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反思革新突破与科学评价冲突与反思期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598 浏览:158192
论文导读:
摘要: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开放、现实的海派风格继续鲜明体现,对中学历史教育目标要求培养的学生素养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因过度追求突破创新,对学生的多元能力提出更高评测要求,导致试卷因考试院和学者的主观意志产生诸多问题失去平衡性和稳定性,信度和效度下降,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公正。为做到以创新突破引领教育方向和科学公正评价的相对平衡,必须改变高考命题工作目标和命题小组结构的失衡问题。
关键词: 海派风格;信度和效度;科学评价
Conflicts and reflection of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 On the course of histor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Shanghai 2012
SHE Wenhua (Shanghai Experimental School;Shanghai;200135)
Abstract:In 2012 the Shanghai history course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opened, the reality of the Shanghai style is reflect, it he certain guidance on the role of history education for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quality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But because of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multiple ability of student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evaluation, caused the paper examination and scholar's subjective will he many problems to lose balance and stability, decreas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impact the scientific fair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s to achieve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relative balance leading education and science fair evaluation, must change the imbalanc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bjectives and propo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7ctime.com
sition team structure.
Keywords:Shanghai styl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Scientific evaluation.
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秉承了上海试卷的一些传统特点,又意图加大力度改革,对学生的多元能力做出更高要求的评测。在试卷评价争取创新突破的同时却对评价的科学与公正构成挑战。
2012年的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开放、现实的海派风格继续得到鲜明体现,对中学历史教育目标要求培养的学生素养有一定指导作用。首先,上海历史试卷面貌生动的特点被很好地保留下来。考题引用材料依旧多元,史书文献的随处可见,仅点明出处的就有《左传》 、《金布律》 、《元史﹒奸臣录》 、日本《养老律令·学令》 、《马歇尔计划》 、《论美国的》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马约》 、《雅典政制》 、《风俗论》等,此外统计图表、历史漫画、历史照片、文物图片、历史地图……不一而足。这不仅使试卷表情活泼,又引领历史教育对多种历史材料的关注,从而强化学生对多元历史材料丰富性的认识,推进了对培养“史由证来,论从史出”意识的关注。其次,上海历史试卷注意对试题历史环境的创设,增强学生做题的代入感,如37题第(2)小问“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将学生放入北宋初年的时代背景从当时的决策者而非现代旁观者的视角去思考决策的合理与否,注意历史唯物史观的掌握运用,在真正理解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历史。第三,上海历史试卷依旧保持小切口、大视角的特点,注意历史与现实、地区文明与全球文明的紧密联系,不回避历史热点与重点,关注对学生深层历史认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第38题考察1840年到1842年战争发生的历史原因,没有回避战争战败170周年的历史热点,反而要求关注工业革命和整体世界文明的逐渐形成对落后的中国影响,产生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实现对学生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考察。第39题也有类似风格,不回避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百年的历史热点,以女权和教育为切入口,关注此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新陈代谢的进步与冲突,紧扣考纲重点。第40题“伏尔泰眼中的中国”通过伏尔泰描绘中国、学生看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以两个视角将东西方历史进行融通,不仅关注中国古代社会、又联系法国启蒙运动发生的社会需要,考察学生将历史与现实、地区文明与全球文明有机联系起来的深层认识。综上所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材料为载体,注重对历史思维、历史认识和历史智慧的深层次考察是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值得肯定的长处。
