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述估测注重体验估测推动概念形成科技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302 浏览:10606
论文导读: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体积(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等),货币单位(元、角、分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和理解生活中这些“量与计量”中的概念时,要经历其中的三个重要阶段:量的初步认识(直观或直接比较“量”的大小)、量的间接比较(用非标准单位
摘 要:在进行“量与计量”的概念教学时,应着重于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注重体验、估测,将会有效促进概念的形成。从贴近生活、强调实践、注重感悟等方面加强学生的体验,从把握标准和体会方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关键词:体验;估测;实践;把握标准;概念形成。
1002-7661(2013)17-132-02
小学数学教材中常用的计量单位有: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等),质量单位(吨,千克,克等),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体积(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时间单位(年、月、日,时、分、秒等),货币单位(元、角、分等)。研究表明,学生学习和理解生活中这些“量与计量”中的概念时,要经历其中的三个重要阶段:量的初步认识(直观或直接比较“量”的大小)、量的间接比较(用非标准单位或用另一个量为“”比较)和认识国际通用单位并用其描述大小。
在进行“量与计量”的概念教学时,感受与摘自:毕业论文格式下载www.7ctime.com
体验计量单位是这部分内容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应着重于计量单位观念的建立。注重体验、估测,将会有效促进概念的形成。

一、在体验中理解概念

要将抽象的计量单位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实现计量单位实际意义的建构,必须依托大量的实践体验活动而展开。

1、贴近生活

激活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找准概念建构的立足点,让学生的学习最大限度地接近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例如《认识人民币》的教学:
师:这是什么?(教师拿出熊猫存钱罐)
生:存钱罐。
师:(摇动)听,里面已经攒了不少的钱。对钱,你知道些什么?今天我们就进一步认识人民币。
直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体会钱在生活中应用,同时也了解到学生对人民币的认知起点,为后面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2、强调实践

学习量与计量的知识,其中国际计量局颁布的专业术语和名称只是作为了解,更重要的是建构量的现实意义。因此,实践应成为学生学习量与计量知识的最主要方式,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量在生活中的存在,认识量的实际意义。
如《克和千克》的教学片断:
①掂一掂,感受1克。
师:请大家拿出你们准备的2分的硬币看一看,放在手里掂一掂,你有什么感觉?
生1:好轻啊,好像没什么感觉。
生2:很轻很轻。
②估一估,猜测1克。
师:虽然很轻很轻,但它也有质量的。大家猜一猜,这个硬币有多重?
③称一称,认识1克。
师:要想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秤称。
(课件介绍:生活中的秤,如天平、盘秤、电子秤、台秤、磅秤等)
师:一般用来称比较轻的物品时,要用到天平。老师今天就特意为大家带来——天平。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吧。(介绍天平的用法。)
教师将天平的游码调到1克的位置,把1个2分的硬币放到左盘里。
师:你们瞧,现在天平的左右保持平衡了。也就是说——
生:1个2分硬币大约是1克。
师:现在再请大家掂一掂这个2分的硬币,感受一下1克到底有多重!
师:那你觉得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呢?
生1:一个乒乓球。
生2:一个图钉。
……
教师接着展示收集到的1克的实物图片,加深学生的认知。
教学中通过“掂、估、称”等实践活动,学生充分体验1克。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

3、注重感悟

感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先有所感,后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依靠平时的经验积累。感悟是感知的延伸,也是教学效果的最终体现,更是提升数学素养的关键所在。
如《秒的认识》的教学:
①认识秒针和1秒。首先让学生观察钟表面,认识秒针,看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接着听秒针走动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用一种声音来表示1秒的时间。
②体验1秒的长短,感受1秒的价值。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学生可能会拍一下手,眨一下眼,跺一下脚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短暂,接着出示课件介绍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工具在短短的1秒却能做很多事情,如: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超级计算机一秒可以计算20000 万亿次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作用真大。相机出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论文导读:
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③认识、体验几秒。首先是认识几秒,设置问题情境:秒针走1格就是1秒,那么神九发射倒计时是从10开始,那它走了几格呢?播放神九发射倒计时的情景图,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接着让学生体验几秒。如果不看钟表,怎样知道一件事经过几秒呢,让学生想出估算几秒的方法,如:数数、眨眼睛、拍手等,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沙漏的20秒。
④探究1分=60秒。首先让学生听一段1分钟的音乐,让学生在听的同时估算这段音乐用了多少秒。学生已经有了上面估算的经验,应该说大部分同学都能估算得比较接近,这个时候再让学生猜想1分等于多少秒,接着通过课件演示证实学生的猜想。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估算、猜想、验证、感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来,同时通过直观演示,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二、在估测中明确概念

计量单位概念的教学要求,一般是指使学生建立常用计量单位的观念(即表象),初步学会用所学的一些单位进行计量。其中首要的任务是使学生对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在教学中,应始终重视估测。估测有助于儿童理解测量的特征和过程,并获得对计量单位大小的认识。学生在估测方面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发展,他们将在实际问题中发展估测的策略,积累根据问题确定精确度的经验。

1、把握标准,明确内涵

估测是对实物与标准计量单位间的关系作出判断的过程。要使估测结果与精确结果比较接近,估测者在头脑中必须不断地将被估测实物与测量标准相比较,不断地修正、尝试,直至形成正确的表象。
《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中,在认识1平方分米后,让学生把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放到抽屉里藏好,再剪出一个头脑中1平方分米大小的纸片。剪完后与标准的纸片进行比较,并汇报比较的结果,教师针对出现的“大了、小了、差不多”三种情况分别提问:下一次,你会怎么剪?学生明确后进行第二次剪。经过这两次剪纸片,学生不断进行调整、修正自己对1平方分米的认识,逐步接近标准。

2、体会方法,提升能力

方法,古代指量度方形的法则,现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学习方法,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在进行“量与计量“概念教学时,学生在不断估测中,要逐步了解和掌握一些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来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估测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实物与标准计量单位的估计,即将实物与测量标准间进行类比;第二类是实物与实物间的估计。
《体积和体积单位》中认识“立方厘米”的教学片段:
师:请大家从学具中拿出一个1cm?的正方体,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是通过量一量它的棱长知道的。学生用手摸一摸1cm?小正方体,感受它的大小。
接着让学生用1cm?的小正方体摆出:2cm?、4cm?,并感受它们的大小。
教师再出示10cm?的模型,提问:请你猜一猜它的体积,并说出猜想的理由。
生1:我猜是10cm?。因为一格是1cm?,这个物体大概有10格,所以我猜是10cm?。
生2:我猜是9cm?。因为它比前面4cm?的物体大得多,所以我猜是9cm?。
教师再分别出示100cm?、500cm?的模型,也让学生进行猜想。接着拿出一个500cm?,与前面的500cm?的模型合在一起,正好组成一个正方体。教师提问它的体积是多少?最后告诉大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dm,所以这个正方体的体积也是1dm?。
学生对2cm?、4cm?形成的表象是建立在1cm?的认知基础上。对10cm?模型的估测更多是建立在4cm?的基础上。再猜100cm?时,显然学生猜想的基础就会以10cm?为标准了。在上面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就会体会到实物与标准计量单位、实物与实物之间的两种估测方法,并灵活运用这两种估测方法。
估测是一种介于推理与猜想之间的心理活动,其估测的过程是不确定的,其结果是不唯一的,估测策略可能是多样的。组织学生交流估测策略,比较估测结果,展示每个学生的独特想法,相互借鉴,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论文导读:增强估测意识。摘自:学术论文网www.7ctime.com上一页123
增强估测意识。摘自:学术论文网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