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海事地理信息系统对提升海事监管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175 浏览:83485
论文导读:TransportSystem,简称ITS)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发展综合化、智能化的内河智能交通系统,使其具有交通管理、助航、搜救与安全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等功能。3黑龙江海事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黑龙江海事局辖123下一页
【摘 要】 黑龙江海事局辖区通航里程长达5528公里,辖区内有11个一类水路开放口岸,港口码头众多,因此导致内河水上交通事故种类繁多,而繁多的种类为开展有效的水上安全监管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作为黑龙江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的主管单位,黑龙江海事局一直以“四型海事”为要求,将加强监管能力、预防辖区水上交通事故发生作为提高履职能力、稳定水上安全形势的重要措施;通过不断应用创新科技成果,借助科技信息化手段来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服务范围。运用自主开发的海事地理信息系统,解决内河低密度狭长水域的海事监管问题,这些成为黑龙江海事局践行“四型海事”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1 传统的监管方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海事监管方式采用“望远镜+对讲机”的监管方式对港区内的船舶进行监管,通过海事巡逻船在在航的船舶进行抽查。这种通过人工现场监管的方式存在的以下问题:

1.1 通航环境掌握困难

内河水域复杂的航道情况成为影响船舶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传统的海事监管方式难以快速有效地对辖区内的通航情况进行了解,不利于开展高效的水上交通管理。

1.2 船舶信息查询困难

内河船舶构成复杂,船舶流动性大,离靠港频繁,难以一一进行登船检查,使得海事监管人员难以掌握船舶的相关信息。对船舶当前所处位置、速度和航行轨迹等情况更是无从了解。

1.3 船舶违章处罚困难

内河航道狭窄,通航船舶航速不一,违章驾驶常有发生。船舶违章航行已经成为近年来我国内河水上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发原因之一。海事监管人员只能采用驾驶巡逻船进行抽查的方式制止违章,对可能发生的违章情况也常因难以取证而不能处罚,因此不能有效遏制违章航行情况的发生。

1.4 事故原因调查困难

现场调查取证是进行交通事故处理的重要环节,但是内河上交通事故由于发生在流动的水面上,船舶的航行轨迹、碰撞点、所处航道位置等信息都难以保留和取证。由于事故现场难以取证,导致事故责任者故意提供虚假材料,人为地为事故调查增加困难,使调查者很难直接认定事故责任。

