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欧洲欧洲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83 浏览:16391
论文导读:通指示系统在法国的巴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城市,我们看到他们的交通指示系统布置很有特点。一个路口高低、纵横的布置若干个指示灯。刚开始看到会感觉有些凌乱,但是仔细思考过以后会认为非常的合理。因为不论是什么样的车型行驶到路口的什么位置,前后的车辆都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指示灯的变化。这也为行驶的车辆在第一时间
摘要:主要对此次所考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7ctime.com
察欧洲城市的市政规划建设水平进行研讨,并总结中国城市在相应方面的差异及借鉴意义。
关键词:欧洲;城市规划建设;借鉴
2011年10月,很有幸参加了由国家林业部组织的赴欧洲学习城市规划建设的考察团。通过学习考察,发现中国和欧洲国家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也切身感受到不少欧洲城市建设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理念。
1 规划建设
我们这次考察的欧洲城市大都是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名城。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必然要面临城市扩容,以及如何处理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1 因势建城——因特拉根小镇

瑞士的因特拉根拉丁文的语义为“两湖之间”,也正如其意,整个小镇就建立在两个天然淡水湖之间,周围是层峦叠嶂的阿尔卑斯山脉。城市扩展到山坡地带时,不是将“障碍”一律推平,而是依山而建,自然形成了若干小村落。城市建设保持原有地形及生态植被,整个城市错落有致,显得比较柔和自然,导游也不断的在强调,这不是农村,不是乡下,这就是他们的城市、他们的家。

1.2 整体保护——水城威尼斯

著名的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政府对该市市政设施的现代化改造中,没有对原城市规划进行大的改动,而是在巧妙地“植入”现代化市政设施的同时将整个城市的历史风貌完整地保存下来。

1.3 建新如旧

虽然市区有不少战后兴建的房屋或是近些年的建筑,但是行走在城市的街道,尤其是老城区里,依然沉浸在几百年前时代的气息中。而且城市的同一片区域的建筑风格基本相似,除了旧建筑上特有的岁月痕迹,很难分辨出建筑的年龄,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融。古建筑就这样生机勃勃地生存在现代人的身边,而不是在林立的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群包围下的摇摇欲坠的标本。上述城市的规划建设基本原则都是讲求“协调”——与自然环境协调,与城市历史文化协调。并且对古建筑设施的现代化改造的都是着眼于“保护”的目的,坚持“协调”、“合理”和“适度”的原则,在具体的改造过程中,力求使添设的现代化设施融入到建筑物的整体历史感中。
中国大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不可避免会涉及到部分有历史价值的民居、传统建筑、丘陵地形及原生林地。做好相关区域的保护性开发和改造,使之和周边新建筑和谐相处,做到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完美结合。
2 市政道路建设在这次考察的几个国家的市政建设中,我们印象较深刻的是荷兰、德国、法国的市政道路建设水平和这几个国家的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的便利及生态恢复。前瞻性设计避免大改大修,也统一了市政路面的建设规格,避免修路变成替城市“打补丁”,破坏市政路面的整体美观性;一些人性化的设计,比如将树池花坛等修建成适于市民靠坐休息的样式,还能增加人行道的空间利用率。

2.1市政道路建设的严谨和精心

2.1.1 行车道的设计和建设德国、荷兰和法国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设相当完备。行车道采用优质的沥青混凝土铺装,通过路面颜色、隔断线及标识来区分不同车辆的行驶道,一目了然。深红色路面的是自行车道,黑色路面通行社会其他车辆,公交车是最外侧的一条车道。道路使用率相当高,但是路面保养工作做得相当好。无论是在闹市区还是比较偏僻的地段,车辆行驶的时候非常平稳顺畅,没有出现颠簸和抖动现象。不仅有公交车和地铁,还有路网繁密的地上轨道交通。同时他们也非常注意地上轨道交通的生态性恢复,铁轨间的枕木都是用草坪来覆盖的,两侧的绿地种植高大的乔木以屏蔽噪声,整体环境显得很生态、自然。
值得一提的是当车辆碾过路面上的井盖时,车身没有出现颠簸。井圈井盖几乎都与市政路面保持在同一标高上。井盖上面浇铸的花纹非常精美细致,成为路面景观的一个点缀部分。2.

1.2 市政道路的其他方面

2.

