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阅读教学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联系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652 浏览:136512
论文导读:
摘要: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首先从传统文化这一角度出发,提出了传统文化是建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点这一命题。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及其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出发,以人的发展为着眼点,对其进行分析和论述。接着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为思考的基点,从课程标准提升了传统文化经典的地位和功能,教材文本增加传统文化素材比重两方面来阐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最后通过对语言文字与传统文化关系的分析,和对传统文化二重性的思考,文章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活动摘自:学术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突破两方面来说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超越。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关系
在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下,我们的高中阅读教学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是为了考试加强对知识的识记和解题能力的训练,还是重视民族文化传统的教育呢。如果不澄清这些问题,阅读教学就会陷入盲目,就会本末倒置。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关系进行思考。

一、传统文化:建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点

传统文化具有无形的穿透力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影响力,没有任何人可以跳出历史之外、超越传统文化去理解、解释和处理某一对象,只要人存在于历史之中,他就会被传统赋予某种文化“前见”,即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与心理素质等。那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建构与实施就不可能不带有这种文化“前见”的烙印。正如鲁洁教授所说:“传统既是历史又是现实,这是历史在现实中的沉积。它不仅作用于过去,而且构成为一种强大的现实力量作用与当前乃至未来。”①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建构过程中,传统文化与我们民族的语言一起融注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无形的力量,渗透在阅读教学的目标确立、内容选择、实施过程与评价之中。《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这一课程目标的提出,表明了阅读教学已不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训练答题能力的机械操作过程,而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整合过程,是“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过程”,表现出的是对人的关注,而这一点恰恰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不谋而合。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课程标准突出了学生身心发展和文化内涵,指出内容的选择要“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选择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天人协调”、“兼容并蓄”、“自强不息”和“矢志爱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在阅读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传统文化也起着“前见”作用,影响着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对阅读教学的评价中,课程标准建议:“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这样的评价方式,尊重的是学生这一主体,立足点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和一种人文关怀。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在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语文教育与人类文化似血肉同构,融会成回旋激荡、奔突绵延的激流,传播、选择文化,追寻和创造着人类的文化精神,为人类构造精神的家园——陶冶人性与情操、心智与灵魂,唤醒生命与智慧、主体性与创造力,从而充实生命内涵、洞察人生真谛,把握生命的价值,提升人生境界。正如曹明海教授在《语文教育文化学》一书所言:语文教育并非只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文化过程,是生命成长、精神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浸透着文化的精髓,包容着丰厚的文化意蕴,跳动着生生不息文化命脉,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质和文化功能。②《全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均指出:语文教育必须引导学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把语文教育作为体认民族文化的过程”。语文教育就是要通过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向学生传递人类的优秀文化,让学生在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中,主动学习和体验文化,在对文化的理解、接受和创新论文导读:
活动中发展自己。因为语文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蕴含着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民族精神的精髓,连通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命脉,流淌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它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是民族继续生存的动力,是民族文化之根。

