮帮他吗?”学生听完老师的叙述后,都跃跃欲试。通过讨论,找数量关系及单位“1”,很快就求出了上衣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这样替换例题的背景后,学生听题更认真,解决难题更积极,有利于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三、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多讨论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质疑、讨论、设问可讨论,问题怎样解决可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目的。课堂讨论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各个环节——认识、理论文导读:上一页12
解、应用是紧密结合的,它可使数学教学的诸项目标得到全面落实。因此教师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在知识的重点处、疑难处和关键处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采取恰当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如学习“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让学生先做408÷2,2除十位上的0商0,再出示例题324÷3,让学生试做。不一会儿,有的学生举手问:“3除十位上的2商是几?”有的问:“商是几位数?”有的问:“十位上的2要不要落下来?”后两个问题是已学过的内容,但它们是解决商中间有0的除法的基础知识,可组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得出:商是3位数,在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的某一位时,如果不够商1,就对着那一位商0。这样学生自己解决了难点,又深刻地理解了所学的知识,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解题能力,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要能充分指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就能很好地发挥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欧阳琴.对小学生思维特征与数学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26.
冯自如.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论文,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