1.2.1边石

多数为混凝土材料,边石间不是靠水泥勾缝固定,而是承插式的,转角处一体构筑。确保,整体效果干净、整洁、环保、稳定。2.

1.2.2人行道

人行道砖的材质、颜色及拼花样式大多选择古朴、自然的风格,与城市整体建设风格及周边建筑风格十分统一、和谐。
2.

1.2.3行道树支架

道路两侧新栽的行道树都设有防护性支架,支架绑固得非常结实,并且美观、整洁。
2.2 德国的高速公路谈到德国的高速公路具有完备而又便捷的路网,平整而又舒适的路面,简洁而又安全的设施,更主要的是它的高速公路是完全免费使用的。各种车辆很守规则的在其应该行驶的车道通行,不会出现随意变换车道及加塞的现象。在绿化方面和国内也有很大的区别,他们的分隔带没有成排栽植的绿篱,道路两侧没有成排栽植的乔木,土质边坡的挖方段开挖角很大,坡面都是自然生长的草坪。在原始林地段,原生的植物一直延续到路边,根本没有被破坏。沿路形式各异的声屏障非常多,而且大多是连续的,足以满足沿路居民的降噪需要。
大巴车在欧洲的高速公路上行驶不下2000公里,沿途公路两侧除了茂密的森林、广阔的私人农场、城镇外就是风景怡人的自然风光,没发现一处工业厂区或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企业单位。欧洲人为了达到生态的高度平衡,将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建在远离汽车尾气、噪声等污染严重的高速公路。通过大自然对这些污染源的综合治理以达到生态的平衡。
3 城市交通的疏导方式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不可避免会出现路面运输能力饱和的情况。如果在市中心修建高架桥,势必会破坏城市整体景观的协调性,降低沿街门店的商业价值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一矛盾,这些城市大都向地下要空间,大力建设下沉式立交。在不增加地面的市政道路、不破坏城市的立体景观和整体历史感的前提下,缓解了城市的交通问题,也大大减少了增加的汽车流量原本会带来的光、噪音和废气污染。这点瑞士做的最好,被阿尔卑斯山脉环抱的瑞士国土面积很小,但是他们勇于向地下要空间,拥有世界最长的陆地隧道。我们也有幸体验到了一条17公里长的隧道。
在城市居民汽车拥有量增加的既成事实下,如何有效解决道路不足造成的交通问题?如果盲目修建高架桥,且不论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单是割裂了城市视觉空间的完整性,便已大大降低了城市的魅力。我们可以留意一下我们生活的城市,到处是高架桥、过街天桥、地上立交,如果把这些生硬的钢筋混凝土放到地下,变成隧道,我想那样的话我们生活的空间能开阔许多。
4 交通指示系统
在法国的巴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等城市,我们看到他们的交通指示系统布置很有特点。一个路口高低、纵横的布置若干个指示灯。刚开始看到会感觉有些凌乱,但是仔细思考过以后会认为非常的合理。因为不论是什么样的车型行驶到路口的什么位置,前后的车辆都能在第一时间看到指示灯的变化。这也为行驶的车辆在第一时间提供了行驶信息。这样的设计不但能使行车安全系数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单位时间路口的行车数量。
车辆行驶地下感应系统的设置能感应地上行驶的机动车,并且对车流量进行数据分析,随时调整信号灯的变换,以保证行驶车辆的畅通。还有就是这套系统能够使在路面行驶的某些公交车一路绿灯,使公交专用线变得更有意义,真正实现公交优先的原则。
欧洲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在宏观整体的控制方面都比较科学,具有前瞻性,同时,在细节方面也有很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考虑。
首先是在确保功能的前提下避免市政设施的单纯使用功能化和巨型论文导读:上
化,减少给市民带来的突兀感和压迫感。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市政设施的美学功能,使之成为构成城市优美景观的要件,与城市街道整体景观融为一体。
其次是原来冷冰冰的功能化设施被赋予了温馨实用的装饰功能,比如路灯在照明的同时又变成立体绿化支架,实现了实用性与美观性的高度统一。
5 结语
通过这次考察,我认为,城市建设中的艺术性不仅是在雕塑、喷泉这些小品上,而且在建筑物、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多方面都应该得以体现。有效利用看似笨拙的市政设施,在不影响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附加观赏性,使之能融合到城市的整体景观营造中。这种创造性的思维很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