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隐性养成教育隐性化进展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990 浏览:144339
论文导读:
摘 要: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代养成教育由于价值取向一元化,教育方式方法机械导致成效甚微。教师应从观念的开放化、方式的隐性化、实施的综合化等方面研究养成教育的隐形化发展趋势。
关键词:养成教育;发展;德育

一、反思当前养成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价值取向的突出特点是一元化、理想化,重心偏高,片面强调政治性,同时又缺乏层次性,忽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在每个年级段的目标中都专门提出行为目标。但是,养成教育实效甚微,原因主要有:形式化——教师只注重说教;空泛化——教师讲解无实际内容;简单化——不考虑学生的理解和感受。

二、养成教育的隐性化发展

1.教育观念开放化

教育要改革,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是施行良好教育的前提。社会的转型期人们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为:生活化、个性化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设置www.7ctime.com
和社会化。即首先是有生活能力的人,再到有个性的人,最后是社会需要的人。这种价值取向有以下三个特点:强调学生品德培养的统一性和独特性相结合;突出了对学生的主体性精神的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个体发展水平的层次性。
我们的养成教育首先应该是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即生活所必需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言行,其次才是培养具有完美人格和高尚道德行为的人。只有将社会公民这个角色扮演好了,我们才能要求他具备一些高尚的品质,具有高尚的道德行为。

2.教育方式隐性化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们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一条规律看成是教育技巧的核心,是能够找到通向孩子心灵之路的基础。”
隐性课程,也称无形课程,潜在课程。它是指学校开设的正规课程以外的能对学生产生教化作用和潜在影响的各种事物、因素和活动的总和。隐性课程以有意识和无意识相统一的心理机制为基础,重视整个环境对个体的隐蔽作用,主张利用各方面的因素去教育、引导、培养、塑造学生,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品德及行为方式,也就是让学生受教育于无形。
学生的行为习惯不管是不良的还是优良的,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生活是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根。日常渗透的方式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和表扬肯定良好行为。这些并不是枯燥的说教,并不是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树立榜样是直接把良好的行为准则渗入孩子的意识深处,让他意识到什么行为是好的,是受到大家认可的。

3.教育实施综合化

养成教育是关于人的全面教育,绝不是一种方法、一种方式就可以简单达到教育目标。它需要多种方式、多种课程的综合,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优化。
活动课程是综合的,包括各科活动课,如语文活动课、科技活动课、音乐美术等等。比如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环境保护的研究,学生除了跟着老师学习了许多关于环保问题的知识和技术外,更重要的是体验到了环保的行动对于保护人类共同家园的重要性。他们的环保观念、环保意识、环保能力都得到极大提高,这会促使他们环保行为的产生。活动课程能让学生掌握各科知识技能的同时,无形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代社会的学生多忙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他们的自然体验、社会体验、生活体验严重不足,与社会、自然、文化等直接接触的机会日益减少,社会实践活动可以是参观、访问、远足、参加社会服务和军训等。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到活生生的社会,明白自己是和别人联系着的个体,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关心所在地区的发展。这种具有真实感的学习使得正义、集体意识等抽象的道德概念更富有直接性,学生也就更能自然地接受。
(作者单位 浙江省浦江县第四中学)论文导读: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