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建构篮球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模型建构及实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971 浏览:148445
论文导读:“Choking”现象;心理机制;模型建构;篮球运动员1009-783X(2013)02-0164-06文献标志码:A在日趋激烈的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常常会出现一些发挥失常的现象。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马修·埃蒙斯在男子50m3×40的气决赛中,最后一射出现了4.4环的重大失误,使自己在领先

3.3环的优势下痛失金牌,并重演了2004年

摘要:基于“Choking”过程理论和以往研究结论,建立“Choking”心理机制的概念模型。运用实验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以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的2×2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的方法,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软件LISREL 8.70对实验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路径分析。结果表明:1)压力和注意指向对投篮命中率影响均有显著性的主效应,但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2)积极应对、个人自我意识、竞赛特质焦虑、期待取胜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Choking”产生的关键因素,并能有效预测“Choking”的发生;3)个人自我意识、公众自我意识分别对积极应对和回避应对方式产生显著性效应;4)积极应对是个人自我意识产生“Choking”的变量,但是积极应对与回避应对方式均不是竞赛特质焦虑产生“Choking”的变量。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Choking”现象;心理机制;模型建构;篮球运动员
1009-783X(2013)02-0164-06文献标志码: A
在日趋激烈的运动竞赛中,运动员常常会出现一些发挥失常的现象。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马修·埃蒙斯在男子50 m 3×40的气决赛中,最后一射出现了4.4环的重大失误,使自己在领先3.3环的优势下痛失金牌,并重演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悲情的一幕。此类现象屡有发生,为此,运动心理学界将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失常的现象称为“Choking”,并将其定义为:在压力条件下,一种习惯的运动执行过程发生衰变的现象。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就有关于“Choking”的研究,而国内对该现象的研究始于近几年,尚处于摸索阶段,且多是描述性和解释性研究,实验研究鲜见。另外,目前通过模型建构来解释运动员“Choking”现象心理起因的决定变量及其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寥寥无几。有研究者曾运用实验的方式并利用模型建构探讨了青少年射击运动员“Choking”产生的心理机制;但该研究建构的模型为饱和模型,无法探讨变量的作用,并且实验对象的选择为小样本量,其外在效度较低。为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篮球罚球为实验任务,以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的2×2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的方法,试图通过源于:论文大全www.7ctime.com
实验来揭示“Choking”的本质,在探讨技能执行机制意效应的同时,重点探讨“Choking”的决定因素并通过模型建构确定其因果关系,通过建模来分析自变量与“Choking”之间是否存在某个或某些变量,以便能更好地认识和了解“Choking”,同时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1理论假设、模型界定及其识别性检验

1.1理论假设及概念模型的建立

根据以往研究,应对方式、自我意识、竞赛特质焦虑、期待取胜、自我目标取向,以及自我效能感都可能影响“Choking”的产生,且胡桂英等[3]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Choking”心理机制研究后认为,竞赛特质焦虑可能通过应对方式来间接影响“Choking”的产生,但该研究只是提出了这种可能性,并未通过实验证实这种可能性及竞赛特质焦虑会具体通过哪种应对方式来间接影响“Choking”的产生;同时针对目前研究结论的不一致性,本文以“Choking”与应对方式作为内生变量,其中应对方式又起到竞赛特质焦虑产生“Choking”的变量的作用,其他6个变量均作为外源变量,建立如图1所示的概念模型,具体假设如下。
假设一:运动员的个人自我意识、公众自我意识、竞赛特质焦虑、期待取胜、自我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及回避应对均影响“Choking”;
假设二:运动员的竞赛特质焦虑可通过积极应对、回避应对间接影响“Choking”;
假设三:运动员的个人自我意识、公众自我意识、竞赛特质焦虑、期待取胜、自我目标取向、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及回避应对之间均具有相关关系。

1.2概念模型识别性检验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识别性 t 法则(模型识别的必要条件),t=342研究过程

2.1实验对象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及体育教育篮球专业共88名运动员(男76名,女12名)参加本实验。被试年龄18~26(2

1.650±605)岁,训练年限3~14(5.720±论文导读:

2.635)年,均参加过正式的篮球比赛。根据以往研究,为了减小被试非技术自动化的可能性,采用运动员自然条件(即低压条件)下投篮命中率≥50%的技术标准,其中8名运动员由于没有达到该指标而退出实验,其他80名被试继续参加实验。另据有关研究结果,“Choking”现象在性别上并无差异,所以,本研究没有考虑男、女被试人数等同的因素[7]。

