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受众观看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心理分析-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006 浏览:82924
论文导读:
摘要: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在国内的繁荣之势引起了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有关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研究迅速成为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受众观看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心理分析。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不仅在内容、表现手法上可以发展,而且在更多方式上还可以推销自己。本文通过较详细的论证,让受众对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有所了解,从而引导受众在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收视心理和偏好上做出正确的选择,媒体也应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及时对媒体自身进行调整以便更好的适应受众的需求。
关键词: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 问卷调查 收视心理 受众心理
1004-1079(2008)10-0192-01
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是电视媒体争夺观众眼球的重要阵地。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吕焕斌对“民生新闻”所下的定义为:“媒体站在人文关怀的立场,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姓、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
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受众观看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心理及分析。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为主,访谈为辅。在对60位受众进行的关于观看民生类电视节目的问卷调查中,总结出受众的收视心理和偏好,并对本文的问题假设进行分析判断。
假设1: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能够满足受众的参与心理,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构建了平等的公共话语平台。
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是其显著特征之一。根据卡尔·霍夫兰的说服理论和使用与满足理论,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中双向互动的传播模式,可以让受众积极参与传播,更加强调了受众的作用,而且双向传播模式更容易吸引受众,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满足了受众对构建公共话语平台的意愿。在调查问卷中,90%的受众选择了更喜欢双向传播的模式,50%的受众表示愿意亲身参与互动、参与传播,60%的受众选择了愿意对节目信息进行再传播。在访谈中,大部分受众觉得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双向传播模式调动了受众的参与积极性,实现了公共的话语权,这样的新闻更容易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①在近两年的中国电视新闻改革中,新闻栏目中的“互动”越来越明显。这种“互动”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有奖收视、短信参与、信息反馈等通常层面上了,更多的则是以节目内容为主的更深层次的互动。相对此前的中国新闻传播实践,民生新闻的确具有相当大的变革性意义。
假设2:观看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满足受众的区域认同心理和归属心理,其中长期居住人口对于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关注度比暂时居住人口高。
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使得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交流的平台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7ctime.com
更宽,信息的通路更广,栏目的贴近性更深了。民生新闻所关注的基本都是本地的新闻,是真正意义上的普通市民“自己的新闻”。在库尔特·勒温的群体动力学中的场论理论中,内聚力是个体成员实现集体期望的程度,内聚力标志着集体对于个体的重要性。90%的受众认为民生新闻最大的特点是区域性强,贴近群众,80%的受众表示他们收看民生新闻的目的是了解周边区域信息,60%的受众更关心同城的自己身边的民生新闻,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区域性强,可以增进受众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可以满足受众的区域认同心理和归属心理,因为受众离这类信息发生的信源最近。80%的受众更喜爱看突发性事件和暴光不良事件的民生新闻,他们表示,这些民生新闻可以让他们更及时、更便捷的了解自身周边发生的事件,同时也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启示和警示。对于那些被批评、被的事件,民生新闻很少有那些程式化的评论,而是注重受众自己独立地发表对事件的看法。几乎全部暂住受众都觉得是否收看民生新闻是无所谓的事情,观看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消遣娱乐。暂住受众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远远小于长住受众。但不得不承认的是,②民生新闻实现了一种话语权的转移,即从传统的以传者为中心转为以受众为中心,从内容构建、表达方式和叙述结构上都实现了话语权的社会下移,由文化精英到平民百姓,彰显的是平民百姓的价值取向和草根情结,从而增强了受众的区域认同心理和归属心理。(成立)
假设3:受众对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过分依赖心理,可能造成媒体报道视角的误区和媒体越权的现象。
受众对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区域认同心理和归属心理,并不等于对节目的过分依赖心理。调查表明,受众对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不存在过分依赖心理,因此受众的依赖感不是造成媒体报道视角误区和媒体越权现象的主要原因。菲利浦·帕尔姆格林认为,媒介期望反映了受众文化、心理、社会的认知,同时也包含了某种接触传媒内容的“实际”经验,这些决定人们想从媒体获得自己想要的满足的主要信息成分,从而影响媒体行为。70%的受众觉得民生新闻栏目是百姓遇到困难可以求助的机构,60%的受众选择在遇到一些困难时会向民生新闻栏目求助,这进一步说明为广大受众服务是民生新闻的立足之本,但仅仅有20%的受众表示把民生新闻机构看成是能够解决百姓困难的部门,正是这20%的受众在遇到问题时会过分的依赖于民生新闻机构,把越位、越权看成是正常的现象。从以上的数据来看,受众并没有过分依赖民生新闻的力量来解决自身的困难和问题。因此,民生新闻关于越位、越权的误区,就不是主要由受众的倚赖而引起的。媒体对于新闻的把握要具有真实性、客观性,这不仅需要媒体工作者的自律,也需要广大受众的监督。(不成立)
假设4: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区域性强、地域特色突出,可以让受众更多的了解地方区域文化和传统文化,同时,让受众在心理上感受到人文关怀,从而提高整体公民素质。
③民生新闻的一大特色就是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即把人民作为国家的根本,充分反映民众生活,关注民生疾苦,为民排忧解难,表达对普通民众的人文关怀,并用正确的新闻舆论影响和引导大众的社会行为。菲利浦·帕尔姆格林对于期望的解释,也可以应用到受众对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收视的选择性上。数据显示,60%的受众选择观看民生新闻时获得地方区域信息更多,地方区域信息中就包括论文导读:息的“把关人”,电视新闻人在传播实践中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传播技能,另一方面也要着力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提高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开辟受众深层探求的文化空间,引导受众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受众雅俗共赏的审美价值观,进而引发受众对生活的深挚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人
地方区域文化和历史文化信息。在调查中,还关注了受众对东北特色文化的看法,90%的受众对东北特色文化表示接受和喜爱。④民生新闻在构建公共话语平台、承担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沟通协调社会舆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几乎所有受众都认可民生新闻,认为通过民生新闻的宣传,公民整体文明的程度有所提高,其中20%的受众认为民生新闻的宣传对公民整体文明程度的提高起很大作用。电视民生新闻以其“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独特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会起到独特的作用。(成立)
对于民生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方向,受众的心理选择和媒体的自身调整都很重要。⑤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丰富和提高,受众的收视心理和审美旨趣也日趋成熟,这就要求作为信息的“把关人”,电视新闻人在传播实践中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一方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传播技能,另一方面也要着力提升受众的媒介素养,提高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开辟受众深层探求的文化空间,引导受众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构建受众雅俗共赏的审美价值观,进而引发受众对生活的深挚热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对人生的理性思考。
参考文献
民生新闻互动模式(陈力、张晟)(《新闻前哨》2006年第9期)
民生新闻要抓住民心(高玲)(《记者摇篮》2006年5月)
[3] 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凸显公共价值取向(徐波)(《声屏世界》2007年3月)
[4] 电视民生新闻研究综述2003-2005(侯迎忠)(《现代研究》2005年4期)
[5] 民生新闻应监守受众本位理念(常凌冲)(《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