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闻喜山西闻喜面花艺术古往今昔经典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005 浏览:107369
论文导读:闻喜县位于山西晋南地区,但就是这样一个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小城镇,它的民间艺术——“面花”已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全世界。虽说民间艺术从来都是“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似乎逃离不了被时代“遗弃”的厄运,随着“十二五”规划的落实,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得到了大众的支持与关注。“面花艺术节”是山西
面花艺术表现力极强,贯穿人生的整个过程,寓意生命、生殖;其年代久远而不衰,发自民众,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美。可以说每一位生活在山西农村的妇女,都是“艺术家”,都是活跃在“基层”的美的创造者。本文以山西闻喜县为例,特别关注闻喜县第一届面花艺术节,以此推敲面花艺术从造型、使用方式以及民众心理等几方面的变化,通过比较,分析面花艺术古往今夕的一些改变。
山西人爱吃醋,众所周知;晋南人爱吃馍,世人皆晓。山西晋南,地处汾河平原,土壤肥沃,地平水浅,是传统的小麦产区,晋南人一日三餐以馍为主,故有不吃馍不算吃饭之说。老百姓下地干活要带馍,赶集也要带馍。即便是小孩哭闹,也要以馍相哄,有道是:“老汉的婆婆,小孩的馍馍。”此言不虚。
日本著名民艺学者柳宗悦说:“民艺品中含有自然之美,最能反映民众的生存活力,所以民艺品之美属于亲切温润之美”。面花艺术作为一种民间生命力极强的造型艺术,生长和扎根于民众生活。晋南地区的花馍,更是以其生动的形象,繁多的种类,精细的造型,堪称一绝。同时,面花艺术既可食用,亦可作为观赏品存在。
面花艺术
闻喜县位于山西晋南地区,但就是这样一个经济不是很发达的小城镇,它的民间艺术——“面花”已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享誉全世界。虽说民间艺术从来都是“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似乎逃离不了被时代“遗弃”的厄运,随着“十二五”规划的落实,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的文化现象,得到了大众的支持与关注。“面花艺术节”是山西闻喜县第一次将面花以“文化节日”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目的旨在宣传民间艺术,一方面为了更好地切合了政府的文化宣传主题;另一方面也使得面花艺术得到了外界的关注,有助于它的保护与传承。

1.面花艺术的产生

《闻喜县志》中提到:“男子聘女,喜饼、布帛之外,必有花馍六十枚,俗名‘花儿馍’。用重罗之面,唤亲邻巧妇制之。枚重不及斤,上饰面捏花鸟人物,竟奇斗异,白逾求白。女家回礼,有花馒头十余枚,枚重二、三斤,亦饰以花,间有无花者。”一直以来,面花艺术的传承没有图样,单靠妇女们口传心授,代代相传。时至今日,面花艺术不但没有衰退,反而在生活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如果说任何民俗事项都是一定心理态势与心里信仰的外在表现,那么,有着“活化石”之称的面花,是普通百姓对自然的崇拜,对宗教的敬仰,也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外在体现。

2.文化现象的形成

随着闻喜县第一届面花艺术节的成功举办,面花不再仅仅是岁时节令的食物,而是一种新的民间文化现象的产生。
面花艺术现状
“面花”也叫“花馍”、“糕花”和“贡馍”。几千年来,面花记载着人们世世代代的喜怒哀乐和岁月变迁。按照传统的习俗,捏花馍就意味着家里有喜丧大事了。现在,当花馍不再只是一门技艺时,它“走进”商铺,“穿上”新衣,成为文化交流的艺术品和商业品。

1.造型上的变化

面花的造型艺术跟随着四季的变化,不同节令有着不同的寓意。在造型上,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有更充裕的时间和心思去揣摩和捏制新的面花样品,且使用工具的改进,使得面花的种类也有着显著的改变;另一方面,生活质量的提升,材料的使用更加宽裕,使得面花艺人在制作过程中勇于将个人想法发挥的淋淋尽致,颜色比以往更加鲜艳亮丽,也是民众心理的反映。
比如有:生子时的“云云老虎”和长形的“满月糕”;“云云老虎”俯卧在地,身边附有七朵祥云,虎身上插八种花朵,称为“八宝”,寓意保护新生儿。恋爱婚姻使用的“龙凤馍”和“枣花馍”。大的枣花馍下面是枣糕,中间是用面蒸的突起的石榴,上面插有石榴、苹果、莲花、牡丹等面花。还有丧葬艺术中的“对狮”以及花馒头,“对狮”用来保护死者在阴间的安全,“花馒头”上的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多出自古代戏剧内容,常见的主题有“鱼转莲”、“五元哭坟”、“蝴蝶滚瓜”、“小儿卧冰”、“蚕吃桑葚”、“凤凰戏牡丹”等。
岁时节令的“馄饨馍”,用于春节期间的礼尚往来;元宵节的“杏花糕”和“布篮”,是丈母娘为新出嫁的女儿准备的,“杏花糕”由一个大的枣花糕插花而成。主要以杏花和桃花为主,颜色非常亮丽;
相比之前面花造型种类少的特点,现在的造型种类明显增多,颜色更加亮丽,尤其是用于参加比赛的面花,人们费尽心思,所制作的面花造型更夸张,表现形式也变得丰富和细腻。

2.制作方式的改变

面花的制作流程复杂而精细,使用工具使人料想不论文导读:但丧事过后,并无他用,“对狮”浑身插满各类面花无法食用,这时就会有“共用”的情况存在。但在以往,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对自己亲人的重视,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现在人们为了方便省事,也就少了许多讲究。由此看来,面花使用方式也变得不再那么单

一、而是受社会环境影响,慢慢融合多种文化因素,产生新的民间习俗。

4.传统文

及,普通的剪刀,木梳都是制作过程的必需品。 与以往捏面花相比,现在面花的制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多是家庭作坊制或者小型加工厂,人们根据自家的需要去,约定好时间去取,和人们服装没什么区别。以往多是邻里之间或亲戚帮忙,大家当做娱乐,不计酬劳,忙忙碌碌一周左右即可完成。面花制作方式的改变,也表明了该技艺的逐步公开化和商业化。

3.使用方式的改变

面花无论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还是商业文化,都有其独特的社会作用。其中社会生活的改变,包括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思维的改变,造型艺术的突破,个人宗教意识的形成等都对其有着重大的影响。
面花制作方式的改变也有另一种情况,就是在使用过程中,由自家捏面花,变为“借”。最明显表现在用于丧事中“对狮馍”,一般放置于死者灵位左右为死者“保驾护航”,但丧事过后,并无他用,“对狮”浑身插满各类面花无法食用,这时就会有“共用”的情况存在。但在以往,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对自己亲人的重视,绝不允许这种情况发生。现在人们为了方便省事,也就少了许多讲究。
由此看来,面花使用方式也变得不再那么单

一、而是受社会环境影响,慢慢融合多种文化因素,产生新的民间习俗。

4.传统文化心态的变化

面花“艺术家”大都扎根于民间,以浪漫主义的想象、大胆的艺术夸张、浓重的民俗风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面花作品,表达了普通民众对生命膜拜,幸福生活的大胆追求。源于:论文写作格式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