(一) 课程标准提升了传统文化经典的地位和功能

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年到现在,国家陆续颁布过9个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语文课程标准),其中涉及高中语文的有六个,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从大纲发展到课标时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取向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历年的大纲认为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1980年大纲侧重于对词汇、句式等文言知识的掌握,对课文内容基本没作要求。1986年大纲在要求掌握文言语法知识的基础上,还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同前者相比,认识上有了进步。1990年,国家教委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的精神,对1986年大纲加以修订,修订的内容之一就是“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负担”。根据这个精神,1990年大纲对文言文的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突出的是对词汇、句式等文言知识的掌握,将“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变为“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1996年大纲在1990年大纲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要求,特别是对文言课文提出了“诵读”的要求。从此,“诵读”作为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出现在后来的历次大纲(课程标准)中。2000年大纲首次增加两个目录(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和背诵的课文篇目),更加明确了教学要求,突出了教学重点。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传统文化经典——古诗文的教学标准作了更具体、更明确 、更高层次的要求。首先,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不再沿用大纲中要求的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古今词义“掌握”、“理解”、“了解”的提法。因为这种大纲指导下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是缺乏对学生个体身心及兴趣发展关注的“行为目标”取向。一篇篇优秀的古诗文,被知识理性所肢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次,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的新理念,认为“语文是最重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提法可能意味着传统文化经典的教学不再以提高学生古诗文的阅读能力为指向,而应是通过古诗文教学让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以此来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实现语文教育的“育人”、“立人”功能。最后,课程标准在附录部分对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建议。从建议中,我们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关注。例如,诵读篇目有《劝学》、《逍遥游》等先秦散文;《师说》、《阿房宫赋》、《赤壁赋》等唐宋散文;《诗经》中的《氓》、《采薇》,楚辞中的《离骚》;唐宋诗词中的《蜀道难》、《琵琶行》、《虞美人》等作品。课外读物涉及的文化经典著作有《论语》、《孟子》《庄子》等;小说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剧本有《西厢记》、《雷雨》等。另外,在选修课程举例中提到了“唐诗选读”、“戏剧选读”、“先秦诸子论著选读”、“中华文化寻根”等专题。

(二)教材文本增加传统文化素材比重

教材文本是阅读的载体,语文教材特别是那些文质兼美的经典性教材文本都是人类优秀文化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的结晶,综观历年教材,我们发现在阅读文本的选择上很重视传统文化经典,而且以传统文化为素材的文本数量在增加,比重在增大。下面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为例加以说明:
必修一所选的三篇文章《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是我国史传散文的典范,都是千古流传的叙事名篇;必修二有反映屈原爱国的《离骚》、弃妇对天长地久爱情渴望的《氓》、曹操求贤若渴的《短歌行》、刘兰芝、焦仲卿生死相从的《孔雀东南飞》、陶渊明高风亮节的《归园田居》、苏轼乐观旷达的《赤壁赋》、我国书法艺术珍品的代表《兰亭集序》等;必修三唐代诗歌部分选取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四位明星,让我们领略到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古代议论性散文有治国得失的《寡人之于国也》、总结军事经验和国家兴旺的《过秦论》、讨论治学和求师态论文导读:
度方法的《劝学》、《师说》;必修四所选则是宋词艺术的绽放和人性光辉的展现。必修五有反映回归田园乐趣的《归去来兮辞并序》、苦闷心灵追求的《逍遥游》、骈文精品的《滕王阁序》和感人肺腑的《陈情表》。阅读这些充满智慧的篇章,聆听远古的声音,感受古人的非凡和睿智,我们会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除了上述反映传统文化经典的文本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在梳理探究板块也突出了传统文化的地位,梳理探究部分几乎都与文化有关,其中有中华民族文化之根的“汉字”和传统文化的体现者——成语、姓氏、文言及古代文化常识。名著导读部分全是国内外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
语文教材中的蕴含的大量传统文化现象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帮助学生获得各种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到各种文化现象背后所蕴藏的深层的文化精神、文化情感。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选文是中华几千年的文章中的精品,完美的形式中蕴含的是最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精神对话的过程,就是畅游在民族文化宝库中接受传统文化洗礼的过程。我们对中华民族以仁为本、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自强不息、矢志爱国的精神,敬老爱幼、诚心待人的美德,尊师重教的传统,注重慎独自爱的个人修养等文化传统的了解大都是从语文课本的阅读中开始的。
由此可见,高中语文越来越关注传统文化的教育,已经为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三、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超越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对话活动

