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析文化建设新时期高校爱心文化建设革新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1998 浏览:96921
论文导读:
[摘 要] 文化强国的最终目的是人才强国,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大力发展爱心文化,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当务之急。文章旨在从爱心文化的视角探讨校园文化建设,探讨爱心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从物质、制度和精神等层面分析当前高校爱心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新时期高校爱心文化建设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 高校;爱心文化;和谐校园;创新
[]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2-0020-04
和谐文化建设顺应了时展的迫切要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而爱心文化融入作为和谐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文化,又为其顺利构建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进而推动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加强高校爱心文化建设非常必要。
1 高校爱心文化建设的内容及意义

1.1 爱心文化的缘起

爱心文化作为和谐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它可以丰富人们的内涵,提高人们的素质,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乐于助人、勤于奉献”的文化氛围,能够调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大力倡导“奉献爱心”、“人间有爱”和“大爱无疆”的优秀文化,让爱的种子播撒人间,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爱心文化”以“爱”作为其内核和灵魂,继承与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仁爱”提倡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助互爱、互尊互重。仁爱观念是中国传统道德的“立人之道”,是儒家道德的核心精神。之后,孟子又对孔子的“仁爱”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拓展,他提出了“亲民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道德观。
随着时空的推移流转,爱心文化的内涵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爱心文化被赋予了新的含蕴及深意。爱心文化以“爱”为核心,其内容以“尊重、理解、关怀、热爱”为主,发扬“自尊、自重、自爱、自强”的爱心精神,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爱他人、帮助他人”为基本要求,以“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爱社会、爱人类”为自我道德责任感。

1.2 高校爱心文化的内容

校园爱心文化对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有重大意义。高校爱心文化的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理论指导,以一定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因为校园文化的精神、思想、观念、知识等是制度的基础,文化的诸多因素共同导演着高校制度的发展变迁与走向,而制度作为一种高校的规则和秩序,必然要有一个更高的文化价值、文化精神作为支撑。同时,高校爱心文化的建设还须依靠一定的人员,如广大师生及教育管理者的贯彻和落实,若缺乏优秀的执行力,再好的制度、理想也难以实现。可见,校园爱心文化的建构需以一定的制度作保障,而管理制度的制定又需要体现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有了优秀的办学理念,有了合理的办学制度,再配之以一定的可量化的行为,才能实现。
爱心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广大师生、教育管理者、社会组织及爱心人士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在内表现为一种稳定的、内在的爱心品质,在外表现为两个“为了”(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行为规范。这种文化以“爱”作为核心,爱的品质和行为渗透于教书育人的每一个环节中,从政府的资助、社会的支持、学校的管理到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无不体现着“以生为本”的根本宗旨,并要求学生在接受他人关爱和帮助的同时,能够将爱的接力棒不断地传递下去,将自己的爱心施与每一个更需要帮助的学生。创建高校爱心文化实质上是建构一种优秀的管理制度,将学生的爱心品质及心理转化为外在的爱心行为的过程。爱心文化的内容包括爱心精神文化、爱心制度文化、爱心行为文化和爱心物质文化。爱心文化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全体师生及教育管理者同心协力,需要其他社会主体的参与、配合与支持。

1.3 高校爱心文化的意义

1)高校爱心文化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文化素质水平也有了不小的进步,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具体体现。但当前社会贫富差距也在逐渐拉大,当下中国仍有很多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村家庭,在高校中主要表现为更多的来自农村的大学贫困生。根据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统计,到2004年,我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增至240万人左右,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0%,其中经济特困生人数在60论文导读:高校尚未充分认识到爱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他们将爱心文化建设等同于一般的娱乐文化,认为爱心文化建设只是一场作秀,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高校虽然意识到应该建设校园爱心文化,但是他们又扭曲了爱心文化的本质内涵,认为爱心文化建设仅限于校园硬件设施的引进、更换和保养,就是要建造更多豪华的办公大楼和教学实验楼,建成一
万~120万之间,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10%。面对如此庞大的农村贫困学生群体,高校如何做好校园的维稳工作,如何照顾、关爱好这一群体的生活处境,成为高校教育者、管理者面临的一大难题。而爱心文化建设要求在校师生应多关注贫困学生,尤其特困生,要实施“奖、贷、助、勤、减”的政策,要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化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尽力减少贫困生因贫困对社会产生的不满与抱怨,努力将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从对贫困学生资助与关爱这一层面上来看,高校爱心文化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
2)高校爱心文化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国家的昌盛、民族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需要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文化的孕育、感染。高校爱心文化建设需要全校师生的共同参与,从大一新生入学时,就应该对他们进行爱心教育第一堂课。学校除了设立贫困生帮扶管理制度之外,还应该在学生之间大力倡导献爱心、送温暖活动,要让奉献爱心这一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心中。此外,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处处蕴含着爱心,体现着对学生的关爱、尊重与呵护,明确学校制度设立的灵活性、指向性和服务性,它不是为专门奖惩某一个学生而设立的,而是更多的着眼于关怀学生这一服务对象整体。比如在高考分数决定新生录取的现在,可以考虑照顾那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切忌采用一刀切的做法;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不能全堂采用“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源于:论文 范文www.7ctime.com
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水平;教师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应配以生动翔实的教学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弹性增加课堂之外的知识,比如大学生心理健康、创业就业和应急救援等方面知识的讲解;高校应成立各种文艺社团、爱心协会、志愿者协会等,举办主持人大赛、诗歌朗诵大赛和大学生歌咏比赛等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极大满足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诉求。3)高校爱心文化有益于发展繁荣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只是单纯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设,还应该纳入行为层面和精神层面的文化因子。我国著名学者梅贻琦曾说:“大学之大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这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部分高校办学的方向偏失。有不少高校号称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借由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名义,对学生的一切事物都大包大揽,他们并没有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没有充分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而是为学生在校期间的懒惰行为进行买单。可见,单纯的依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或对高校校园文化的误读都不能建设出一流名校。校园文化建设应该在物质、制度文化的基础上,更多的加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行为指引,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爱心文化素质,坚定大学生“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理想信念,坚决杜绝大学生道德滑坡现象的持续恶化,以甘甜的“爱心文化”之水浇灌出美丽的“校园文化”之花。由此可见,建设爱心文化有益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发展繁荣校园文化。
2 高校爱心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爱心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的高校成立了专门的爱心文化建设小组,将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宗旨与爱心文化建设相结合,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富有爱心的文体活动及晚会,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理念深入落实到广大师生的心目中。但是,我国高校爱心文化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