2.2研究方法

1)实验法。
通过注意指向和人为设置的压力情景,测试运动员在有无注意指向及低压与高压情景下的投篮成绩变化情况,并运用心率指标及竞赛状态焦虑问卷(CSAI-2)来检验设置的压力情景是否有效。
2)访谈法。
根据研究的需要,采取个别访谈与焦点团体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篮球教练员和参加实验的所有被试进行直接的、多次而又深入的访谈。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运动员在人为设置的高压条件下是否感觉到了压力的存在;在比赛中是否经常发生罚球不中的现象,原因何在;在实践中有哪些比较好的预防“Choking”的措施等。3)问卷调查法。
实验前一周,由主试组织并指导参与实验的运动员集体完成中国运动员应对量表、自我意识测试量表、运动竞赛焦虑测验、期待取胜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及特质运动自信心量表。量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有效率为100%。竞赛状态焦虑问卷是运动员在实验现场完成的,在低压和高压2种实验条件下分别报告其状态焦虑。
4)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收集并分类整理得到的有效数据,运用社会科学用统计软件包SPSS 16.0进行一般描述性统计、简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专用分析统计软件包 LISREL8.70进行路径分析,考察人格特质对“Choking”的影响模式。

2.3研究变量和测量工具

本研究所选取的内生变量包括“Choking”和应对方式,分别利用实验法和中国运动员应对量表进行测量;外源变量包括自我意识、竞赛特质焦虑、期待取胜、目标取向和自我效能感,分别利用运动心理学中常用的自我意识测试量表、运动竞赛焦虑测验、期待取胜量表、运动中任务定向和自我定向问卷以及特质运动自信心量表进行测量;竞赛状态焦虑问卷用于测试被试在低压与高压情景下的状态焦虑水平,作为检验设置压力情景有效性的心理指标。本研究所用量表均符合统计效度及信度要求[8]。

2.4实验仪器

数码摄像机1台,进行全程摄像;Polar心率遥测仪(PolarS610i,芬兰产)2部,用于同步测试被试的心率。

2.5压力设置

本研究运用了“低压”和“高压”2种压力条件。将自然状态下对被试引起的压力定义为“低压”,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低压”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也就是说,被试在面对实验过程和只有一个主试时,也可能会感到压力。也许对某些被试来说,他们会感到“一些”或“中度”的压力[7]。基于以往的有关研究,本实验中的“高压”由模拟比赛、观众、录像、金钱奖励等压力源组成,且以往研究已证实这些压力源足以引起摘自:学年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增加的压力[7,9]。

2.6实验设计及步骤

本研究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中的2×2两因素被试内设计,2个自变量都作为被试内变量。其中,自变量A为压力,有2个水平:低压(a1)、高压(a2);自变量B为注意指向,也有2个水平:无注意指向(b1)、有注意指向(b2)。这样2个因素可总共形成2×2=4种实验处理水平的结合:低压无注意指向(a1b1)、低压有注意指向(a1b2)、高压无注意指向(a2b1)、高压有注意指向(a2b2)。因变量为被试的篮球罚球成绩(即投篮个数)。参加实验的每个被试均接受所有自变量实验处理水平的结合。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第1阶段被试在无压力的条件下每人完成20个罚球线定点投篮的练习,并且投篮时主试不能做任何投篮技术上的指导;2)第2阶段同第1阶段,但主试要给予被试投篮技术的指导;3)第3阶段测试前,先测一下被试每人当前安静状态下10 s的心率,并填写一份竞赛状态焦虑问卷。设置压力情景后同步论文导读:
骤1),并且正式比赛前请被试再次测试每人当前安静状态下10 s的心率并完成一份竞赛状态焦虑问卷;4)第4阶段,被试在高压条件下完成同步骤3)相同的实验任务,但主试要给予被试投篮技术的指导。

2.7“Choking”指数的操作性定义

本研究将篮球运动员的“Choking”指数定义为:“Choking”指数=低压条件下的投篮命中率(个)-高压条件下的投篮命中率(个)。如果指数为正值,则表示被试在压力条件下不能保持原有的运动水平,即出现“Choking”,且指数越大,说明“Choking”现象越明显。根据“Choking”的操作性定义,经统计,在所有参加实验的80名篮球运动员有64人成绩差为正值(2.047±0.415),12人成绩差为负值(-1.333±0.492),4人成绩差为0,即共有64名运动员发生了“Choking”。由于本研究是针对“Choking”运动员的心理机制展开的,所以,以下的数据分析均是针对这64名运动员而言的。

2.8数据分析步骤及方法

数据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几步:1)预备性分析,采用SPSS 16.0对低压与高压下被试的心率、状态焦虑水平及投篮成绩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对压力和注意指向对被试投篮成绩的影响进行方差分析;然后对实验选取的外源及内生变量进行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2)结构模型检验,采用LISREL 8.70软件对数据进行路径分析,并运用结构方程分析中最为常用的估计方法即极大似然法对数据进行参数估计[4];3)模型修饰,根据路径分析的修正指数对模型进行适当的修饰,并检验比较[5],以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型。
3结果分析与讨论

3.1压力情景的有效性检验

3.3运动员“Choking”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

3.1运动员“Choking”指数与其人格特质的一般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研究所选取的运动员人格特质主要包括应对方式、自我意识、竞赛特质焦虑、期待取胜、自我目标取向和自我效能感等指标。统计结果表明(见表4),实验所选取的外源及内生变量均具有合理的标准差,偏度和峰度的绝对值均小于2,说明变量数据的分布满足正态分布假设,故符合路径分析的前提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