“语文是以言语(语言)为根本质的包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构成的一个综合体。言语(语言)是语文的根本质。”③而“言语(语言)作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是人类进入文化世界的主要向导,是一种意义和价值体系,是存在的家园。”④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说“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体系,而是一套发音风俗及精神文化一部分。”⑤就母语而言,“造字、构词、组词、布局谋篇、描景达情等这种看似纯语言形式的构造,实际也深埋了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也直接塑造着民族的文化心理。”现代语言学家洪堡特指出:“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这就表明了我们的语文教育作为民族的母语教育,它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历史传统,负载着中华民族的情感、思想和哲学,蕴含着独属于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智慧。作为汉民族语言的书面记载者——汉字更是传统文化的体现者。“汉字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永恒的向心力,是我们这个民族的百科全书。”“一个方块汉字,就是一个天地,一个世界,一种历史,一个民族的心灵、记忆、希望和寄托,一个美丽不老的民族形象;一个方块字,就是巍巍泰山、滔滔黄河、茫茫神州的代码,它有如光芒四射的彩霞、震撼世界的雷电、浇灌大地的云雨,有说不尽的美丽。”从这诗性的描绘中,我们看到了汉字的文化真谛。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就是以汉字为传递给学生的,如果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能理解和把握汉字的文化特征和意蕴,只将其作为简单的信息来处理,那么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在教学中流失,文本的意义就会被埋没。正因为如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当你读写一个汉字,它呼之欲出,与你“打交道”,与你对话交流;当你阅读一个汉语言文本,走进文本的形象世界、情感世界和意义世界,就会在感受和体验中与文本及作者产生情感的沟通、心灵的问答和意识的遇合。我们再从阅读教学的载体文本来看,语文教材是展现传统文化的舞台,从中我们能看到生命的流转气息,以及一幕幕亮丽的文化景观。《诗经》里流淌出的是远古先人浓烈而炽热的爱情吟唱;《论语》里有着儒家智慧的闪光;唐诗中呈现的是绚烂多姿的文化景致;《红楼梦》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粹集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艺术之神、美学之光;沈从文笔下描绘出的是纯净美丽的湘西的民风民俗民画;阿来的《尘埃落定》凝聚的是浓郁而神秘的藏族风情与藏族文化……语文教材就应为学生提供与传统文化对话、与多元文化交流的一个平台,这将有助干开阔学生的文化胸襟,提升学生的生命智慧,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人格。因此,从本质上说,高中语文论文导读:
阅读教学是一种与传统文化对话的活动,即与阅读文本中的汉字、词汇、思想、情感、心灵、生命、精神和灵魂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对话活动。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突破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它是一把双刃剑,当我们看到其积极一面的时候,也不能忽视其负面的影响。我们要像对待文化遗产一样,对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导的古代文化批判的继承和发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文化既可以成为一种思维定势限制教学的进程,也可以作为一种动力推动教学的发展。因此,对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必须加以分析、辨别、批判和继承。
首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一种文化的发展,必须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基础,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与传统文化决裂,重新投入另一种文化的怀抱。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尽百年劫波,一经新文化运动,二经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三经十年代中国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如今在国人的思想中还能剩下多少呢?杜维明教授曾经说过:“我们看中国这一百多年,其间受到很多屈辱,而我们自己走的这条路,到今天看来,科学主义、群众路线等等,和传统文化的丰富相比,它有一种矮化、狭隘的趋向,很多(传统)资源被消解了。”⑥因此,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时,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因为语文教育不仅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赖以延续和发展的基础。传统文化是靠语文教育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并在传承过程中对先在的文化加以选择性的吸收与能动性的扬弃,以至不断发展、超越和创新。传统文化以其强大的精神凝聚力,积淀、渗透、内化于每一代华夏子孙的心灵深处,不断激活民族的生命潜质、生生不息。
其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突破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中国宗法制的封建社会里形成的,无疑会带有许多封建的、落后的观念,而这些封建的观念都需要我们在教学传统文化时认真分析和剔出。
语文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形式,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人就是在语文文化中生存、生活与发展的,正如海德格尔所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我们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的探求,目的是唤醒人们的文化意识,使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学习继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使阅读教学成为同传统文化对话和构建的活动,使阅读教学成为陶冶人性、促进生命个体总体生成的文化过程。总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固传统文化之“根”,求新文化之“源”,立足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吴宁康:《教育社会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30页
[3][4] 曹明海、陈秀春:《语文教育文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5] [英]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7页
[6] 杜维明:《文明的冲突与对话》,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