但是2012年上海市历史高考试卷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不容回避,对试卷的信度和效度形成明显不利影响,从而影响考试评价的科学公正。
首先,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存在历史概念界定不严谨、题干逻辑指引误导的问题干扰学生的正确认识。例如选择题第3小题,答案认为对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荷马史诗》的论断就颇有问题。第一手史料指的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如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根据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第7课希腊古典文化》记载,特洛伊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3世纪末, 《荷马史诗》相传作于公元前9世纪,历经数百年辗转口传,直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第一次写成文字,距特洛伊战争发生约600余年,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版本甚至不一定是当时的原初版本,如何能够认定为第一手史料?从文献来说《荷马史诗》是原始的,但这一时期小亚细亚地区的文物遗迹应该更接近于一手,《荷马史诗》充其量只是让我们探寻特洛伊战争存在的初始线索而已,不能混同于一手史料。此题答案显然会混淆学生对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历史概念界定的准确认识。选择题第14小题,题干清楚表述以曼彻斯特别针工场细分工序为代表的工艺改革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影响出现,据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记载,第一家棉纺织厂是阿克莱特创立于1771年,据此判断工艺改革的出现应迟于这一时间,而这种工艺改革的普遍化则应更晚,学生若选择19世纪中叶更符合逻辑,,与“普遍发生”这一时间指向吻合。但正确答案却是18世纪中叶,即18论文导读: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中所隐含的推崇史学客观科学的意思准确解读出来,因此很容易选择“傅斯年主张史学研究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答案,而无法推导出“傅斯年重史学客观性而不重视史家的主观取向”答案。这些情况对学生考试心理的稳定和水平的充分发挥都构成较大影响。同时,非选择题需要在有限时间写出三篇论述逻辑
世纪40—60年代。如果强辩教材提到先有手工工场分工工艺改革后有工业革命发生,似与题干提供的逻辑线索不符,学生应该看材料逻辑答题还是无视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答题成为难解的抉择。对学生科学历史共识和审题策略的破坏体现了命题者缺乏对中学历史教学学情的基本了解。其次,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存在某些题目知识考察较偏、甚至超出教材的情况,这成为使考卷难度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以选择题第8小题为例,“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是什么的正确选项是“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但无论是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分册﹒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还是《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都只字未提“行会”,而且教材也从未表明佛罗伦萨是完全自治的城市,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学生容易犯错。选择题第11小题,日本《养老律令·学令》学校“祭拜孔子”的规定出现时间的正确答案是公元8世纪,但是《高中历史第七分册﹒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大字部分强调儒家文化公元6世纪传入日本,而该内容出现在这一课的“知识链接”栏目中,若考察栏目中的内容理解可以接受,但考察这一内容中的时间识记则显然太偏,若教材的“文献选读”、“知识链接”中的历史事件时间都需掌握,学生的记忆负担无疑倍增。也有人提出应根据《高中历史第二分册﹒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中“东亚文化圈”一目来推断时空为唐朝,故推出8世纪的答案,但是教材内容仅指出在唐朝日本在各个层面全面学习中国,并未点出这一学习浪潮始于何时,不如《高中历史第七分册﹒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大字部分明确,更无一字提到学校“祭拜孔子”的确切记载,如果学生选择据此推断,也无法表明他历史逻辑的严谨正确,只是运气而已。此类历史题目的出现,不仅无法有效考察学生的历史素养,更使历史复习方向重现无节制拓展知识内容和死记硬背,开历史教育改革的倒车。