2.1 爱心文化建设上存在认识误区

不少高校尚未充分认识到爱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他们将爱心文化建设等同于一般的娱乐文化,认为爱心文化建设只是一场作秀,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高校虽然意识到应该建设校园爱心文化,但是他们又扭曲了爱心文化的本质内涵,认为爱心文化建设仅限于校园硬件设施的引进、更换和保养,就是要建造更多豪华的办公大楼和教学实验楼,建成一个花园式的美丽校园。爱心物质文化建设固然要加强校园硬件设施方面的建设源于:本科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这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关心和尊重,但它并不是高校爱心文化建设的全部内容,只是爱心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的层面。此外,爱心文化建设还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制度,并要将对学生的理解、关爱和尊重体现于制度中,要求广大师生结合实际情况领会制度中对学生的爱论文导读:价值体系为指导,突显高校爱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高校爱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又是和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谐文化的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行动纲领,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爱心文化理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校园爱心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师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
的深刻蕴意,从而最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积极参与到校园爱心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来。

2.2 校园爱心文化建设物质基础薄弱

爱心文化建构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爱心文化不主张为了办学而大兴土木,大肆铺张浪费既不可取也不明智。但爱心文化建设又需要一定的物质做支撑,没有一定的办学条件、饮食条件,对学生的关爱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便无从谈起。可以没有豪华的行政办公大楼但不能没有像样的学生公寓,可以没有奢侈的公务用车但必须保证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可以过着清贫的教书生活但不能忽视贫困生的生活处境。但是,部分高校受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投入资金有限等因素制约,在客观上限制了其在校园环境、建筑及教学设施等方面的投入,物质基础薄弱又严重制约了校园爱心文化的建设步伐,从而无法保障爱心文化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2.3 校园爱心制度和行为文化的缺失

校园制度文化是指为保障爱心文化的顺利构建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中包含爱心文化的思想、精神、价值等要素,这些要素的存在与发展又必须以制度作为载体,否则爱心文化建设徒有“理想口号”而无“实际行动”。校园行为文化是指为执行校园制度文化,贯彻与落实校园爱心文化的思想精髓而制定的相关行为规范。校园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制度文化是为了规范和约束参与者的行为,而行为文化的准则又无不体现于制度文化中,爱心文化建设的行为均可在制度文化中找到各自的形和神。但是,当下高校普遍缺乏校园制度、行为文化,要么是缺乏一套人性、科学并有效的管理制度,要么是空有一副理想制度的华丽外壳却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缺乏良好的执行力。这样部分制度只会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发挥规范、引导、监督等作用。
3 创新高校爱心文化建设的对策
高校爱心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需要全校师生的广泛参与及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任何单方面的行动和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可取的。爱心文化建设是由爱心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的,是广大师生、教育管理者及社会各界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内在的心理品质。因此,它应该从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四个层面进行建设。
1)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突显高校爱心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高校爱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又是和谐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和谐文化的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行动纲领,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爱心文化理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校园爱心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广大师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课堂教学内容,把爱心教育引入教材和课堂,以强化学生对爱心文化的认知。要教育广大学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身,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去践行自己的爱心行动。广大学生要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定位,将接受别人的关爱转化为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引下,在广大教师、学生、教育管理者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爱心文化建设不但可以取得成功,还将有益于丰富校园文化的深刻内涵,有力的推进和谐文化的进一步建设,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贡献。
2)加大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投资力度,优化校园环境,建造人性化的校园。爱心物质文化并不是专指校园中可见的能触摸的具体的环境,而是指这些具体实物形态中体现出的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理解,打造一个美丽、厚重、人性化的校园,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学习、成长和成才的关爱、尊重。爱心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网络平台,若没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作支撑是不可能将爱心文化建设成功的,当然并不是每一个高校都可以拿出大批资金来建设校园,资金不足的高校要争取当地财政部门的支持,或者可以与其他强势企业开展合作办学,还可以吸纳一部分民间资本。解决了资金的问题,接着要投资建设校园环境、学生公寓、教学设施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建造不同类型、不同条件的学生公寓,打造舒适、宽敞、安静、人性化的办公教学环境,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设备辅助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配置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体育活动场、阶梯教室、电教化教室、艺术活动室、室内娱乐室、劳动技术实习场所、教工俱乐部等,这才能使师生有足够的活动场所和活动方式,使师生在活动中去感受美和创造美”。源于:论文摘要怎么写www.7ctime.com