1.5 搜救行动开展困难

由于缺乏对船舶位置、所在位置的水文气象情况、周边应急救助力量等信息的掌握,在船舶发生水上交通事故时,海事管理机构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不能及时掌握事故发生的详细情况,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高效的救援工作。在开展救援工作时,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区域进行地毯式搜索,来确定准确的事故船位置,是最为消耗时间的工作,很可能会造成生命财产的进一步损失。
综上,海事局急需借助信息化的监管手段来提高海事监管能力。
2 常规的海事信息化监管手段
近年来,为提高我国各级海事机构的监管能力,多种信息化监管手段已经被应用于沿海及内河的各主要通航水域的海事监管工作中。通过这些系统互相作用来发挥系统效能,进一步增强监管能力,提高海事监管效率,改善一线海事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成为海事监管的“力量倍增器”,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和水上应急搜救工作中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VTS是目前我国水域实施海事监管的主要手段,VTS中心是海事监管的信息枢纽和协调中心。我国VTS的主要作用是:维护水上交通秩序,改善通航环境;保障船舶航行安全,降低水上交通事故率;有效组织和监管船舶,防止险情发生;打击水上交通肇事逃逸;为事故调查提供现场证据等。
目前,我国沿海水域已经普遍设立了采用雷达标会水上交通管理系统的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s,船舶交通服务),基本实现了对全国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水道和长江干线南京以下重点水域的全方位覆盖,实现海事监管远程“可视、可听、可控”,且绝大部分VTS设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有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沿海VTS模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水域的海事监管。以雷达为主要定位手段的沿海VTS系统覆盖范围小、定位精度低,加之其成本高,目前仅应用于沿海港口水域[3]。功能和成本的因素限制了沿海VTS系统在内河中使用,所以必须根据内河航运本身的特点,考虑技术和成本等诸多因素,吸收海运VTS、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发展综合化、智能化的内河智能交通系统,使其具有交通管理、助航、搜救与安全以及交通信息服务等功能[4]。
3 黑龙江海事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黑龙江海事局辖论文导读:
区广阔、机构分散,日常海事工作量大,面临着机构及人员不足的困难。全局海事执法人员不足四百人,但却要负责辖区5528公里干线通航里程和124个市县区、农垦局非通航水域的海事管理工作。由于人力资源相对匮乏,导致一线执法人员工作十分繁重,限制了安全与防污染检查、辖区巡航和应急救助工作的开展[5]。
鉴于此,黑龙江海事局于2005年开始分期建设了部分VHF(Very High Frequency,甚高频)安全通信系统和CCTV(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解决了部分重点水域海事通讯和现场画面监控的问题,在交通运输部的统一安排下又建设了覆盖辖区高等级航道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AIS),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监管压力。同时,为了解决黑龙江水域面临的内河狭长低密度水域的水上交通管理问题,自2010年起与北京金交信息通信导航设计院共同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确定了利用AIS作为船舶定位手段,开发标会跟踪系统,同时将相关海事监管信息集成在海事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实现智能海事监管的设计思路。
从2011年起,黑龙江海事局整合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岸线专题数据、水域专题数据、海事专题数据、AIS实时监控信息、动态位置信息等多源数据,采用BS架构,以GIS技术为基础,实现动静态信息的融合,搭建了统一的海事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基于丰富的数据,实现了对通航环境展示、专题信息查询、水上交通实时监查,为海事管理工作突出现场、全程监控、快速反应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通过对船舶航行历史数据的提取和回放,可以再现海事事故的现场航行事态,能够为海事事故调查提供一种科学、公正、精准的佐证手段。通过对现有海事监管系统、海事信息系统数据的接入和展现,实现对辖区及重点航段的船舶交通管理、移动执法和移动指挥的信息化管理,进而提高黑龙江海事局的海事监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该系统配合AIS使用后,将全面提升海事部门的海事管理、航路规划、搜救指挥、危管防污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该系统还将实现了水上交通管理、海事移动指挥、移动执法取证等功能,成为一个综合性的海事信息化监管平台。
4 黑龙江海事局地理信息系统的社会效益

4.1 提升海事监管水平

该系统可有效地加强水系内客运船舶交通管理,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增进客运船舶交通安全,防止客运船舶交通事故,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船舶和货源于: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物损失。

4.2 提升海事执法能力

系统投入使用后,极大地提升了黑龙江海事局的执法取证能力,对打击违法行为、维护航行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3 减少海事监管工作人力、物力的消耗

该系统可以对重点航行区域进行监控管理并自动化预警预控,减少监督人员和巡逻艇的消耗,节约人力、物力开支。

4.4 提高了应急救助能力

该系统具有快速定位能力,在发生应急情况时,可以精确确定事故船舶位置,同时搜索附近救助力量,便于决策者制定科学、高效的救助方案,节约宝贵的救助时间,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

4.5 对外向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

黑龙江海事局地理信息系统对辖区船舶动静态信息能够进行全面掌握,可以通过多种手段为有关单位及行政相对人提供信息服务,提高港口的运输和生产效率。
5 结语
黑龙江海事局地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对黑龙江海事局海事监管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全面提升了黑龙江海事局在海事监管、执法取证、事故调查、应急救助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系统投入使用后,经使用单位反馈,效果良好,达到预期设计目的。
参考文献:
金娥.内河运输安全预警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0-21.
张治源,李文华.浅谈VTS在我国海事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海事,2008(2):49-50.
[3]胡青,张淑芳.VTS、AIS和公网监控系统信息共享技术研究[J].中国海事,2010(11):24.
[4]张鹭,高倍力,唐安慧.内河智能交通系统研究[J].水运工程,2006(9):2.
[5]王宏,殷兵.黑龙江港区船舶航行安全与管理[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2):3

2.论文导读: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