第三,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非选择题存在违背历史客观实证与问题指向模糊的问题,让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回答方向,使试卷难度进一步提升。以36题“梭伦的大盾”为例,问题(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提供材料中仅有梭伦想要离开的理由,并无梭伦可以离开的解释,即使将题干中的“梭伦认为”删除,也仅能凭推测得出结论,而这种非历史的主观臆测即使在语文试卷中出现也经常受到诟病,以免产生高中历史教育的错误导向。显然,这一问题的指向模糊乃至错误,使学生尤其是语文能力出色的学生产生纠结,难以正确回答,思维简单的学生选择照搬材料或教材内容才能凭运气获得一些分数,而要联系到雅典的法制更是异常困难。这种优秀学生可能错得更离谱的题目,无疑影响卷的信度和效度。再看37题“开国议政”,它的提问指向是“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的决策,但问题(1)需要填写的内容答案却来自文官体制的利弊,问题指向特别隐蔽和模糊,要在短暂的高考时间内排除提示的错误干扰,寻找正确回答方向,对大部分思维正常的学生十分困难。题目有利于极少数怪才、天才,失去考察的普遍性,同样影响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第四,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高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造成的难度偏大问题也进一步破坏了整张试卷的信度和效度。从选择题来看,二分选择题考察知识偏细,三分选择题较难。例如选择题第6小题,考察君士坦丁堡分隔爱琴海和黑海的历史地理位置,就是历史地理题中容易被人忽视的知识,历史地图的考察有过细之嫌;三分选择题32题、34题、35题都易让学生犹豫纠结,尤其是34题,学生很难将“要把历史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中所隐含的推崇史学客观科学的意思准确解读出来,因此很容易选择“傅斯年主张史学研究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答案,而无法推导出“傅斯年重史学客观性而不重视史家的主观取向”答案。这些情况对学生考试心理的稳定和水平的充分发挥都构成较大影响。同时,非选择题需要在有限时间写出三篇论述逻辑和结构组织有质量的高分值史论,既要顾及史实,又要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规律或思想,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无法高质量的实现,优秀生无法获得高分可以预料。高考历史加一的学生本就综合实源于:科技论文www.7ctime.com
力偏弱,没有对学生学情的准确估价而仅从主观培养目标去设计题目,是从学科的角度低位、微观把握考试,无法做到客观理性的知己知彼,是造成试卷难度整体偏大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2012年历史高考试卷虽继承了一些历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的优点,有自身的亮点,但过于刻意追求本学科试卷的创新突破,因考试院和学者的主观意志而失去试卷的平衡性,产生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反思近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失去平衡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日益严重,追根究底,命题工作目标和命题小组结构的失衡是问题的根源。考试院希望以历史高考试卷的题目引领高中历史教育的方向,这本身没有错,但是以此为历史高考的首要目标却有问题。高考首先是对高中升入大学学生的科学评价与选拔,需注意各学科选拔平衡性和稳定性,所以首要追求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而各学科间与本学科评价体系的相对稳定也是评价信度与效度的保证。以高考引领教学必须服从这一大局,教育以学生为本,考试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以学生为本,仔细研究学生的实际水平,更不能忽视学生的利益,使学生成为考试评价探索的实验品,失去对考试难度的控制。因此,历史高考的命题一定要面向全体,保持稳定,适度求新,做到考试引领教育方向和保持科学公正评价的相对平衡。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高中历史教育情况和参加历史高考学生的水平拥有准确的把握,在这方面高考命题组构成失衡的问题又突显出来。虽然高考命题组确实是由大学学者与中学学科教师组成,但双方地位差距明显,命题组中大学学者拥有几乎绝对的话语权,过于强势的地位导致了力量的失衡。诚然,大学学者拥有观念新、视野宽、学识深厚的长处,在选择材料、视角,挖掘问题深度方面拥有优势,但学者往往长于学问研究短于命题经验,更对中学学科教育相对陌生,同时自身研究领域水平高但并非娴熟于整个学科领域,因此大学学者掌握试题最终拍板权就有脱离实际的风险,中学教师的弱势地位很难改变这种风险产生的几率。如果不顾大学学者的天然局限,由他们来单独承担命题失误的风险责任,也是对他们的不公平。所以,应该让对高中历史教育更熟悉的市区教研部门和中学教师真正参与命题核心,摆脱从属地位,除建议权外明确拥有试题、试卷的否决权。其中,让市区教研部门参与,有利于形成三足鼎立的稳定构架,缓解中学教师在学者面前的天然心理劣势,才能真正改变命题组的失衡结构,真正加强整个高中历史学科中考与教的联系。
历史高考试卷事关高中历史教育成效和选择历史加一学生的公平利益,不可不审慎应对。
参考文献
余伟民.《高中历史》第一到第七分册[M].上海:华师大教育出版社,2008(8):32-36 .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编.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论文导读:试上海卷试题及答案要点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6).上一页123
试上海卷试题及答案要点汇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